
1.2 技术团队领导者

作为技术管理者,要想获得崇尚自由化、平等化思维的80后、90后的尊重,我认为,唯有不断追求自我提升、追求卓越。狡臣酷吏绝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也不应该启用这样的人,良臣干吏才是我们的目标。
1.2.1 工作职责定位

一家企业能够生存,一定是业务开展得不错,作为技术团队管理者我们需要做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需要保证我们的付出可以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润。只有成为“技术的业务派,业务的技术派”,才能让技术引领业务,并创造价值。这其实也是技术管理者成熟的标志。
以电商企业为例,如果技术团队的定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那么对公司的价值是不大的,技术团队的定位应该是“技术引领业务”。首先,技术人员要成为业务专家,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思考,规划出跟企业管理思想高度一致的电商系统。同时,系统必须具备柔性,因为电商的模式是多样化的。只有这样,系统才能成为业绩增长的基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2017年4月18日,任正非在华为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进行了一次演讲,依然是以“敲打”为主,他以美联航驱逐乘客事件为例,告诫华为员工要时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像美联航一样,以员工为中心,从而导致他们对客户这样恶劣的经营作风。他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一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给团队指明方向,包括技术方向和业务方向,还有个人成长方向。与下属相比,领导者的优势不只在于他的专业能力,还在于他的眼光和胸怀。既然选择做技术管理,你就要有成就他人的心胸,同时还要有超出一般人的眼界,能够给予团队正确的方向。同时,要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多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否则你很难在重大的技术决策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此外,作为一名技术团队管理者,有很多内容需要注意,其中有一条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做好这一条,你才能够让团队感觉到公平。
“你要维持一种正义和公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欺负弱者。当你是强者的时候你欺负了他,他强了他一定会欺负你。有一种感恩的心理很重要,会把事情做得很好,否则没法维持”。
1.2.2 工作品质定位
1.成熟
“走向成熟就是独立得更彻底而又联系得更紧密。”
——霍夫曼·斯塔尔

成熟的人具备一些典型特征,他们重视诺言、不夸夸其谈、有学识而含蓄内敛、心胸宽广、不以自我为中心、勇于承认错误、意志坚定。凭自身的品格、实力与信誉在人群中从容地来去,这样的人流溢着非凡的魅力。成熟的人刚强豁达,待人宽容、知足乐观,他们知道为人处世的原则,懂得如何处理好与朋友、同事的关系。
技术团队内部有一些员工,也许他们不善言辞,但交付的任务,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完成,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请示、沟通,个人姿态摆得很低,这样的员工内心非常成熟,知道如何做事、体谅上级、努力工作,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正经工作以外的地方。他们是团队的中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成员。我认为衡量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否强大,看看这类员工的占比就知道了,缺少这类员工的团队一定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
每天回到家,我开始履行我的另一份职责,洗衣服、陪孩子学习、陪家人聊天、写作。这就是生活,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后的生活一定是与单身时不一样的。不要觉得这不是男人干的活(现在已经不是男权时代了,家庭责任需要一起承担),要能理解生活,主动且乐于承担生活的重担。
坦率地说,作为一名技术面试官,我一直对较为成熟的、能吃苦的、能理解别人的人情有独钟。身在职场,我们都需要可靠的团队成员一起帮扶前进。任何不成熟的人,最终都会在职场上流露出他的自私、明哲保身、浮躁、乱说话、懦弱等品质,所以一些自认为能力很强,认为自己不受重用、永远在底层的员工,在埋怨领导之前,应该多多自我反省,是不是工作职责没有承担起来,是不是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让别人很难堪而不自知,是不是开口闭口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2.勇敢
“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
——罗斯福
80年代出生的男生应该都看过《灌篮高手》这部动画片,一支技艺一般的球队,依靠着教练、队长的坚定信念,逐渐吸引了一些优秀球员加入,并在缺少板凳深度的情况下,杀入全国总决赛,最终击败了最强对手。这部动画片,改变了那个时代很多男生的梦想,也让大家学会了勇敢、拼搏。
《家园防线》这部由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卧底当毒贩的警官,查出毒贩后隐姓埋名,后来又为了保护女儿而与坏人正面交锋的故事。电影很热血,父亲很硬汉,建议大家观看。
回到我们的团队管理领域。作为团队负责人,我们也应该有硬汉本色,不能惧怕外在的威胁。团队成员都在看着你,你决不能懦弱,要勇敢。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团队怎么发展它就怎么发展的,很有可能你的团队刚刚明确产品目标、技术目标,人员也根据这些目标刚招聘到位,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忽然听说另外一个团队正在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别以为这是笑话,很多大公司都存在这类问题,多数原因在于缺少顶层设计(当然也可能是顶层有意设计的,目的是让两个团队竞争)。面对这类情况,你可以选择退缩,转向另外的方向,也可以选择混混日子,等着被解散,但无论哪种选择,你的团队都有可能瓦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定位,想做的产品、技术没了,有能力的人就不跟你玩了。我个人更倾向的是,在领导层不明确哪个团队做的前提下,对内组织团队尽全力做下去,而且要做好,对外则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挑战。
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有一段对话,参谋长对薛岳将军说:“你若下地狱,我绝不上天堂。”这也是我在团队遇到严重挑战的时候,对所有成员说的第一句话。想做成事情,你或者你的核心下属,必须勇于站出来。
3.热爱技术
“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斯大林

2016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单日交易额定格在1207亿元,被阿里定义为整个社会走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的起点。经过8年的锻炼,2016年阿里技术创造了惊人的记录——每秒同时创建17.5万笔订单以及1秒钟同时完成12万笔支付,成就了全球范围内最为庞大且复杂的交易体系和交易规模。正如阿里CTO所说,如果没有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对实现梦想的不懈努力,阿里不会是现在的阿里。实现梦想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作为基础。以计算为例,双11如此庞大的计算,一切关于搜索、推荐、人工智能的“梦想”都需要计算平台的强有力支撑,阿里如果不打破传统Hadoop框架的藩篱,自主研发非常高效的离线和实时计算平台,那么用户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体验。
我在IBM开发者论坛发表了20多篇文章,有一次同事通过一篇文章搜索到了所有文章,他很吃惊,跑来和我说,只有非常喜欢技术的人才会这样做。是的,我很喜欢技术,所以我才会和喜欢技术的人相处得很好,才可以一直带领着软件开发团队。
说点自己的想法。我对团队的技术要求一直都是:“我们输出或者呈现给别人的技术能力,需要且必须是公司内部的技术权威之一,说是之一,是因为不能否定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技术能力。我们必须让别人知道我们是专家,我们团队很牛。如果被别人列举出我们团队技术不尽人意之处,我会认为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只要我是这个团队的领导,我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只有做好当前的事情,你才有资格谈技术理想。
4.勤奋
“如果你不喜欢改变,你会更不喜欢变得毫不相干。”
——Eric Shinseki上将,美国陆军参谋长
“你们要像种子一样,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成片开成花海。部分勇敢的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快速成长。”
——任正非,华为总裁

最近在看加里·内维尔(曼联贝克汉姆时代的巨星,英格兰国家队主力右后卫)的自传,他自述自己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甚至比不上自己的亲弟弟,但是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职业辉煌。他回忆在20岁之前根本不敢谈女朋友、去酒吧(同期的贝克汉姆、巴特等人女朋友已经换了很多),每天的时间都花在练球、休息上。依靠自己的勤奋,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最终赢得了老爵爷的认可,和其他天赋过人的球星一起上场比赛。
我认识一个男生。在高考那年的春节,客厅里亲戚在搓麻将,房子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他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亲戚说他太用功、太自觉了。工作以后去外地出差,他身边永远带着技术书,同屋的同事要看电视,没有地方可以看书,他便走进刚洗完澡的浴室,坐在潮湿的空气中看别人的代码,惹得同事说你也太认真了。现在,这个男生步入了男人的年纪,出了三本书,提交了近20项发明专利,为各类技术杂志写了50多篇文章,工作中也拿到了很多奖项。这个男生就是我,周明耀。高中时代曾经被物理老师认为脑子不太聪明、为人倒是挺厚道的我,依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在技术圈有了知名度,得到了技术人员的认可,谢谢诸位恩师、良友。
作为一名技术团队管理者,你要做的是比别人更早接触新技术,更深入地理解系统架构,全面提高管理团队所需的方方面面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勤奋。在我熟悉的技术领域里,我能够快速地和人沟通、指导、给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看几天书就能说出来的。正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训练。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另一个学习的判断标准是:学习一个东西如果只是能听懂,还不算学会;如果能够按照所学去执行,也才学会了一半;如果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懂,这才算差不多学会了。
在软件行业,没有在专业上的持续学习和成长,是不会成功的。技术变革如此迅速,如果不坚持学习,可能大学毕业几年后就被淘汰了。在不断更新的软件开发行业中,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使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而是除此外还需要不断地增加对新的技术、工具、方法、框架的深度认识和理解。
5.脚踏实地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钱三强

Down to Earth=脚踏实地。
网上有这么一个未经考证的段子:“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的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译文是:“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回到技术管理领域,很多技术团队管理者,无论是初次担任还是资深人士,都会出现看不清自己的情况,即说白了容易自大。人只要开始自大,就容易犯错误:技术、产品上容易定位失误,管理上容易霸道待人。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我们决定做一个类似分布式数据库的存储组件,相信只有一小部分人觉得应该自己做这个组件的底层技术,大部分的人会选择使用开源框架实现,这其实都没有错,具体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公司实力。我想说的是,你在做这些决定之前,有没有做足充分的技术调研、产品调研工作,能不能尽量详细地说清楚已有框架、产品的实现原理、优缺点、是否适用于你的产品场景等,这些都是前期技术调研的工作,也是体现我们脚踏实地做事的一个环节。
另外,请你记住这句话:“如果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那么失败就仅仅是失败。”
6.逻辑能力
“没有一门科学比逻辑科学更强烈地感到需要从问题实质本身开始,而无须先行的反思。”
——黑格尔

程序员的工具是编程语言,日常活动和主要工作包括设计(Design)、建模(Model)、编码(Code)、调试(DeBug)、重构(Refactor)、沟通(Communicate)、学习(Learn)和思考(Think),所有这些工作对一个人的逻辑能力要求都很高。
为什么有的程序员能够很快解决Bug,有的则不能?首先,你需要对整个事情的全局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在发生问题、出现Bug时,你知道得越多,能想到的可能原因就越多,然后根据Bug的现象一一对应,排除不能解释症状的猜测。知识越渊博,你能一眼找到问题所在的概率就越大,如果知识存储不够,任你想破脑袋也无从下手,因为问题可能出在一个你不了解的地方。
每一次的技术调研、技术选型都是我的最爱,但有时候我也是非常地痛恨。这是因为,技术调研或者技术选型,通常是对一个陌生技术领域中技术、框架的初次研究,需要快速提炼出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短时间内掌握调研内容,然后通过测试用例运算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这些数据的正确性就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能力,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被下属忽悠了(也许他自己也把自己忽悠了)。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属于软实力,它是决定你是否可以承担团队领导职责的关键因素。
7.公平、透明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淮南子

GE创立于1892年,创始人是爱迪生,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在GE进入中国时,发生了一起违背“诚信”的案例:一位员工多报销了50元业务招待费用。这件事GE是这样处理的:得知这一事情后,从美国派人前往中国调查此事,花费近1个月的时间,超过万元的差旅费,最终核实情况属实,做出解除与员工劳动合同的决定。GE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全体员工知道GE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公司维护它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员工负责,给员工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因此,一方面对价值观要坚持,对违反价值观的行为要有相应措施;另一方面过程要公正、可复盘,这样才能做到让员工、让社会心服口服。
回到我们的团队管理主题。我们管理技术团队的风格,应该从十几年前的管理工人思维,逐渐提升为与知识分子沟通的方式。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职位升迁,亦或是问题处理,都不应该由少数几个领导通过闭门会议的形式完成,而应该是通过制定逻辑严谨的规章制度,通过类似任职资格考核(团队建设部分会深入介绍)的方式完成初步考察,然后通过事情责任制方式明确个人的成绩、责任,最后通过有员工代表、相应部门代表参与的会议讨论决定,这样可以让整个团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会让一部分人感觉被边缘化,从而滋生小团体。
8.一线作战精神
“平时的艰苦训练是战时胜利的保证,这才是对士兵的最大仁慈。我是一个很坏的家伙。我要让他们尝试每一分钟的地狱生活,然后我又为他们痛哭!”
——乔治·巴顿,美国陆军上将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带领的团队购买了10多台服务器,用于分布式计算实验。收到到货的消息后(到货时间很难估算,所以没有提前联系货车),一般领导都会让下属或自己联系货车,但是我评估了一下时间,需要等2周时间。我们等不起,所以我带着1位下属,骑着自行车到了仓库,然后和大客车师傅(多厂区之间运送工作人员)商量是否可以把机器放在行李层运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俩把服务器搬上车,然后我让他骑车回去,我跟着车一起回,回来的路上给其他组员打电话,全部到楼下集合,自己抬上去。一个下午完成服务器运送、搭建、调试网络等所有工作(路由器、插线板、网线等我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这是我所理解的一线作战精神、作战方式。
我在InfoQ发表文章后,一位网友向我吐了很多苦水,他的大意是:“团队管理者请了长病假,CTO直接接管这个团队,但是几个月了从来没有开过会,大家不知道要做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认知是,无论你是CTO、CEO,还是CFO,既然承担了团队负责人的实际工作,那么就应该每天召开例会,不断地抽时间和大家一起讨论架构、业务流程、技术难点、技术方向,这是你的职责,不要来谈你有多忙,你的职务有多高,如果真的很忙,你可以任命一个临时团队管理者替你承担责任,而不是让团队处于流浪状态。简而言之,这位CTO,你失职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既然你直接管理团队,就要以身作则。

上面这张图里的银杏叶并不在杭州五星幼儿园内生长,是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学校外一点一点收集、搬回来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过程很辛苦,但是最终大家收获了一个美美的下午,拥有了一个永远的美好回忆。
9.决策能力
“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变化的时代’,重要的是,要具有把握这种变化的时机感和预见性。”
——彼得·德鲁克

朋友向我抱怨他的领导永远不会参与技术讨论,每次开会也不会提供任何技术建议。我反问他,在任何的技术层面,特别是需要对架构、技术选择进行决策时,这个人能不能给你意见或者帮助?他说不能。我觉得我这位朋友可以换个部门了。
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主要由这样几个方面构成:
1)开放的提炼能力。开放的提炼能力是指管理人才以开放的态度,准确和迅速地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的能力。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及态度尽可能广泛地获取决策方案,特别是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解决办法之中,要善于“借外脑”来帮助判定决策方案;第二、需要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提炼,以把握各种方案的本质和核心,正确地评估每个方案的条件及效果,分析各个方案实施的可能性。
2)准确的预测能力。决策与预测是密不可分的,要具备卓越的决策能力,首先应具备准确的预测能力。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预测的延续,预测的目的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和数据,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满意方案。
3)准确的决断能力。即能从众多的决策方案中选取满意方案的能力,以及危机时刻或紧要关头有当机立断的决断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关键能力,误选、漏选会使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与成功失之交臂。对此,必须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标准。一是所选方案实施的条件要具备。若条件不具备,则要弄清获得该条件的代价是什么。二是所选方案要与企业的宗旨和决策目标相符,若不符则不可取。三是所选方案要能被决策方案的受益人及相关利益人所接受。四是所选方案要能被决策方案的执行者所接受。好的决策方案只有执行和实施后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因此要注意决策方案的可接受性。五是能正确评估决策方案的风险。有些人在选取决策方案时只看到“乐观”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环境的可能变化,这种“乐观”情绪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决策总是需要我们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而不会是一致性意见的产物。快速的决策通常错误率较高。决策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决策的结论应该是简单而清晰的,而不是建立在一大堆假设的、复杂的数学推断上,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在进行双11的负载能力需求统计时,最终选择采用全链路压测,而不是像早前通过Excel表格对服务资源消耗进行大致计算。
培养决策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常常受到群体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的影响。从众行为者的意识深处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能否为大众所接受,追寻的是一种安全感。从众行为者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遵从;当他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并不合适,而自己又没有勇气反抗时,就会被动地表现为依从。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他们依赖性强,无主见,人云亦云,容易迷信权威和名人,常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决策能力强的人,能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做到思想解放、冲破世俗,不拘常规、大胆探索,因此他们能独具慧眼,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机遇。
2)增强自信心。拥有自信心是具有决策能力者明显的心理特征。没有自信就没有决策。增强自信心首先要有迎难而上的胆量。温斯顿·邱吉尔就说过:“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其次要变被动思维为积极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善动脑筋,关键时自然敢作决定。再次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跳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此你的自信才能坚实可靠。另外平时交往注意要选择那些有自信心、敢作敢为的人,时间长了,看得多了,你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3)决策勿求十全十美,注意把握大局。做事务求十全十美,不想有任何挫折或失误,那只能作茧自缚。如能识大体,把握大局,权衡出利弊得失,当机立断,才能尽快达到自己理想目标。持之以恒,你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决策能力又是与自身的技术积累,以及吸收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密切相关的,保持一颗开放、积极的心态,保持对技术的严谨调研态度,以数据说话,这样才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盲目决策。
此外,成为领袖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不要好高骛远。
10.开放姿态
我可能会不赞成你的看法,但是我尊重并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曾经在微信上看到某位投资者的文章,他曾经对一家技术公司进行评估,各项指标都比较满意,但最终放弃的原因是:该公司CTO的管理方式非常野蛮,他不允许别人对他提出的技术方案提意见,提出意见就会被他冷嘲热讽,最终团队中全是老实巴交、毫无追求的程序员。基于CTO(首席技术官)这样的管理方式,这个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积累,无论当下还是未来,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我们需要倡导“开放、共享、追求极致”的团队文化。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所以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创造出沟通顺畅、敢于挑战、喜欢创新的团队氛围。在团队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倡导的是互联网文化、极客精神。有的工程师,为了开发一个高效的算法,通宵熬夜,结果虽然只提升了短短的10毫秒,但这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试想在一个亿万级调用量的场景下,提升10毫秒,效果将是质的变化。据说国外某家投资银行为了提升1秒的系统研发投入几千万美元,可见其价值。
“罗马军团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机动性的部队。他们由8个人组成一个最小单位的战斗组,而8刚好是当时一个帐篷可以容纳的人数”。这是Twitter的高级副总裁Chris Fry在谈到稳定的团队建设时所提到的例子。大多数科技公司(包括Twitter)刚起步时,每个员工都会被分配到一些工作,但这都是被动进行的,项目来了,成员才会被快速地集结起来,这让作为管理者的你形成了一个在短期里快速分配人手的习惯。在公司发展早期,这或许是好的,但从长远来看,则需要改变这一习惯。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重点应该首先在于创建出有良好化学反应的、能把事情做好的团队,然后再考虑分配什么任务给他们。好的团队,不仅可以很好地协同工作,还能彼此互相学习。
11.为人处世
“你不能只言如其言,也不能只行如其行,而是需要言行一致”
——塞西尔·威廉姆斯,著名牧师
为了公司、自身的形象,我们需要无比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负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同时,我们需要一个谦卑的团队负责人,谦卑的人不会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人物也不可能整天仰望山巅,他也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快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带给你幸福和快乐。内心能够保持这样心态的团队领导者,在面对很多困难时,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有团队的支持,有内心平和心态的支持,会更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有一次我去成都参加校招面试,由于面试是在酒店进行的,需要面试人员在房间外等候,有些学生就横七竖八地坐在、躺在HR的床上,可是真的有这么累吗?这不是在自己家,这样的行为既不礼貌,也不卫生,晚上让别人怎么睡觉,这是礼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尊重那些站在HR门外的同学,那样既体现了他们良好的家教,也体现了他们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良好素养。他们已经拿到了自己的附加分。
12.真诚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傅雷

杭州胭脂新村有一家“晨光”文具店。有一次我去买玩具,由于赶时间买完就走,结果店主一路追了出来,我以为是自己没付钱,结果他说的是“这是你的6元钱,你付了10元,东西4元,需要给你6元。”这是对顾客的真诚,是诚信。从此以后,我买文具都会尽可能去这家店。
完整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真诚一点,守信一点,能获得他人更多的依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机会,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友善真诚待人的结果是双赢。
在工作时,我们和团队成员是上下级关系,也是合作关系,共同运营着这个团队,我们需要真诚待人,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会议上或者一对一谈话时指出,说出自己对他工作的看法。生活中,我们是朋友,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喜欢真诚的上级,我也不例外。其实现代工作环境,特别是科技行业的工作环境,非常开放,大家在一起的工作时间一般来说不会超过5年,既然时间这么短,就应该互相坦诚,一起就事论事,正面指出缺点,才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记住,你若待人真诚,别人也会用心对你。
13.宽容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至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
“庆祝你的成功,在失败中寻找幽默。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你放松,你周围的人才能放松。享受乐趣,并始终保持激情。”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面临工作无功而返或者辛苦一年都碌碌无为的情况,但这并不是我们不努力,更可能是产品或者技术的风口还没到,我们走得有点过快了,或者方向有点走偏了。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问题,有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思维比较慢的同事,你布置了调研任务,也花费了时间做了详细解释,但是他就是理解错了。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需要看这位同事的以往工作绩效,以及他对这项任务的工作态度来做出反应。我常说的是,这个人如果自身能力较弱,不愿承认,那就是作死。如果自身能力很强,也很积极做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放权,让他自己思考,他也会乐于如此。如果自身能力不强,但是他对自身弱点有认识,工作态度很好,这个时候犯错了,我们不能过度责骂,应该宽容对待,先问清楚原因,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过程,帮助他成长,只要他成长了,我们的团队整体也会受益。
我们团队有一个90后的小伙子,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别人可能尽量躲避,他却会主动要求去研究解决。有一次,在系统发布时Zabbix老是报警说已经下线的应用不可用,非常烦人。在例会中我问谁有兴趣研究一下,虽然这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他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只花了半天时间,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有一个接口,只要将节点的状态置为维护状态,就不会在发布时做无效报警了。这件事虽然不大,但却能体现他做事的主动性。
另外一点,管理者也要能包容下属的缺点。很多公司喜欢用360度考核法来评测一个员工的综合能力,我觉得360度测评这类测试不太适用于科技公司,因为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事,那么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让所有人都满意了,那就是城府较深,太用心做人,但凡用心做事的人,都会有机会得罪人。科技意味着不断革新,不断革新就可能会损害既定利益者的利益。
14.仔细
有一次部门去外地搞活动,我提前一天安排两位组员去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水果,也预备了午饭。结果,第二天在车上发现只有我们团队有东西吃,其他团队都未提前准备。这是仔细的表现。
我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很仔细的人,也喜欢仔细的人。仔细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较负责,愿意承担责任,也懂得抓细节。抓细节是作为一名技术团队管理者必须做到的。所谓的管理浮于表面,一般都是说管理者不关注细节,例如不参与设计、不参与代码审核,而只是高喊要注意开发设计、注意开发质量,这样的领导对于技术团队来说,尤其是一线技术团队经理来说,是不合格的,也是不能服众的。
我觉得一个仔细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而善于观察、思考其实也是一个团队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否则他的团队一定会在某一阶段或者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15.终身学习
“一个人只要去行动,去坚持,去积累,就会在翻山越岭后看到胜利的曙光,会享受到成果以复利方式增长,会收获时间的玫瑰。”
——沃伦·巴菲特
《Becoming Warren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这是HBO2017年拍摄的关于巴菲特的最新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里,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众多的光环,展露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影片里的大部分镜头,都献给了巴菲特的家人,用于回忆他的过去,以及记录平常的生活。比如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开车路过麦当劳时会去买一份早餐,然后带到办公室享用。他的桌子上也随时摆放着一杯他钟爱一生的可口可乐。他在上班路上打趣道:“如果今天公司股票价格涨了,我就买4块2的套餐;如果股价不好,哈,那我就买3块8的。”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就注定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地度过。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六十年如一日。终生阅读和学习的巴菲特,即使在84岁的高龄,还掌管着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保持着敏锐的大脑和思维,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功利性的学习是非常狭隘的,收获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Compounded Interest)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那些理解并学会使用它的人将最终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会付出巨大代价。复利的效果不仅可以应用在财富的积累,也能应用在知识的积累上。
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地学习,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地累积和增长,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而实现终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格,这是甚至比获取知识更要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的出身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生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价值提升和阶级突破。
回到技术管理领域。端午节和同学聚会,有位在国内某著名电商公司就职的同学提到他们公司有一位P8的研发团队管理者辞职了。原因是领导认为他的技术有些落后,换了一位90后当主管,这让他感觉被架空了。于是大家开始围绕90后进行讨论,认为管理90后太难,因为他们太有个性,也是他们现在的职业威胁。我放下了手上的餐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和90后没有关系,再过几年,你会发现00后也开始成为你的威胁。无论国内某通信大厂的34岁清理传闻,还是刚才你说的这个情况,实质上是这位管理者跟不上团队的节奏了。对于老板来说,下属需要出成绩,既然管理者不能承担岗位职责,唯有让能够担责的人上来,这实质上和年龄无关。”这些话听起来很残酷,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试想,某通信大厂怎么会轻易让有十多年经验的优秀人才离开?在需要重用人才的时候,离开的大多是无法被重用或是薪资和能力严重不匹配的人。我们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公司的变化,无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我们都无能为力。除了希望政府从劳动法层面上对我们给予保护以外,唯有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你才能以变应变。
记住,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终生读书、学习,才能享有并保持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认可。
16.时间管理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杰斐逊

我们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认知误区:多花时间=态度好=产出高。然而即便是在泰勒管理理论的时代,这都是被否定的结论。
GTD(Getting Things Done)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时间的方式。个人感受就是要划分任务,重要的事情优先完成,用一定的时间专注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再休息,再专注,周而复始,这和番茄工作法比较类似。通常,最好的方式是在每一天早晨花上一定的时间来规划一天的安排。
作为一名管理者,很多时候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大多有限,只有学会集中精力、善用碎片时间,才能让工作效率更高。如果管理者在多个行业或项目中拥有较多的资源,那么需要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战线如果太长,势必造成精力无法集中,反而会影响一些原本优先级较高的项目的执行。
记住,你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时间,对时间要吝啬,但同时对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或事要慷慨给予。找到方法来管理好时间,你的生活将会过得更好。比如,你可以把手表调快几分钟,这样每次会议你都会有几分钟的缓冲时间,确保准时到达会场。
17.以人为本
20世纪80年代的克莱斯勒CEO Lee Iacocca,在其畅销自传中是这样介绍他的管理哲学的:“人、产品、利润。人是第一位的。”Iacocca先生的意思是,应当以人为本。如果你有卓越的人才,并给予相应的尊重和鼓舞,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工作,那么你会做出卓越的产品。如果你有卓越的人才和卓越的产品,利润就会随之而来。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绝对不可忽视你团队的人,并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其实在很多场合都能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果团队员工认可你的管理,那么他们会在项目危难之际坚定地跟你站在一起,支持你,陪伴你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都知道,只要坚持,总会有胜利的一天。
18.保持身体健康
“钱能买到一切有价的东西,独独换不回健康,也唯有生命才是无价的。”我们经常会听说有人得癌症了,有人又猝死了,这些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我能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但经常无可奈何。一个现场问题出现了,我们要一直忙到凌晨,可能偶尔还需要通宵应对。但是空下来以后,一定记得好好睡一觉,把睡眠补回来。因为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