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禁地:神秘地球的9个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违背常理”的古文明(6)

【非洲古文明之谜】

非洲南方的心脏地带矗立着一座占地数百英亩的巨大石城,这座荒废的古城见证了曾起源于此的繁盛文明,仿佛重现了数百年前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究竟这伟大的古文明是出自何方呢?是传说中所罗门王的黄金国度,还是席巴女王的神秘王国,亦或是黑人原住民所建立的城市?在这诸多备受争议的论点中,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惊人的历史真相。

1.古埃及文明的不解之谜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我们熟知的一般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

在3000多年的漫长时期内,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古人发展出了卓越的天文、建筑工程、数学及医学知识,形成了一套极为完善的社会、宗教、伦理和司法制度。人们熟悉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法老木乃伊,都是古埃及文明的遗迹。将一年分为365天,每天分为24小时,也是古埃及文明留给人类的文明遗产。

古埃及的农业特别发达,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由于河水有季节性的涨落节奏,古埃及人将这一节奏与精巧的灌溉系统结合了起来,因此得以种植出种类丰富的庄稼,包括小麦、大麦、亚麻、水果,以及洋葱、大蒜、色拉菜、豌豆、小扁豆及菜豆等蔬菜。

埃及的手工业也很先进,技艺精湛的埃及手工艺人堪称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富足的生活,加之出色的手工业技艺,使得古代埃及人乐于也善于享受生活。埃及贵族常使用战车、猎狗,甚至驯服的猎豹结队捕猎禽鸟、鳄鱼、河马和狮子;为了取乐,他们还发明了钓鱼;为庆祝生日、结婚或宗教节日,他们常常会举行盛大华美的宴会。他们请来厨师,盛装打扮,举杯畅饮,并观赏乐师和舞者的表演。

体育活动则是整个埃及社会都喜欢的生活方式。拳击和击剑广受欢迎;此外,新法老登基时一般都会举行环绕金字塔的赛跑比赛;棋牌游戏也极为流行,特别是根据死者通往阴间之路而设计的游戏赛最为风行。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4个: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赫尔摩波利斯和底比斯。古埃及人相信,世界有始无终,它原是一片混沌,经创世神的创造和整顿,世界才开始存在。古埃及人也坚信,万事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在这样的信念下,古埃及人的时间观自然偏重未来,因为无尽的世界正等着他们去享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宗教观念,古埃及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无双的奇观——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96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时期的三至六王朝(约公元前2664~前2180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由于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古埃及文称它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顶,从四面看都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历来译称“金字塔”。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群,位于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3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60年,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首。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与周围无垠的高地、沙漠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它的内部构造复杂多变、匠心独具、自成风格,凝聚着非凡的智慧。该金字塔历经数千年沧桑,地震摇撼,不倒塌,不变形,显示了古代不可思议的高度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把它列为全世界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该塔原高146.5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138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米,现长220米。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684.8万吨。

吉萨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均可与胡夫大金字塔媲美。而且由于其建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仿佛比前者还雄伟。其塔基底长215.7米,高143.6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岗石砌筑的。它所遗存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壮观,包括以巨石建成的两座庙宇:上庙和下庙。

即使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古埃及人创造的金字塔也堪称成就非凡,而有关金字塔的各种猜想与研究也很多。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闪亮的瑰宝。

2.撒哈拉沙漠史前壁画之谜

在常人的脑海中,沙漠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别说人类文明了,就连动物都不会涉足其中。可是,就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区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却有着曾经存在人类文明的确凿证据——史前岩画群。

阿尔及利亚东南撒哈拉沙漠中部的山脉中,阿杰尔高原的塔西里,保留着15000多幅史前时代的岩画和雕刻作品,记录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第一世纪撒哈拉气候的变化、动物的迁徙以及人类生命的进化。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撒哈拉沙漠岩画群的发现纯属偶然。1933年,一支法国骑兵骆驼队途经撒哈拉中部的阿杰尔时,无意中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他们立刻将这一重大发现公布于世。过了20多年,法国政府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再次深入撒哈拉沙漠展开调查,最后,探险队共发现了一万多幅岩画。他们把其中部分精品临摹复制后带回巴黎,引起了轰动。如今,阿杰尔的塔西里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岩画博物馆。

塔西里岩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许多岩画由巨大动物的图像组成,大象、河马、犀牛、长颈鹿和野水牛是岩画主要的描绘对象。这些岩画既有画的,也有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种种日常生活场景。由于绘画者使用了天然的矿物颜料,虽历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许多岩画的颜色却仍然鲜艳夺目。

阿杰尔的岩画是持续发展的,所以这些岩画同时也是一本历史书,人们可以从动物形象、动物种属的变化,岩画中日常生活的主题内容,作画民族的更迭,岩画上的人物所持的武器和甲胄等,判定岩画的年代。比如,在属于早期的刻绘中,人类手持回力棒、标枪、石斧为武器,以后才出现了弓箭;马匹时代的人物使用长矛和盾牌,一直存在到骆驼出现之后,盾牌逐渐消失,取代的是剑和火器。

在恩阿哲尔地区的岩画上,奔跑的长颈鹿、羚羊、水牛、犀牛、狮子、野牛、鸵鸟和大象聚集在一起戏耍,向人们再现了距今4000~8000年前人们和动物在草原和谐相处的真实场面。本来“撒哈拉”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撒哈拉是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荒漠。但这些壁画却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撒哈拉是一个年轻的沙漠。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撒哈拉沙漠岩画中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形象。有些岩画上可以看到,在大部分一望便知是当地牧民的人群中,却夹杂着一些非常现代的神秘人像。他们有的身穿精致的短上衣,有的“戴着太空盔,头盔上还有两个可供观察的小孔,头盔用一种按钮与躯干部服装连接”。

在撒哈拉的塔西里山脉,有一些被称为“伟大玛斯神”的岩画,画中的人像戴着圆形的密封头盔,穿着连体的紧身衣。这些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像极了现代宇航员的样子。还有更加神奇的,在恩阿哲尔高原上的一幅巨型岩画上,一群土著人围绕着一个身材高大、头身一体、上有双角而看不出五官的奇怪人物。从画面上看,当地的土著对这些“大个子”非常尊敬,好像对待神灵一样。这些画不是一幅,而是许多幅一再出现。有的学者据此认为:“这只能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其他行星生物早已到过撒哈拉沙漠,当地的人群看见他们从天而降,认为是神灵降临,所以在他们离开后把这些人描绘成了岩画。”

撒哈拉岩画在整体风格上粗犷朴实,具有很高的写实性。这些“带着太空盔、身穿宇航服”的岩画人物到底是史前人类想象之中的虚构之作,还是有某种生活原型为依据,没有人知道答案,也无人能给出解释。

经过考证,撒哈拉沙漠岩画中,最早的岩画属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7000年),也有人倾向于稍早些时间,确定为中石器时代。在撒哈拉岩画群中,人们还发现了两种特殊的文字,即撒哈拉文字和拉费那固文字。

事实胜于雄辩,大量的证据表明,早在史前远古时代,撒哈拉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该地区洞穴中或岩石上数以万计的岩画。可以说,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岩画最多的地方。这些岩画记载了撒哈拉地区气候的演变,也见证了撒哈拉地区曾出现过的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