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深圳的做法、启示及建议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近几年,深圳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圳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做法和成效
经过长期培育集聚和近几年加快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形成较大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上升。2013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3135亿元,增长11.1%,占GDP比重超过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287亿美元,增长35.6%,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1/2。涌现了中兴、华为、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比亚迪、研祥集团、深圳北科生物、深圳超多维、深圳贝特瑞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潜力、发展前景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正迅速成长。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就,既得益于深圳良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环境,也得益于深圳市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深圳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一是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制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点对电子信息及软件等十三类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认定,2013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其中,比亚迪新能源领域产品产值增长超过7倍,腾讯、迅雷产品产值增长分别超过50%和60%。二是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截至2013年上半年,共推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51项,推荐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8项,推荐973计划项目12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推荐申报广东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6项。三是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2013年全市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4%,其中企业占比9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9%。在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等领域研发已处于国际前沿。深圳企业获得LTE商用合同数已居全球第一,华为、中兴TD-LTE技术基本专利占全球1/5;华大基因测序能力达到世界第一;光启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占全球85%以上。四是培育“轻资产”的企业新形态。光启、超多维等企业以创新技术为主要产品,以专利授权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买技术”到“卖专利”。“轻资产”创新型企业正成为新的重要发展业态。
(二)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规划导向。在落实国家产业发展大战略基础上,确定本地产业发展布局,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加快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5年深圳信息产业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去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85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87.2%。二是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制定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1+4”文件,实施全国首部创新发展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加强自主创新33条等政策措施。2012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的“1+10”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通过建设新型高科技园区,推动人文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三态融合”,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智慧、智力、智能“三智融合”,土地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三资融合”,实现了产业高效集聚发展。2013年深圳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430亿元,同比增长15.7%;总收入5500亿元,同比增长16.5%;出口创汇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单位面积产出继续稳居全国108个国家高新区首位。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深圳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和深圳市留仙洞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通信装备、计算机等产业集群。推进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领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深圳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二是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产业有效对接。采取市校共建模式,吸引国内外一批名校在园区设立深圳研究院,实现“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的创新格局,累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367项、转化科技成果1391项、孵化科技企业740家。三是改造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动旧厂房升级再造,开发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加快处置未开发闲置用地,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实现园区产业用地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预计实现新增空间规模约1300万平方米。
(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载体。深圳着力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达955家。一是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承接国家基因库建设,培育了华大基因等一批新兴研究机构。二是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支持,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加快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130多个,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创新设备不足问题。如,云计算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客户1000多家,大幅提升中小企业云计算创新水平。
(五)促进“产业创新链”和“金融服务链”有机衔接。把发展科技金融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制定创业投资促进条例,建立天使投资人登记制度,成立国有创业投资机构,组建信息、新能源等6支创业投资基金。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管理资本超过1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近500家。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达3500多家,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总额均占全国1/3。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信用担保体系。成立国有科技企业投资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等机构,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担保池、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累计提供近2000亿元担保服务。三是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组建联合产权交易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包括主板、创业板、柜台和场外交易平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每年为2万多家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和融资服务。
(六)有效利用境内外技术创新资源。推进开放性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是推行走出去战略。出台国际协同创新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际科研合作,与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全市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超过100家,华为在全球设立50个创新机构,中兴在海外布局16个创新中心。二是实施请进来政策。引进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已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家海外科研机构入驻。建设布鲁塞尔深圳科技创新孵化器、中芬金桥创新中心、中匈环保产业创新基地等。三是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建立深港科技合作常态机制,推进深港创新圈3年行动计划,联合共建8个创新基地和12个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两地研发设施、检测平台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四是聚集高层次优秀人才。重点瞄准深圳优势及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动出击招揽高层次人才团队。2013年引进了10个孔雀计划团队,资助了33个孔雀计划创新创业项目。
二、若干启示和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国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打造经济升级版有着重大意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其做法和经验对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将产生明显的启示作用和带动效应。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快速发展。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预计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0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预计超过1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8%;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近6万家,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93%。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引人瞩目: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腾讯股价在过去一年里上涨近一倍,其市值达到1230亿美元,与Facebook的市值已相差不远。
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开始走向国际市场。2013年,我国主导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技术标准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共计签署了23张TD-LTE商用网络。通信领域专家普遍认为,在1G时代,我国的通信设备全部依赖进口;2G时代,我国在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领域像看台上的学生;3G时代,我国取得了参赛权;到了4G时代,随着TD-LTE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已经与世界同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也要看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新技术产业则容易出现过剩。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家和各个省市发布了不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改善投资发展条件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下一阶段,要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战略重点,特别是,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升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高新技术产业中各类企业、各种要素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既要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又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而这些都依赖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形成不同类型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与生产经营型企业融合发展,共同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
——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投资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投资支持,加强资本与技术的融合,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管制,着力培育商业信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加快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促进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功能互补,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及金融中介多元化。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进一步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推进三板市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发展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加快完善以机构为主、公开转让的中小企业股权市场,建立健全做市商、定向发行、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丰富融资工具和交易品种,增强金融体系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能力。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形成有机联系的股权市场体系,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股权融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工作力度,加强对天使投资等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投资创投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创新型企业。
——在深化改革中盘活用好技术、资本、人才等存量资源。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引导各种资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推动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要运用改革和开放的办法,打破各种体制性的障碍和束缚,盘活各个领域中闲置、低效的存量资源,促进滞留在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实体经济的研发投入;促进科研领域中的新成果更多进入有成长前景的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中的传统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促进科研院校中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更多走向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沿,以创业、兼业等形式发挥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财税、金融、土地、产业、外贸、外资等政策措施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对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度。要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引导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高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水平,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推进技术研发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尽快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好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提高技术开发水平,增加自主创新成果。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科研、促进创新的重要制度,也是政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深化相关体制改革,构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体系,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体制环境,鼓励支持重点领域形成重大专利和标准。还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对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类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审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法治环境,保护好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大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动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不同主体在成果转化中的定位,深化国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加快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支持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参与技术转让和交易,不断提高技术交易质量。继续加强高新科技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综合服务,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履行好服务职能,增强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要促进高新技术延伸服务和相关科技支撑服务业发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网络信息服务,加强软件和支撑工具研发,增加各类面向行业应用的信息服务,提升服务外包水平,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服务。壮大研发设计服务企业,支持工业设计高端化发展,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构建市场化的综合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开展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中介机构,支持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和投资者组建行业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提高科技创业投资咨询、服务水平。
——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肋,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空间。推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必须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形式多样、规范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提升高新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主要服务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吸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集合金融、管理、法律、财务等专家的优势资源,为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创业型、成长型企业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融资服务,使之成为连接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的重要桥梁,成为企业投融资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的有益平台。同时,还可把“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充分发挥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的研究力量,探索科技金融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金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水平。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重视引进和利用国际科技资源,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搞好服务,支持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增强研发能力,拓展发展空间。要在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积极运用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技术合作论坛等高层次交流平台,扩大与国外政府组织、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力度吸引国际高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鼓励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拓宽共同发展的领域和渠道。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以标准和技术带动产品出口,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发展规模和后劲。
201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