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阑尾炎
一、概述
1.病因
阑尾炎是由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青年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慢性阑尾炎较为少见。阑尾炎病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主要与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或粪石、食物残渣等异物嵌顿,部分也与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细菌入侵(引起或加重感染)及胃肠道疾病(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和缺乏纤维素的食物,饱餐后运动过度等)。
阑尾是起自盲肠根部的一条形似蚯蚓的细长盲管,是一个参与B细胞产生和成熟的淋巴器官。阑尾壁内的淋巴组织在人体12~20岁时达到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60岁后消失。因此,成人阑尾切除无损机体的免疫功能。
2.临床表现
1)急性阑尾炎
(1)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2)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3)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
(4)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5)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6)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以进行对比。
2)慢性阑尾炎
(1)腹痛为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
(2)多数患者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
(3)胃肠道反应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4)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呕吐及腹胀,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秘。
(5)腹部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
二、舒适护理指导
1.饮食指导
(1)术后应先禁食,待肠蠕动基本恢复肛门排气后(大概术后1天),可进食水、面汤、馄饨汤等流质,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类食物。
(2)待肛门排便后才可进食粥、面汤、馄饨皮等半流质。
(3)第2、3天进半流质饮食,第4、5天逐渐过渡到软食。
2.休息与活动指导
(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卧位。
(2)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3)每晚温开水泡脚10~15分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栓塞。
(4)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三、舒适护理小贴士
1.出院指导
(1)腹腔镜切口1周内不能沾水(实际上3~5天即可)。
(2)引流管拔除后的切口很小,1周内即可愈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
(3)饮食应逐渐过渡: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
(4)出院后适量运动,散步、慢跑等轻度活动锻炼。
(5)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跳跃、奔跑等。
(6)出院1周后需到外科门诊复查。
(7)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2.出院时间
(1)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变化来确定出院的时间。
(2)一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术后3~4天就可出院(无发热、腹泻等不适)。
(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一般在术后5~6天就可出院(无发热、腹泻等不适),如果有引流管,应该在拔除引流管后继续观察1~2天。
(4)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住院的时间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