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江苏区域发展新布局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推进“一带一极”建设的措施建议

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是从流域经济的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和大力扶持。

(一)加强组织协调,合力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淮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部,发展面临问题较多,如沿淮地区发展不平衡、以治理为主而忽视发展、跨省协调难度大等,需要理顺现行管理体制、政策与加速淮河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将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从整体与全局角度协调各种资源与政策,协调沿淮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并给予政策扶持,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安排上予以支持。加强政策衔接,综合考虑与流域周边现有国家级区域规划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力争将各项政策喜雨惠及全流域,从而加速东中部地区融合发展。建议参照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开发三峡的模式,一是在国务院设立跨部门的淮河流域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委、涉淮省份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协调、组织淮河流域发展的办事机构,拟定流域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二是组建股份制的淮河开发集团公司,在国务院淮河流域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实施跨省专项开发建设规划,组织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和施工进度、质量的全过程监管,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贷款本息偿还。三是整合现行涉淮各机构,变政出多头为统一出口。转变水利部淮河委职能,从单纯的防洪抗洪,转变为综合发展为主、防洪抗洪为辅。四是建立沿淮各省流域协调机制,构建促进流域发展的多层次协调体系,如地区主要党政领导定期会晤磋商机制、淮河流域经济定期交流机制等,协调立场,统一行动,共同推进淮河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示范区

财税政策方面,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以国家投入为主,沿淮各省给予一定财力支持。建议国家财政设立淮河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淮河航道疏通工程、沿淮地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在金融政策方面,允许沿淮各地市联合,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在淮安成立股份制的淮河银行、淮河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平台。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在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加强政策性信贷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探索以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资金,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基础研究项目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提供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科技创新、技改补贴等政策扶持上,适当放宽企业的规模、税收标准,加大对淮河流域企业申报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中央及省属企业来淮河流域投资;鼓励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向淮河流域转移,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土地政策方面,推行征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和集聚,推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建议国家在淮安和蚌埠建立土地流转示范基地,探索流转方式,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用特许经营权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淮河工程建设。允许企业承揽湖泊和航道清淤工程,允许新造岛屿和耕地在一定年限内由企业经营,以补偿其投资。

(三)强化五大作用,将淮安建设成淮河生态经济带龙头城镇群

对淮安来说,作为淮河下游的“龙头”和苏北地理中心的特殊区位,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全省特色增长极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城市定位,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突破的发展阶段,以及生态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人文环境,决定了淮安必须走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节约集约发展为路径、以文化生态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成淮河生态经济带龙头城镇群,成为特色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跨越发展。一是强化科学规划引领作用,推进“全域规划、多规融合”。积极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规划,制定并实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方案,构建“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布局。启动新一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城镇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新型村庄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二是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以功能为基础、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精品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三是强化县域经济支撑作用,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举措,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攻点,以推进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实行“飞地经济”政策,引导县区打造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支撑县域经济的加速突破。四是强化小城镇节点作用,扎实推进小城镇发展提质提速,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按照“紧凑型城镇、开敞型区域”原则,优化调整小城镇布局规划,逐步整并小规模乡镇和自然村庄,基本形成沿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宁淮连高速公路城镇聚合轴。五是强化城乡统筹导向作用,探索进行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促进产业、人口、资源同步集聚,努力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