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观点

(一)研究主要内容

其一,发展伦理视域的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与实现机制的概念解析。

其二,国内外相关基础理论评析与借鉴。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发展伦理、生态文明及建设相关理论资源,收集国内外发展伦理在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和实现方面的案例,形成理论分析框架。

其三,实证研究。泛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东北亚、粤港澳、东南亚三大经济圈交会处,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要。通过抽样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收集泛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数据,总结生态合作经验、问题和发展趋势,建立相关案例库,为进一步运用发展伦理分析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与实现机制奠定基础。

其四,发展伦理对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与实现的促进机理研究。对目标引导、行为约束、利益协调、成果共享等做出价值判断和伦理调适,进而建立机制保障。发展伦理与利益博弈:伦理资源能弥补物质产品,促进生态资源配置和共享的“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其五,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伦理原则研究。区域生态文明要调适人际、代际、域际等多种伦理关系,要遵循:人本原则、包容性原则、公平原则、合理原则、适度原则、互利原则、和谐共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其六,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内容研究。分为前提性共享、过程性共享和结果性共享。前提性共享包括文化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过程性共享包括责任共享、风险共享、机会共享等;结果性共享包括权利共享、利益共享、成果共享等。

其七,基于发展伦理的区域性生态文明共享模式研究(见图1-1)。

图1-1 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示意

其八,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如何实现问题的诊断及归因分析。问题:忽略弱势群体利益、弱化代内平等、忽视代际公平、缺乏域际和谐等。原因:受区域经济利益驱动,缺乏可持续发展伦理意识、合作价值认同基础、决策管理伦理共契、制度伦理约束等。进而提出生态文明共享如何实现的伦理评价标准和实现路径的伦理选择。

其九,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利用发展伦理的引导、激励、调适、协作、约束功能,主要有:目标约束机制、决策实施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行为监督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合作平台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

其十,基于发展伦理的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及实现的战略任务。从国家发展战略审视国家、区域、地方协调发展。战略任务: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发展规划、生态协同利用、生态制度管理、生态资源开发、生态信息交流、生态修复科技创新、生态问题处置合作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实施及其保障机制研究思路如图1-2所示。

图1-2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实施及其保障机制研究思路

(二)基本观点

其一,发展伦理以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为根本价值原则,是区域性生态文明共享模式与实现机制的价值指导和内驱力。

其二,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一个伦理价值追求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

其三,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内容是一个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

其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实质上是伦理关系的调节模式。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主体平等和利益公平,其实现机制就是保障生态文明共享公平正义地实现。

其五,有效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需要有力的实现机制体系作保障。构建生态文明共享模式及运行机制,是实现多元化区域生态经济模式、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和国际交往战略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