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第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

孟子是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名轲,字子舆。据说他是鲁国大贵族孟孙氏之后,孟孙氏是鲁国国君桓公的后代,而桓公又是周公的后代,这么说来,孟子的先人可以追溯到周公。当年,孟孙氏与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家桓公的后人合称“三桓”,与国君分庭抗礼,是孔子改革的对象,也是把孔子逼下台的主角之一。后来孟子家从鲁国迁移到邻近的邹国。

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这样算,他应该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孟子是儒家学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言论中许多隐性的东西经他推演、引申和发挥,成为显性思想;而原来一些显性的东西又被他发扬光大,更加鲜明。总之,他把儒家学说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自己也成为一代宗师,被后人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终身都以继承孔子的大业为目标,甚至在经历上也效法孔子。为了学以致用,推行仁政,他带着学生前往齐、宋、滕、魏、薛、鲁等国,游说诸侯;效果也一样,尽管人家客客气气的,但没谁真心采纳他的方略。

孟子学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性善的思想。孔子提出道德至上,然而,凭什么要求人们之间相互关爱、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呢?孔子并没有明确解答。孟子认为这个根源在于人性,由于人天生就是善的,道德才能发挥核心作用。道德不是从外部硬加在人的头上,强制人去遵守,而是与人的良心相一致,或者说道德是人性的产物,所以道德的实施既是人性的必然,同时又起着唤醒和完善人性的作用。

孟子留下了一部书《孟子》,是他与万章等几位弟子合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