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核心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领导核心的社会表现形式及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领导核心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表现形式及基本特征。

(一)领导核心的若干社会表现形式

从古到今,作为社会关系总合的人类,总是结合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组织团体或各种社会单位,包括国家、民族或氏族、阶56级、政党、社团乃至十几个人、几个人构成的组织或机构之中。

这些社会组织与机构的领导管理活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都客观存在一个实际的领导核心问题。如原始社会相对于其他成员的氏族议事会,相对于氏族议事会的氏族首领;有阶级社会以来的国家政权,相对于国家政权的中央朝廷,相对于朝廷的国王、皇帝、总统等国家首脑及其领导中枢机构,有的称为“会议”,有的称为“联盟”,有的称为“执政官”“十将军委员会”或“九人团”“三人团”等。

其中,在一个国家之内,领导核心最大的单位要数在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长达793年的周王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为了对其他八百个诸侯国进行领导和管理,它的领导核心自称为“中国”。

高层领导核心单位最多的是始于公元916年,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在历史上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契丹王朝。并以这5点为中心,辐射出一张面向全国的牢固的统治网。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产生的具体的领导核心形式。

这是由于任何组织团体、任何一项事业和工作,包括政治斗争,都需要有组织者和首要发起人,依靠他们形成主要领导力量,甚至作为其中的灵魂、中枢、支柱和骨干,然后再联系、动员和吸纳更多的人员和参与者,组成更大的队伍和力量,引导团体的事业和工作向前发展,推动其深入持续进行,直到夺取最后胜利,达成预定目标。

领导核心也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组织活动现象。特别是敌对双方或对立的社会势力、政治派别,乃至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领域的博弈和竞争,都与领导核心密不可分,都有领导核心的作用和影响,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领导核心之间的较量。在中国历史上,如秦末政治斗争中,以刘邦为首,由萧何、韩信、张良组成的领导集团;三国时期,以刘备为首,由诸葛亮、关羽、张飞组成的领导集团,都是领导核心现象的典型事例。他们都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比较长期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此外,如上所述的在国外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斗争中形成的执政组织,这样那样的各种“团体”“议会”或“委员会”等,亦在此之列。

再如,中外兼有的诸如“司令部”“指挥部”一类的领导组织,既是军事斗争中,有时也是经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形式。

总之,由于领导和领导者自古有之、遍布中外,且存在着从社会到国家、从民族到阶级、从组织团体到大小单位、从事业到工作等方方面面、各级各类的领导活动,因而必然使领导核心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形式和形态。

(二)领导核心的最基本特征

领导核心具有以下最普遍的特征:

1.相对性

由于“核心”是揭示事物相互关系的概念,所以,相对性是领导核心最基本的特征。即核心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之内的事物的核心,领导核心也是这样。说一个领导人、领导集体、领导集团或政党及领导组织、领导机关是领导核心,一定要明确它是谁的领导核心。作为主要领导力量,只能是一定组织或单位内的主要影响力。如果超出了一定组织和人员的范围,这个领导核心就不是领导核心了。如党委书记是党委领导集体的领导核心,党委领导集体是所在地区或单位的领导核心,其界限是明确的,因而不能把他(它)们视为整个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的,是该共产党组织全国代表大会和由该共产党主席或总书记在其中主持会议的中央委员会。根据相对性的特征,其一,不能以偏概全,把书记及一级党委视作是整个党组织。其二,不能混淆书记个人和党委、党委和整个党组织的界限。其三,不能将书记等同于党委、党的组织,也不能将党委等同于整个党组织。其四,更不能以书记取代党委和党的各级组织,以一级党委取代整个党的组织的权力、责任和作用。

与此同时,其相对性特征不仅表现在空间地域单位组织上,还58表现在时间上即领导核心在时间过程上的相对性。领导核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停地运行转变之中的。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使构成领导核心的成员和要素也易动多变,运转交替加快,在斗争和工作的各个阶段互易其位,昨是今非,如实际斗争中产生的新的骨干分子,替换原有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他们今昔之间发生的变化,也不能相互混淆、相互取代。

同时,既要强调领导核心相对性的特征,又要看到领导核心也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作为核心概念,是反映事物关系的范畴。那么,领导核心,就是反映领导活动关系的范畴。没有超越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总是就一定时间地点的社会共同体、组织团体或单位、群体的人员来说的,只能是一定单位或群体的领导核心。例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分别相对于中央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来说,是领导核心。党组织的书记是相对于同级党的领导集体来说是领导核心,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是相对于同级党组织来说是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是相对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来说是领导核心。这就是领导核心相对性的一面。同时,各级各类领导核心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领导核心的绝对性。领导核心总是一定人员范围内的领导核心,不能笼统地说某一个或某一些领导人是领导核心,但又不能否认领导核心的存在,这就是领导核心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的体现。

2.层次性

由于领导管理活动的能级原理,领导核心不仅具有时间、空间、人员和组织范围的区别,而且具有不同层次性的基本特征。即各个领导核心分别属于不同层级的共同体、组织团体或单位。领导核心不仅相对于不同的人员和组织及单位存在大的区别,同时,也相对于不同领导层次产生大的区别。其中,既有上级和下级的区别,也有整体和局部的区别,同时,还有群体、组织和个体、个人的区别。不同层级的领导核心之间,在形式上存在质的属性的区别。其相互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既有相同的价值功能,又有不同的价值功能。

同样道理,既不能把下级党委或党组织的书记与上级党委或党组织的书记相互混淆、相互取代,也不能把核心分子个人与党的集体、党的各级组织相互等同、相互取代。更不能把地方党委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与中央组织的领导核心发生混淆和等同现象。所以,说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各级党委是领导核心甚至各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是领导核心,这三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区别,就是因为三者不仅是相对不同关系、不同组织团体,而且是相对于不同层次的共同体而言的。

3.关联性

由于核心或领导核心是一个关系范畴,因此,它只能存在于同一定事物的关系之中,并且不能脱离这一事物关系而存在。它不仅是相对于一定范围之内的事物而言的核心,而且总是与一定的事物相联系而存在。离开了这个具有相互关系的事物,或者不与其他事物相关联,核心就不存在了。例如,领导者失去了被领导者,它就不成其为领导者了;因为没有被领导者,领导者能去领导谁呢?他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或不会再是领导者了。同样道理,领导核心不与群众相联系、相结合,或者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群众,没有生活在群众之中,也就不再是领导核心了。总之,从领导核心最初形成到运行发展,再到实现预定领导目标的整个过程,都不能脱离或脱离不了它与被领导者即群众的关系。

4.互动性

核心或领导核心作为关系形态,与有关事物之间不仅要有相互联系,而且要有相互作用,形成互动关系。它是核心和非核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产物。同时,这种互动关系在整体上应该是良性的、相对均势和相互包容的。否则,互动双方“道不同,不相为谋”,迟早会相离而去。在互动过程中,领导者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占有一定的主动性,让被领导者和群众了解与信赖自己;但是,建立领导核心的基础却始终在被领导者或群众。从总体60上看,后者掌握有选择权,占有历史必然性的方面。领导者在昨天和今天被人民和历史选择,可以成为社会共同体、组织团体或单位实体的领导核心,如果明天或后天不被人民和历史选择,就不再成其为领导核心了。总之,核心和非核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一定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如果两者之间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即使是已经形成的领导核心,也将不复存在了。

5.整体性

领导核心是一种由领导要素及核心实体相互之间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枢纽性集成的产物。

其一,领导核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如首要领导存在于领导集体或领导班子、领导集团乃至领导系统之中。

其二,领导核心往往不是单一领导要素构成,而是包括多方面的各种领导要素的聚集,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它既可以由内在要素构成一个系统,成为单独的领导核心整体,也可以与其他领导核心一道,相互构成领导核心组织系统即更大的整体。

其三,领导核心还是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的统一。它充分体现了主要领导者和一般领导成员及领导骨干在内的多种力量的协作融合,是诸多不可或缺的领导要素形成的一种整体领导合力。

其四,领导核心也包括了各级的领导核心形式,是对不同层级领导核心的高度概括。

6.权威性

领导核心一旦在组织团体乃至社会共同体中产生,便能够居于突出地位,拥有极大的权威,在其中发挥独到的功能和重大的作用,制约该共同体或组织团体的发展方向,影响其历史进程,决定其组织团体的工作好坏、效能高低,成为对该组织团体起主导作用的领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