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演进的机理:珠三角L镇政府的个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前者主要是指在形而上的层面提出了什么新的概念或命题,这些被提出来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纷繁的社会现实。后者主要是指在形而下的层面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改进社会现实。

一 理论意义

学术研究,是一种集体性的知识生产活动,它与商品生产中的产业链类似,也存在上下游的分工和高低端产品的区分。周雪光将学术研究对学术共同体的贡献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提出一个崭新的问题,或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或者一个新的解释逻辑;第二,研究方法的贡献,如在研究设计、概念的操作化或变量的测量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第三,对原来的理论进一步阐发、发展和完善;第四,致力于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和融合;第五,经验资料的积累和实证研究。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定位在第三个层次,即对原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先,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前人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资料后发现,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的研究,主要以静态的横剖面分析为主,而鲜有从历史变迁的视野出发去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发生一次次转型的内在机理。本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L镇政府为研究的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镇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行为变迁的历史过程,并借鉴历史制度主义和组织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该框架摒弃了既有的地方政府研究中存在单一因素的孤立化倾向,主张从促力和阻力两个方面,结合国家、市场、地方政府自身以及偶然的历史因素,力图更加全面地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行为演进的多维动因和复杂机理。

其次,本研究的另一个理论贡献在于对既有理论进行补充、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影响,所以国内外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学者都非常关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但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珠三角经济先发展地区地方政府行为发生的新变化,至今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珠三角地方政府行为的新转型要比前两次转型的意义更为重大,原因也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既有的描述地方政府行为特征的概念已经不能全面概括这些新的行为特征。因此,本研究对这种新的变迁趋势进行学术上的进一步探索并使之概念化,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考的新工具。

二 实践意义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而成的,博士论文一般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对于实践意义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虽然如此,学术研究也是要考虑经世致用之目的,只是不能太过而已,否则就很容易陷入琐碎的行动泥潭之中而不能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在实践意义方面,本研究的结论可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或服务型地方政府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启发。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政府行为不断变革、自我完善的历史。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型政府转型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成为中国整个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在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败。目前,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成为各项社会、经济改革的最根本障碍。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认为,目前社会大众对改革普遍抱持一种恐慌的态度,“谈改革色变”,因为一改革,社会底层的利益就受损失,还不如不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我们的改革不好,很多改革措施初衷确实是为了社会底层百姓的利益着想,但再好的改革政策一旦进入地方行政体制之内,到了实施阶段,就开始发生严重的偏离和扭曲。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现有的政治体制没有成功地约束住肆无忌惮的行政权力,导致各种寻租行为滋生,腐败猖獗,改革变调,底层遭殃。

所以,改革滞后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其他方面改革的最大障碍,没有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再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方案都可能在现有政治体制的运作之下变味、变形。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对于中国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政府行为的转变。政府要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的桎梏,退出经营性领域,向有限的、有效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将是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次全会形成的决议将至少影响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向。所以,社会各界都对此次会议寄予各种期望。这些期望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福利方面的,还有政治改革方面的。不管是上述哪一个方面的期望,社会大众比较一致的共识就是一定要推出一些带有本质性意义的改革举措,不能再满足于在毛细血管上动手术的“微创”式改革方式了。

在威权体制下,社会对改革的期望只反映了民众的一般性诉求,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还极其有限,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能不能推出主要看政府自身。那么,就目前而言,政府推动自身改革的动力何在?阻力何在?动力大还是阻力大?这些都是思考政府改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历史变迁的视野分析L镇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内在机理,分析其转型的动力和阻力及其突破阻力实施改革的经验。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经验,为当前的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