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课程整合的依据及要求
对于一个概念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这才是符合人的认知成长规律的。以“音”这个概念的认知为例:从第一章到第三章有关“音”的认知与训练经历了从音与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列、音组、音域、音区、唱名、音名、全音、半音,到变音记号、变化音、音阶、音级、音程、度数、音数,再到自然全音、自然半音、变化全音、变化半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等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内容上打破了传统乐理教学的体系结构,这一新的整合课程结构在本书的目录中有高度的概括;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认知”均以“训练”导入,体现了“先感受、后认知”的整合教学思路。可见,本书所研究的课程整合其逻辑既不违背乐理知识概念的一般认知规律,也不破坏视唱练耳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而是将乐理知识学习与视唱练耳训练进行有机重组,构建成与原来乐理、视唱练耳单科教学不一样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
另外,关于“唱名法”的选择也是本书斟酌过很久的问题。众所周知,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唱名体系,它们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地运用。比如柯达伊就认为,首调唱名法是获得音乐听力、培养建立音乐思维的最好方法,“在这种视唱方法中学生自然地建立了音乐思维的基础”。事实上,这两种唱名法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习惯意识而把两个本是同样科学、同样常见的唱名法硬分出个“贵贱”来,以致误导国内很多教师和学生在运用“唱名法”上做出了不切实际的选择,导致了“学生读谱能力差,‘固定’唱不好,‘首调’不会唱”等教学问题。因此,本书的观点是:在乐理视唱练耳整合教学中,选择哪一种“唱名法”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兼顾使用两种唱名法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读谱、视唱、听辨、记谱等方面予以“打通”,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教学本书借鉴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字母谱,采用“d、r、m、f、s、l、x”这七个更为简单的字母来标注“do、re、mi、fa、sol、la、si”七级音。柯达伊唱名中第七级音唱“ti”或者“ta”,而本书则参考平时习惯性唱名“西”的发音,将第七级音用“x”来标注,从而与“s”(sol)区别开来。关于字母谱的运用,目前已经出现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因此在整合课程中采用该读谱方式也是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