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评吴敬凤长篇历史小说《风雨台城》
长篇小说《风雨台城》终于以精美的版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这是“70后”女作家吴敬凤的又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当我读到这部50多万字的反映和描绘有着历史名城、运河古镇之称的山东台儿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解放战争这段历史中,发生的一桩桩惊险的、曲折的、血腥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眼前就展现了一幅江北水乡、鲁南煤城枣庄人民伟大斗争的历史画卷,以致心潮难平。隐藏在故事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那种民族精神,令人感慨万端,彰显着小说超强的批判反思力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从事件的选材、人物的设计到情节的推演和节奏的把握开掘,无不表现作家吴敬凤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把握和人性深度开掘的表现力。这部小说的成功,是她深厚的生活积淀和匠心慧眼的映照。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作家吴敬凤以她明睿的头脑,娴熟、细腻的文笔以及她对史料强劲的驾驭能力,从映照岁月的深邃到洞悉历史的原始,以关键时间为桩点,其他众多时间节点为辅助,人与事互为经纬,把发生在台儿庄这块美丽、传奇的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上的、头绪纷繁的现代史,叙述得波澜起伏、澎湃跌宕而又井然有序,同时,众多的历史人物和素材,旁逸斜出的背景事实点染佐证,仿佛蓊郁的花架,主次分明而又生机盎然,把那个特殊年代发生的抗日斗争和民族英雄们同凶残暴虐的日本强盗进行殊死的斗争,写得丰富细腻,传奇惊心,纵横交织,活灵活现,精彩不断。
这是一部充满了民族精神的书,既写主人公奋斗史又写与外来侵略者浴血斗争史;这是一部生动传神、史料丰富翔实的书;同时,又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书。在台儿庄这个故事的舞台上,充满了精妙的细节,丰盈的意象,饱含新鲜汁液的语言,仿佛有一种魔力在吸引读者看下去。笔者为女作家吴敬凤对故乡台儿庄这片热土的深厚感情和她充满激情的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以及严谨、刻苦、真实地再现和发掘曾经埋没在历史长河中英雄史诗的魄力和视野的广远而拍手叫好。
在备受震撼之后,笔者就这部鸿篇巨著的艺术特色、历史真实、艺术虚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发表点看法,写下如下文字,刍荛之见,不敢称评。
一 在历史的真实基础上,体现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巧妙地铺展广阔宏大的场面,抒发壮怀激烈的情怀,讲述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酣畅淋漓地再现了台儿庄的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深刻鲜明,跃然纸上
《风雨台城》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重点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挖掘历史,解读真相,写出了纵横交织、惊心动魄的台城历史。小说一开头,就描写了抗战前台儿庄物产的丰富,街市的繁华,人情的朴实和运河两岸的美景;描写了白家、黄家和方家的爱恨情仇及日本强盗对中国的狼子野心;同时,也描写那个年代青帮的势力、官府的黑暗和匪患的猖獗,巧妙布下了一条条线索,然后,一层一层去揭示人物关系,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街井风情,民意风俗,都在作家的笔下显得格外鲜活、生动。特别是日寇入侵后,以方世云为代表的华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那一个个战斗场面,无不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场面的广阔宏大,都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和层面。这种艰难曲折、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描绘,让读者如亲临现场,直接感受那个特殊年代社会历史和人物命运,直将鲁南古镇台儿庄描写得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在《风雨台城》中,作家吴敬凤以丰富的想象力,克服资料匮乏,题材重大敏感,线索多样,人物繁杂等诸多难点,以敌我双方的较量为重点,从战场搏杀写到指挥者和党的地下工作者与敌人的斗智斗勇;从地下工作者的英勇顽强写到普通百姓的民族气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浴血抗战的场面,内容充满悬念和曲折,情节开合有序,张弛有度,把抗战中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感天地、泣鬼神。台儿庄大战,运河支队的夜袭火车站,血战朱阳沟、巨梁桥惨案以及郝鹏举起义的反复,峄县铁脚岭匪首黑巾女侠和张映铁的壮举,枣庄中兴公司的风云变幻,都在这个广阔宏大的场面里,随着战争的发展而演绎、发展和变化着,表现着生活在台儿庄这片热土上的中华儿女面对日本强盗的勇敢、顽强、自尊和深明大义的精神风貌。读后,无不为这部书中传递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浩然正气,而感到魂魄的强烈震撼。
无疑,这部书留给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描写台儿庄大战时,作家写道:“1938年3月23日,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终于爆发了……台儿庄之战,只是徐州会战之一。但它却是徐州会战中最辉煌、最悲壮的一幕,足以影响了中国抗战的整个局面和信心。因此,这场战争影响了整个世界。有人说它是反法西斯战场中最骄傲的一战是毫不夸张的。”接着,她以酣畅的笔墨描绘了敌我在装备上的悬殊,敌人的残暴和中国军队第三十一师在峄县康庄附近与日军相撞后,展开的激烈的战斗场面,描绘了中国的守城军队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用步枪拼死抵抗的悲壮和英勇,描写了方世云领着由地下党组织起来的几百人抗战支援队,怀着一腔热血与鬼子一决雌雄,他们破坏铁路、抢救伤员,与中国军队并肩战斗。“3月26日,1000名日军在30辆坦克和7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向台儿庄北的南洛、刘家湖一带猛攻,扼守该村的三十一师守军奋力作战,但日军攻势太猛,战斗尤为激烈。加上日军飞机在上空对准官兵阵地轰炸,官兵死伤尤为惨重。整个阵地尘土弥漫,烟火遮天。同时,日军飞机开始在台儿庄上空狂轰滥炸,那些从上百米高空落下的一枚枚炸弹带着骇人的杀伤力,把守军扼守的小北门附近的建筑物在震耳欲聋声中炸为废墟。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使从北而来的日军受到沉重的打击……”紧接着,作家吴敬凤描绘了土匪张映铁与日寇战斗的场面:“矶谷得知信息之后,便命令濑谷启把枣庄、峄县方面的兵力、火力都集中起来火速增援台儿庄。没想到濑谷启刚出峄县的吴林村北,却意外地与一股来历不明的队伍交上了火。那支队伍,濑谷启凭经验能看出不是中国的官兵,每人除了持有新、老不一的步枪外,没有其他装备。而战马也只是有三成人数。但那支队伍来势很猛,因为是从濑谷启军背后直冲而是来的,倒让日军很是措手不及了一阵子。待回身反应过来,人数竟损失了几十。濑谷启大为恼火,拔出东洋刀来,歇斯底里地吼了声: ‘嘎叽叽’ ……鬼子调好射击炮,接二连三地向对方一阵轰炸,对方不少人在轰炸中倒了下去。日军趁机又是一阵轰炸,那支队伍显然招架不住了,掉转头向北逃了去,濑谷启没有心思追赶他们,他们的任务是尽快增援台儿庄……那支逃散的队伍中,张映铁的一条膀子炸掉了,被单三强揽在马背上昏迷了过去。单三强哭喊着,拼命地抽着马屁股向峄县方向狂奔……单三强带着队伍赶到中和堂时,发现店门紧闭,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几乎要哭了,他看了眼横抱在怀中张映铁,脸已呈现灰白,断臂上的血仍然在汩汩地流着。单三强有些绝望了,他清楚地知道,再这么任由着血淌下去,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大哥必死无疑……他看着眼前的一帮弟兄,果决地说,我们去枣庄……猛一夹马肚子,那匹马疯了似的向北狂奔而去。单三强脑子里不时地闪现着早上张映铁带他们出来时的一番话:弟兄们,俗话说,好男儿,当保家卫国。现在,小鬼子打到咱家门口了,在咱们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咱们还能继续在这占山为王吗?——不能了!坚决不能了!……我们要下山去跟鬼子拼一番去……”
略略数笔,作家吴敬凤就把张映铁的牺牲写得悲壮而惨烈,既写出了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的民族气节,也写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英雄形象,一个全民抗敌的浩大而广阔的场面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紧接着她又描写了中国军队与敌人殊死的搏斗,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战士们浴血奋战脱光了膀子,挥舞着大刀片,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杀退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老百姓往战场上送茶送饭;还有艺人到战场上唱大鼓书鼓舞士气;女学生们也到阵地上去唱歌:任凭鲜血洒遍这块土地,要把那豺狼全杀完,全杀完……敢死队的勇士们那一声声如狮子般的吼声,是中华民族血魂的呐喊,在作家吴敬凤的笔下活灵活现。台儿庄大战从3月23日起至4月4日,终于以中国官兵牺牲三万将士的生命换来一个大捷而得以结束。而日寇死伤11749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精神,在《风雨台城》这部书里彰显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有许多既符合史实,又极富艺术魅力的章节。比如:作家吴敬凤既描写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罪行,同时,也描写了文化侵略的阴谋。小说开篇就提到了台儿庄才子方世云的一幅惊世之画《台儿庄庙会全图》和白家的一批中国字画,继而在描写日寇令人发指的武力侵略的同时,还丧心病狂地掠夺中国名贵书画,进行文化侵略。笔墨酣畅地描写了白家张太太、方世云以及三太太薛茹媚不顾性命,守口如瓶,誓死都不让日本人掠去中国书画。作家吴敬凤还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方世云不给日本人画《台儿庄庙会全图》,并将这一幅图作为线索贯穿全书,通过细节的描写,不仅勾勒出方世云洒热血、斗顽敌、浩气昂扬的民族气节及其民族英雄的性格特征,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强盗的文化侵略的阴谋以及必然惨败的下场。文如行云流水,亦皆合于史实、情理,真正做到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虚构恰好达到了一致,重叠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作家吴敬凤正是凭借着“我爱史诗色彩多”的热情和胸怀,去进行这样一项艰难而艰巨的创作的,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二 语言文字独特,人物鲜活可触
女作家吴敬凤以神奇的想象,质朴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把共产党人方世云、段生林、李佩珍等人物的艺术形象以及隐秘的心灵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摇曳多姿,读之感觉一股浓烈的现实主义气息扑面而来,一种高品位的奇妙而独特的审美快感使读者心旷神怡,不是吴敬凤的文字绮丽,而是作品超越了传统的小说模式,把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物的故事串起来,表现了他们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的生存状态,很有质感,让我们感到了文字的独特魅力。
应该说《风雨台城》是当代文学锦缎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从文学艺术上说,虽是小说语言,可通篇干净、清新、练达、流畅,文气的首尾贯通,无不显示作家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在描写方世云那幅奇画时,作家简略几笔描绘了台儿庄的城貌:“不错,台儿庄这个地方,前傍运河,四面环山,城四周皆以青砖砌起的城墙围之;城内大大小小的寺庙不下上百座,每逢初一、十五,光是寺庙的香烟就把整个城笼罩住了。”她在这里作了一首五言律诗,更是道尽了台儿庄城的城貌:“古镇由来远,已博天下名。长河横郭过,碧瓦覆琼城。群寺钟声远,孤帆落日红。清风才起处,幽巷酒旗升。”接着,她用洗练之笔描写了方世云回到离别15年的台儿庄,落脚黄家的情景,寥寥数语,环境、人物都鲜活地跃然纸上。黄梅的痴情,黄家人对方世云离家15年原因的探究,揭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并为小说的矛盾发展布下伏笔。从而塑造了方世云铁骨铮铮、一腔正义、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的形象,为他以后在对待白家的仇怨的豁达、仁义及与日本军官井川美栀子的情感纠葛中,所表现的大义、冷静和鲜明的立场,足以彰显出那个乱世年代,台儿庄人的性格特征。
吴敬凤在塑造人物时,没有故作新奇的语言,她把丰富的描述和人物的艺术细胞巧妙搭配。看似随意的画面,却又奇笔跌出,常有弦外之音之微妙。在描绘仇英和井一郎共开药材店开业的酒桌上,王义山探究段生林来此地的用意时,就颇为精彩。两个人说着就说到了女人的身上,从而使段生林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特工的身份,后来随着事件的发展,揭去一层层的面纱,读者才知道,段生林从国民党的特工转变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而王义山却是日军的间谍。这里,作家独具匠心地布下层层线索,巧用笔墨,写出日本间谍的狡猾、奸诈和隐藏的秘密,塑造了中华儿女段生林的民族英雄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他变幻莫测、足智多谋、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游刃有余地辗转周旋于有敌人出现的各个场面,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他每一次干净利落的刺杀,他在执行任务时的果敢、缜密的行动及心理活动,在文字中表现得真实而细致、练达,就像我们看见血管里的血液在流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英雄人物。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文字一定要鲜活,人物的刻画要精雕细琢。在描述白家大太太张和月为了保护那批中国字画不落入日寇之手,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在临死前,机智地借用藤野之手杀了汉奸白彦彪,那种悲壮,无不让读者在揪心的悲痛之时从内心升起浩然正气。顺着作家细腻、精致的笔触,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台儿庄人的灵魂。在刻画小人物赖二时,那精到的文字透视了这样一个既可悲、可怜又可笑的猥琐的小人物的灵魂,他贪财好色,阿谀奉承,胆小怕事,却又无时无刻不做着出人头地的梦想。在乱世中,这样的小人物注定只能过着随波逐流、提心吊胆的日子,然而,他的存在却串起了方、白两家的恩怨情仇。应该说,赖二的形象是最独到、最成功、最经典的。尤其是对他的外貌、心理描写,特别精彩。
纪德君在《明清历史小说艺术论》一书中,谈到历史演义小说形象论时认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是小说艺术创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得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部小说的质量与价值。至于历史小说,往往关乎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则更是如此,相对于纯想象人物而言,也就更难塑造好,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败笔,就有可能影响小说的整体质量。《风雨台城》这部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多样,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这个丰富的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性格,多姿多彩地表演着,那富于变化的典型,既有戏剧性又有历史的真实性,是艺术与真实的交织。
吴敬凤手中的笔真是一支多色调、绘声绘色的生活画笔,她没有一笔一画死描历史,拘谨地局限于写在诸史册中的史实、史迹,而是渗入符合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在创作过程中,把人物置于鲜明可感的生活场景之中,情操的美丑,形象的黑白,各自个性鲜活,神姿多样,在悄然间纷纷丰满,清晰而灵动,真实可感,仿佛一个个都是从历史生活的深处向我们信步走来,气息可闻,须眉毕现,以自己独特的光彩亮了起来。
女作家吴敬凤对书中所有人物的刻画,是情注笔端、颇具匠心而又爱憎分明的。在写《风雨台城》的过程中,塑造了上百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遍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各类行业,如方世云、白彦军、段生林、赖二、张印铁、黑巾女侠、范十七、井川美栀子等,他们按其性格发展,由浅而深,由淡而浓,如迎面走来一样,越近则面目越清晰,笑貌越亲切,反面人物的嘴脸越可恨,终于赫然浑成一个形象和精神丰满的人物就完整地出现了。
这是《风雨台城》的成功之处。
三 小说构架宏大、合理,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征象
《风雨台城》这部小说,反映的是鲁南台儿庄的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规模是如此宏大,结构却是那么的严谨,俨然描绘出一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台城历史的真实画卷。可以说,是以史实为骨架的出色虚构。
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要求作者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最主要是小说结构要完美。作家吴敬凤做到了,她的这部小说,构架庞大,结构却是非常的严谨。她用得最多的,是采取直叙和倒叙等种种方法,轻松地把握娓娓道来的节奏,不论是场景的设置,还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都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在笔墨的运用上能控制得恰到好处,都做到了让小说里的故事鲜活起来。如写到段生林刺杀木村后,就描述赖二的被铺、井川美栀子怀念与方世云的恋情和藤野对她下达杀掉方世云的命令,然后,才接着去写段生林受伤后被鬼子抓起来;又如,写方世云因放走了薛如楣被国民党抓起来就戛然而止,在叙述了许多事件后,才回头去写方世云被打得遍体鳞伤。还有赖二的胳膊被小鬼子砍掉了一条,他的疗伤过程也被写得几经波折,这样的安排,悬念丛生,引人入胜,文中很多这样的巧妙安排,吸引着读者关注人物命运强烈读下去的欲望。
在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里,作家吴敬凤对叙述和想象力的控制,犹如圆桌面上的舞蹈,做到了任何动作,不管多么优美,也不可泛滥;任何铺陈,不管多么准确,也必须节约笔墨。巧妙地将激情化为一种平衡的力量。肌理之美是必需的,而血肉的构造尤为重要。在如此时间跨度的史诗性叙事中,节奏过快或过慢都是危险的,会危及全篇结构,而作者掌握得很老练,其叙述不疾不徐,既照顾到点和面,也照顾到经和纬,使作品内容层层推进,构成一部宏大和谐的交响乐章。在如此宏大的篇章里,将结构驾驭得如此娴熟,真的很难得。应该说,吴敬凤已成为文学界的一颗新星,她有很高的悟性和天分,其毅力和激情也令人敬佩。
《风雨台城》写的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历史,那是一个漫长的兵匪当道,且外侮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土地的多事之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样的历史时期,注定涌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这些风云人物中,有将军,有士兵,有江湖侠士,还有草莽土匪。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匪盗,更有奇人异士和江湖骗子出入于乡闾市井,不乏英雄豪杰为穷人打抱不平、杀富济贫,常与官府作对,与侵略者势不两立,也不乏有人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所以,才会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而《风雨台城》在描写这些为生活所迫的人们之所为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地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台儿庄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斗争,那些党的优秀儿女公开的或秘密的斗争,无不带有鲜明时代的特色。而且,吴敬凤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鲁南台儿庄,是作家吴敬凤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那里就是生长故事的地方,又是一块出产讲故事的作家和诗人的土地。吴敬凤就是这些诗人和作家中的一位,她在创作过程中,以她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地方语言的熟练把握,使其更具地域文化象征,乡土味道更为浓烈了。
诚然,这部小说还有缺点,如主要人物方世云的形象的塑造还有缺陷;再如,文中出现多处笔误和语法错误。但是,瑕不掩瑜,相信作家吴敬凤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风雨台城》全书情节风起云涌、气势磅礴。可以说,作者选取了这一题材后所进行的近乎全景式的写作,是令人兴奋的。可以肯定地说,这部小说再现了那一时代辉煌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