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与粤澳未来发展:2013粤澳高端论坛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与南海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东亚地区日趋密切的经济联系及相互依存关系,中国大陆希望以现有的合作渠道为基础,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同时,自“9·11”事件之后,世界及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中国大陆所承受的地缘战略压力增加,北京的亚太战略布局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大陆一向对于领土主权争议地区常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展现其暂时缓和领土冲突,以稳定局势的战略思想。而其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当然亦会遵循这样的原则及方向。

2010年3月上旬,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向到访的美国副国务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贝德(Jeffrey Bader)表达,南中国海(The South China Sea)是其“核心利益”,促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2010年8月初在河内举行的东协区域论坛(ASEAN Region Forum, ARF)时,抛出南海岛屿领土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话题,朱云汉:《美重返亚洲,强烈冲击东亚国家》, 《中国时报》2010年8月6日A18。也让美国与中国大陆在南海问题的处理,成为亚太区域安全的重要议题。李忠谦:《美舰又访越,南海争议再起》, 《青年日报》2010年8月11日5版。

2013年下半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东南亚国家,虽然加深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的互信与往来,但中国以东盟为舞台推出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以及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进一步对话,却使东盟各国的心情不一,由于东盟对中国大陆在军事等方面仍存疑虑,外界认为,这将使双方关系发展陷入瓶颈。而东盟各国对加强与中国大陆经贸合作表示欢迎,但对外交、军事等问题却显得相当谨慎,特别是不少东盟国家安全仍依赖美国,对中国大陆距离感不同,若掌握不好,也将对东盟一体化造成威胁。陈筑君:《大陆提新亚太战略,中美关系陷困》, 《中时电子报》2013年10月14日。显见东盟国家对于中国大陆的观感是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

事实上,中国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与美国重返亚洲息息相关。美国在结束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之后,根据美国“国防战略指导”(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日后美军少有可能长期军事介入海外战争,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此外,美国亚太人事的异动,在主导“再平衡”政策的坎博(Kurt Campbell)下台之后,中国当局乐于见到这样的人事调整。

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13年美国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认为,美国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将发生一些变化,而其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包括:(一)继续加强与日本、澳洲,以及韩国等盟国关系;(二)积极涉入东海与南海等亚洲地区争端;(三)增进与印度、越南和缅甸等国合作;(四)参与东亚峰会(EAS),强化美国在东协的制度性存在。同时,《蓝皮书》还指出,未来4年,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美中两国实力对比接近,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将继续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重要考虑,而其突显特点是,对中国政策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性更加彰显;对中国战略定位将在“对手”与“伙伴”之间不断摇摆;对华政策与美国亚太政策形成更加紧密互动,而中美双边互动领域将更加关注经贸和安全议题。此外,《蓝皮书》进一步强调,未来中美关系很可能继续呈现总体基本稳定,同时竞争面增大的态势。曾复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发展前景研析》, 《国政基金会》2013年8月29日。

中国大陆对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一向主张“和平共处五原则”, 彭光谦、王光绪等编著:《军事战略思想》,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这是不变的立场;而“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则是中国大陆作为南海周边各国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来处理南海争端。转引自《中国对南海问题采务实理性政策》, 《文汇报》2010年12月1日。显然中国大陆对于南海问题的立场是坚定的,能让步的空间实在有限。

中国大陆在南海问题上,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冲突不断,也是因为主权及资源问题所导致的。而中国大陆的亚太战略与布局,特别是在扩军方面动作,从近5年来军费支出增长速度、军事科技重点攻关研发成果、自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引进的军备与技术,以及积极推动新军事变革的具体内容观察,新增强的军事能量包括:(一)因应黄海、东海、台海,以及南海地区战略环境特殊性,积极发展制敌联合作战能量、机动性高的多管火箭攻击能力、压制性高的岸置长距离防空飞弹、岸置攻舰飞弹封锁能力、无人飞机攻击与侦察能力、电子作战与干扰能力,以及持久战的后勤支持补给能量等;(二)积极克服核潜舰与指挥管制中心,沟通顺畅与安全的技术瓶颈,发挥核动力潜舰及柴电潜舰能量,以有效吓阻美军势力介入台海、东海,以及南海地区,同时,在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构完成后,将可以在东海及南海地区,联合反舰导弹、核武导弹、战略轰炸机、中程巡弋飞弹、隐形战机,以及核动力潜舰,组成具有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略性吓阻能量。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和俄罗斯签署采购合约,将引进俄制苏-35战斗机;同时,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提拔专项经费,用来发展可靠的战斗机专用发动机,以降低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严重依赖,而这也将快速提升大陆空军现代化的质量;此外,中国大陆规划建造5—6艘094型核导弹潜舰,以及可以携带24枚核导弹的096型核潜舰,使潜射战略核导弹数量增加到300枚左右。曾复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发展前景研析》, 《国政基金会》2013年8月29日。

中国大陆方面认为,在信息时代,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是核武器,而是网络与太空战能量的结合,因此拟定新战略,在太空发动反卫星攻击,以及动员军人平民同步执行网络数字“人民战争”。因此,中国大陆的军力到2020年间还不太可能成为势力扩及全球的军事大国,但是,以现行军费持续两位数增长的发展趋势推断,或许中国大陆的军力将可以在10年间改变亚太地区军力动态平衡形势。

根据杨念祖的观点,中国大陆南海战略的目标:包括(一)捍卫领土主权的完整。(二)奠定大国与区域强权者的基础。(三)延伸军事冲突解决区。(四)确保海上能源航道安全。(五)发展远洋战略能力的培养。杨念祖:《中共海军突破第二岛链争议的剖析》, 《战略安全研析》第52期,2009年8月,第28—31页。这些目标随着大陆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促使中国积极建构能够匹配自身大国地位的军事武力,扩大远洋兵力投射能力,以满足其战略利益。

因此,中国大陆的亚太战略乃在其外交主轴下,在南海问题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当然主要还是美国。大陆与美国间,双方既缺乏安全互信基础,除在经贸领域因互利而有比较稳定互信外,在国际安全战略议题、中国大陆内部政治、人权等问题,均存在明显的战略互疑,尤其是美军在大陆沿海、专属经济海空域,进行定期侦察情搜活动,给中国大陆造成极大不安全感,同时,美国依据《2000年国防授权法》,限制对中国大陆进行12个领域的军事交流,说明彼此互信程度极低;此外,美中核武能量差距又造成战略互疑。曾复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发展前景研析》, 《国政基金会》2013年8月29日。故中国大陆方面担心美国增加在西太平洋部署核潜舰数量,同时增加瞄准大陆的目标数,此外,美国的太空侦察卫星将破坏中共战略核武生存和机动能力,成为美中双方建立稳定战略互信关系的威胁,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亚太战略及面对南海问题上所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至于中国大陆在亚太战略布局及处理南海问题无非是以军事达成外交目的,保护其经济利益,透过双边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另外,透过既有的国际合作机制与周边国家经贸互动。

可以预见,中国大陆在未来20年间,将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与军事大国。这种趋势已经引发美国战略圈认真思考,或许会运用多边架构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同时,亚太国家亦产生焦虑感和战略犹豫,并且促使其积极规划,如何在美国与中国大陆竞合互动格局中,灵活地找到最有利的战略位置。

因此,从中国大陆南海战略的发展来看,当其军事武力尚未提升,国力不强的情况下,避免边境与主权争议与纠葛,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大陆往往透过政治与经济等各种多元化手段,希望极力达成维护其南海领土主权完整的国家安全利益的目标。其目的就是与主权争议国优先发展经济,以降低彼此之间的争议,创造富裕的生活。郭添汉:《中共崛起后的南海战略》, 《海军学术双月刊》2012年第46卷第2期,第33页。

总之,中国大陆的亚太战略布局是清楚的,战术是灵活的;在南海问题上主权寸土不让,透过军事力量来维持其安全及领土完整,并加强与外围国家间的合作,也达成反制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