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裁剪工艺研究
王京菊 杨挺
北京联合大学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完成的。对旗袍的人文因素、造型、结构、裁剪、材料选择以及工艺等特点的分析研究与实践,能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创新意识进行巧妙的结合具有着重要意义。
1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演变与发展
旗袍作为中华服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其服饰美的元素已经被世界认可,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旗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袍服,袍服具有宽袍大袖的造型特点。清代初期对被编入八旗的人们称之为旗人,而旗袍作为当时女性所穿着的服装与旗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所穿着的袍服在款式造型上发生了变化,与满洲早期的样式出现了有很大的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长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
第二个阶段是旗袍造型特征的确定。民国初期旗人的袍服经过演变发展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旗袍,具有了鲜明的特征。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袍服的旗袍在造型上腰身仍然是较为宽松的,外轮廓的线条基本上是平直的,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的造型相呼应,旗袍的下摆造型总体上仍然比较大,与前者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在肩部造型、胸部造型更加合体,腰间部位造型略有收腰已呈合身之趋势。这一阶段最受欢迎的是青布旗袍造型,尤其是受到当时女学生们的喜爱,成为当时中国新女性典型的装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可称之为旗袍的鼎盛期,旗袍元素中的立领在宽与窄、高与低上,袖子造型由连袖款式到上袖款式的长短,旗袍侧摆开衩的高低等变化,使旗袍在造型上彻底摆脱了传统模式。旗袍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这时期的旗袍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在造型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出现了改良旗袍,整个的廓形与当时欧洲所流行的女装廓形更加吻合。尤其是随着欧洲工业化的纺织品大量进口,例如羽纱、呢绒、蕾丝等备受当时时尚人们的喜爱,随着旗袍在材料选择范围的宽泛,人们的着装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一时期的旗袍已经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是传承与创新的现代旗袍。作为最具中国元素的经典服饰的旗袍,旗袍的裁剪手法上加入了省道的结构变化,无论是胸部腋下的斜省还是腰部前后的收省,使得旗袍结构凹凸有致整体的造型更加合身。同时肩缝和装袖结构的出现,使肩部造型和腋下胸部更加贴合人体,在肩部的制作中融入西式服装的配料,制作出谓之“美人肩”的造型。这一时期的旗袍无论是在裁剪方法上和还是在造型结构上的改变均是在上海完成的,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说明了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具有着领先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今天的人们在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传统的文化,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京式旗袍传统手工技艺已于2006年列入了北京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特征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元素逐渐得到稳定,成为一种经典服饰。旗袍在整体造型上应具备以下特征:上下呈连身长袍,前身片为左右整身型、右衽的大襟全开或者半开,全开襟由领根部开始排列至右侧开衩的位置,采用手工缝制方法将盘扣钉缝在大襟上,半开造型在右侧缝上加缝隐形拉锁;颈部的结构为立领包裹造型,可根据个人喜爱制定宽窄形式;后身片为整身型,也可根据要求将后片裁剪分为两片并加上拉锁;前后衣片均设有腰省起到收腰的作用;旗袍的侧缝两边有开衩,在旗袍制作工艺上开衩部位多采用绲边工艺进行包裹;袖的造型多种多样可连袖、上袖或无袖;旗袍特征中最具风格的是盘扣,灵活多样且具特色;旗袍上手工绣制清新的花纹,裁剪的柔美线条,面料上手绘的水墨中的雅致,现代材料花纹间的婀娜,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相结合,诠释出东方的优美韵致。
2.1 领子的造型
领子的造型分为一般领、企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其中企领又分为圆领和方领。企领造型较为传统,而小凤仙领则比较新潮。旗袍的领子制作要求造型是挺廓的,传统的工艺师傅是将白布通过多道工序制作成里衬后达到要求,而现代工艺已随着新型衬布的开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袖子的造型
最早的传统旗袍袖子是与衣身连在一起的,虽然在长袖的造型中出现分割线,原因是在裁剪中受面料的宽窄的限制而设定的。改良旗袍多为绱袖或无袖结构,旗袍的绱袖结构一般可分为短袖、中袖、中长袖和长袖。
2.3 盘扣的造型
盘扣作为旗袍的附件发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手工盘扣的款式多种多样,旗袍的盘扣的一端扣为结,一端的袢为环,扣袢结合将左右领子及衣襟连在一起起到固定的作用。手工盘扣作品必须经过开料、刮浆、风干、拔浆、整烫、开条、烫条、盘扎、整形、塞芯、封烫、修复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2.4 襟的造型
开襟是旗袍的特点之一,在制作上多选用右侧单斜襟,造型上具体可分为单襟、双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没有襟。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双襟的制作要比单襟复杂,曲襟的形状因为其开口较大特点比较容易穿著。
2.5 开衩的特色
旗袍最早是没有开衩的,随着旗袍的造型演变与发展,外形结构上越来越贴身以凸显女性的线条美,使得穿着旗袍时感到行动不便,所以在两侧出现了开衩。这是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顾兰君所带领的,当时她这种先锋的行为把旗袍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最初旗袍开衩的高度不高,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旗袍开衩的高度也随之有所变化。
2.6 绲边的工艺
绲边是旗袍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绲边分为双绲和单绲,绲边工艺具有包裹的作用,一般用在旗袍的大襟、领边、开衩等部位。用来绲边的材料称为绲条,绲条的材料即可选用丝质的绢布制作,也可选择旗袍本身图案中的一种颜色,其作用是用来包裹旗袍外口的毛边,同时具有装饰性。
2.7 刺绣的工艺
刺绣分为机绣和手工绣工艺,旗袍的刺绣通常选用带有吉祥寓意的龙凤、牡丹及孔雀等图案作为装饰。传统手工刺绣时多是选用金、银丝线将图案绣到旗袍的衣片部位上,手工刺绣工艺令旗袍更为美观和高贵。
2.8 旗袍的选料
传统旗袍的制作多选用天然织物,而丝质的面料多用于高档社交场合,如织锦缎、古香缎、金玉缎、绉缎、金丝绒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旗袍的选料更加广泛,日常生活中所穿用的旗袍用料,夏季天气炎热可选择、棉、麻、纺丝等透气好的薄型织品;春秋季可选择易洗涤的化纤或混纺等织物。夏季的礼服旗袍面料适合选择电力纺、真丝双绉、绢纺及杭罗等真丝织品,该织品质地柔软、轻盈不粘身、舒适透凉;春秋季节的礼服旗袍的面料则适合选则各种锦缎、丝绒类,选择高档面料并且通过传统手工制作的旗袍更能体现东方女性华贵而高雅的气质。
3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裁剪
旗袍作为经典服饰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在结构造型上由宽松到合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旗袍的结构裁剪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现代旗袍的特点是随着腰身上出现的省道结构使旗袍整体造型更加立体,胸省的使用显得衣身更加合体,袖子采用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在裁剪制作中要考虑穿着者体型、气质、穿着场合等因素。
3.1 旗袍的测量方法
旗袍开始制作的第一步是采集顾客的各部位尺寸,尺寸测量的准确与否决定旗袍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序。手工制作的旗袍一般需要采集人体36个部位的尺寸,而现代高级定制的旗袍相对要少些。测量尺寸时需要被服务者着紧身内衣,站立姿态端正并保持自然放松状态,呼吸要自然。需要采集尺寸的部位有长度、围度,测量长度时皮尺与地面呈垂直状态,长度包括旗袍的整体长度、前腰节的长度、乳房的高度、腰围到臀围的高度、膝盖的高度、开衩的高度、后腰节的高度、袖子的长度等;测量“围度”时要求皮尺呈水平并松紧适当,围度包括胸围、腰围、上腰围、腹围、臀围、袖口围、领子围、肩宽、胸宽及背宽等部位(见图1)。
图1 旗袍的测量
3.2 旗袍的裁剪
旗袍的结构绘制方法很多,中国传统旗袍采用的是十字型平裁方法,改良旗袍的结构可采用多种多样裁剪技法,如比例法、原型法及立体裁剪等。
此案例的旗袍造型为立领、斜襟长款、无袖并有装饰绣花图案,采用原型法进行结构绘制,采集顾客尺寸并进行分析之后首先绘制出主人的原型样板,在原型的基础上按结构衣片制作结构样板。
样板绘制:在原型的基础上绘制腰节以下长度为95公分(厘米,下同),腰臀距为22公分。前片的领口在原型的基础上向下0.5公分,宽0.5公分,后片领宽放宽0.5公分。前衣身的肩宽和胸围部分分别缩进1公分,后片小肩在前小肩的基础上追加0.2公分的吃量。在腰节线上根据胸围直线前片缩进1公分,后片由胸围直线缩进1.5公分。前后臀围按设计尺寸的1/4计算,袖窿在原型基础上向上抬高1公分,绘制完成的领口、袖窿、侧缝的线条要求圆顺流畅符合人体造型(见图2)。
图2 旗袍的裁剪
4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工艺制作
传统旗袍的在制作工艺技术上的特点是做工精良考究,多采用各种手工刺绣、镶、嵌、绲边等工艺技法;现代旗袍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4.1 中国传统旗袍的工艺制作
4.1.1 核对裁剪衣片及制作标记
在缝制前首先要检查旗袍的裁片,依次核对面料、里料及辅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放整齐。然后根据旗袍的材质特性及部位选用线丁、粉印、眼刀、针眼等不同的方法做出标记。前片需要标记的位置是省道位、腰节位、开衩位、绱拉链位、装领对位点、下摆贴边、盘扣位。后片需要的标记位置是:腰节位、绱拉链位、开衩位、省位、下摆贴边。袖片需要的标记位置:袖山对位点及袖口贴边。
4.1.2 制作省道
按缝制标记缉省,尽量与人体体型相吻合。一般材料的省缝制作可倒烫,在熨烫省道的同时将胸部胖势烫出,通过归拔技术将腰节部位拔开,使省缝不但平服而且不起吊;精良的面料在缝制省缝时采用中间分烫的方法,表面平服无折痕,注意熨烫时要根据面料特性选择不同的温度,或干烫或湿烫。
4.1.3 归拔衣片
由于传统旗袍结构线的特点,仅靠摆缝及收省难以达到合体的目的,制作时应通过归拔工艺加强造型的需求。前衣片需要归拔胸部、腹部、摆缝及肩缝部位,后衣片需要归拔袖窿部位、背部、臀部、肩缝及摆缝,通过归拔工艺使衣片更加贴合人体体型特征。
4.1.4 敷牵带
牵带选用薄型有纺直丝粘合衬,宽1.2厘米左右,敷牵带的松紧要符合归拔后造型要求,要求将牵带粘贴在净粉线上。首先将前片开襟上口部位敷牵带,由于开襟是斜丝绺所以容易还口,敷牵带时略带紧一些,然后在开襟摆缝处由袖窿开始沿摆缝将牵带粘到拉链位以下1.2厘米处。后片需要敷牵带的位置是由袖窿开始沿摆缝处粘贴到开衩位置,在臀部附近处将牵带敷的略紧一些。
4.1.5 绲边
根据造型工艺的要求不同,滚边的制作方法有多种多样。传统的手工工艺采用的是暗线绲边的方法,首先将衣片毛缝折光,开衩处剪一眼刀至净粉0.1厘米处,绲条与衣片正面相对缉线0.4~0.5厘米,然后将绲条翻转、翻足,再将绲条包转、包足,然后将绲条反面与大身撬牢,注意不能撬到衣身的正面,最后将夹里盖过撬线与绲条撬牢,此工艺的特点是绲边饱满、完整、要求在衣身的正面不露出针迹。
4.1.6 缝合肩缝并绱袖子
首先将前身后身衣片的正面相对并对齐肩缝,前片在上面进行缉缝小肩缝,注意后肩缝要略有吃势以符合人体的要求,然后将肩缝进行劈烫。制作袖口的绲边方法与摆缝开衩方法相同,调整好袖山的吃势与袖窿相对进行缝合。
4.1.7 做夹里
将夹里省缉好,缝合肩缝夹里,再装袖夹里,缝好后将省缝、小肩缝进行倒烫,要求熨烫平服。将前后夹里摆缝对齐,底边缝头折光,用手针将夹里下摆贴边撬牢,针距0.3厘米,或用机缝将下摆贴边缉牢,要求夹里下摆比衣片下摆短1厘米。
4.1.8 勾缝夹里
缝制时先将夹里复在小襟的衣片上,要求与小襟正面相对并对齐里面的领口、肩缝,然后沿领口下端沿净粉线缉至小襟的下口处,倒烫缝边将正面翻出烫平服。如果是单旗袍无夹里,需要在小襟的下口加缝贴边,贴边与衣片正面相对并进行缉缝,翻正后坐进0.1厘米熨烫平服,然后将贴边反面用手针撬牢。复大襟时将衣片与夹里反面相对摆放平服,夹里在上并对齐肩缝及开衩处眼刀,将夹里大襟处及左右摆缝开衩处缝头折光,盖过绲边缉线,采用手工撬缝工艺,要求针距0.3厘米撬牢固。后片夹里的制作与前片夹里的勾缝方法相同。
4.1.9 缝合摆缝、袖缝
先将前后衣片的正面相对,对准各部位后沿净缝缉线,然后分烫摆缝、袖缝的缝边,翻正衣片后再将袖口夹里折光,盖过绲边缉线,撬牢。
4.1.10 做领、装领
将净领衬烫在领面的反面,领面上口沿衬边沿包转。将绲条缉在领面上口,包转并撬牢,并做好装领对位标记。领面与领口正面相对,领面在上,从左襟开始起针沿领衬下沿缉线。绱好的领子领面领圈圆顺、平服,领子左右对称,各对位点准确。最后是复领里,将领里缝头折光,复在领面反面撬牢,注意领里略紧于领面。
4.1.11 制作、钉缝盘扣
裁剪2厘米左右的斜条布,将两边毛口向里折然后再对折层,选用手针进行撬缝牢固。如果选用的是较薄的材料,可以多折几层再进行撬缝,也可在斜条中加上几根纱线,这样制作的盘扣条显得比较饱满。为了便于盘花造型保形,撬纽袢时经常加入细铜丝,盘花是将盘扣条盘结成所需的各种形状并用线钉好,盘缝花扣需要注意条、花的比例协调,大小规格可根据款式和花形确定。小襟钉扣环,大襟钉扣结,要求用细密针缝牢,扣袢条两端要折光藏在盘花下面。
4.1.12 钉领钩,打套结
领钩钉缝在大襟一侧领的圆角处,领袢钉缝在小襟一侧领的圆角处,要求均与领止口平齐,左右高低一致钉缝牢固,不要露出针脚。衣身两侧的摆缝开衩处采用套结针法用手针将衩口封牢固。
4.1.13 整烫
旗袍制作完成后先修剪线头及检查并清洗污渍,通过整烫使服装平服并符合人体体形特征。整烫顺序先烫里后烫面,先烫附件后烫主件,由上至下进行各部位的熨烫。熨烫时应根据面料耐热性能选择温度、湿烫或干烫、时间、压力,尽量避免直接熨烫,特别是丝绒的面料要用蒸汽喷烫,避免出现倒毛而产生极光。
4.2 传统手工与机制旗袍的差异
4.2.1 样板的使用
手工制作的旗袍是根据每位顾客体型进行量体打版,通过样板修正可达到弥补身材上的不足,使穿着者的旗袍即合身又美丽。流水线机制的旗袍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几个标准号型的样板,通过批量制作的优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于不是量体裁衣所以无法满足各种体型需求。
4.2.2 绲边的工艺
手工制作的旗袍后镶四道的绲边,绲边的配色非常考究,制作后外观无针脚、手感饱满,由于绲边是后镶上去的,所以根据旗袍的颜色单独选料进行搭配的绲边可以起到很好的点缀效果。机器制作的绲边一般是用旗袍本身的料子折叠后进行勾缝起到收边的作用。
4.2.3 归拔腰身
推归拔烫是高档服装制作中工艺技巧,这是手工制作旗袍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通过此工艺的归拔可以使穿着者腰身挺拔,旗袍的下摆不会出现发飘外翻的现象,是机器制作旗袍所缺少的工艺。
4.2.4 拉锁的制作
手工旗袍,拉锁下面是一块整布,为了穿着方便很多旗袍都在后背装上拉锁,机制旗袍在裁剪时将后片分为左右两片,缝制时可将拉锁进行勾缝否则无法操作。手工制作的旗袍是将布上开出拉锁的长度,然后再手工将拉锁缝上,可以保证背部花纹图案的完整性。
4.2.5 领、袖的制作
手工制作工艺中这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每个领子和袖子都要经过十几道特殊工艺才能完成,手工制作出来的领子即挺括又有形,曲线自然,相对于穿着者脖子的高矮松紧以及袖口适当合体。机制旗袍由于缺少这些工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4.2.6 盘扣
高级手工旗袍的盘扣外观精美、曲线优美别制,做工精致无毛刺,缝制牢靠,外观脚细密均匀无针脚,手感丰满结实。机制旗袍盘扣和普通手工旗袍的盘扣做工就很相形见绌了。
4.2.7 暗扣
机制旗袍的暗扣通常都是按扣,缝制不太牢靠,容易导致走光等危险发生。高级手工旗袍则采用按扣与钩扣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横向和纵向受力的问题,可谓双重保障。
4.2.8 手工旗袍拼接完美
由于拼花不仅要比正常旗袍多废很多料子,在制作过程中费时费力,而且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制作拼接出完美的作品,这种工艺在机制和普通手工制作的旗袍中很难做到。
4.2.9 特殊面料
像绒、沙绒和蕾丝等面料,由于其熨烫及制作难度远高于普通丝质旗袍,所以只有真正的高级手工定制旗袍才能做出这种面料的旗袍。
4.2.10 绣花
手工刺绣颜色丰富且画面生动,作品更具艺术气息。对于高级手工定制的旗袍,由于每件旗袍的图案均不相同,多采用手工刺绣来完成,其高昂的刺绣成本和独特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彰显了穿着者的非凡品味,尤其是在为数不多的高级手工定制旗袍的领子上绣花,其技艺也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令人叹服。
5 结语
总之,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产物。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打造中国本土品牌服饰是每个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宛春,徐青青,李静.浅谈舞台表演中旗袍的风格设计.魅力中国,2011年12期.
[2]王红.论传统旗袍文化与现代时装.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