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泰蓝行业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研究
王洪瑞 吕林雪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其沉淀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成为我们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脉之一。它们凝聚了数千年北京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沉淀了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精神和物质财富,支撑着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并成为北京这座繁华都市的名片之一。
北京最著名的工艺品是“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本文以北京景泰蓝为例,分析论述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
1 景泰蓝的历史渊源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烧青,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特殊的、高级的珐琅器工艺品。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兴盛起来,晚清古董行沿用此说,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蓝”音近,故而被人称之为“景泰蓝”。相沿至今,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
景泰蓝经明清两代的发展,造型和装饰逐渐融合了青铜器、瓷器、漆器等特点,器物种类十分丰富。清朝时成立了造办处,出现了专门设计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景泰蓝工艺水平更上一层楼。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彩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逐渐成为宫廷艺术品的代表性品种。景泰蓝制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因此这种以辉煌胜金、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为特点的工艺,在很长一段时期主要在宫廷中制作,专供皇室享用。此外也有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民间则很少流传。
景泰蓝长期祇在宫廷监管下制作,十九世纪其技艺流入民间,并且逐渐扩散至各地,一度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但是由于工艺繁琐、成本很高,各地景泰蓝又纷纷消失,现在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一地。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花色品种都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宫廷艺术的延续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北京众多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繁荣兴盛的局面,也造就了北京景泰蓝典雅富丽的风格。景泰蓝与玉器、象牙雕刻和漆雕并称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同时也是“燕京八绝”之首。2006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泰蓝似乎一出世就呈现了高贵的气质,享受了尊贵的地位,因为它发生、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宫皇墙之内。虽然景泰蓝延续了700年宫廷艺术血脉,但在经过近几代的发展和演变,再一次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所谓蜕变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后用一种新的方式再生,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也是一种残酷的事实。
2 景泰蓝的生存现状
2.1 景泰蓝工艺精品危机四伏
建国以后,作为北京传统出口产品的景泰蓝曾经获得无数荣誉,为首都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增光添彩,被外国友人称赞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代表之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景泰蓝经过十几年的迅猛普及之后又急剧收缩,由此招致了许多诟病。北京的景泰蓝技艺逐步蔓延到许多省、市和地区,致使北京原有的正宗景泰蓝厂家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新上马的生产厂家,其产品的货号几乎全是正规厂家的老品种和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名牌经典性花色,再加上不少先天不足的新上马作坊的技艺质量和销售价格均低于正宗厂家,而正宗厂家又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出口市场呈现激烈混乱的无序竞争。曾辉煌几百年的景泰蓝口碑一落千丈,身价大跌,甚至被一些多年经销景泰政的客商讽为“景太滥”。近十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市场中又陆续出现了景泰蓝仿品,并且仿制的水平逐年提高,即使是现在的故宫专家,也需要从造型、釉料、掐丝、款识、纹饰、镀金等多个方面鉴定。另外作为旅游纪念品,根本无法体现景泰蓝这种精美工艺品带来的品质感。粗制滥造品、仿品甚至是旅游纪念品充斥市场,使这项民族艺术瑰宝危机四伏。
2.2 缺少市场化运作
目前,景泰蓝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学术体系以北京为主。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珐琅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掐丝珐琅有4000多件,画珐琅2000多件,总数6000多件,其中可供公众欣赏的藏品约有上百件,分布在不同殿内,更多的藏品存于库房,仅供专家研究,另有众多古代珍品于早年流落海外。与此同时,国内的景泰蓝专题展览少之又少。大多传统手工艺与生活密切相关,而景泰蓝不同,它的发生发展是基于艺术之上的派生,由铜器上彩、瓷器加筋而来,似乎缺少网布于民间或劳动中的根系,于是这种艺术创作和鉴赏只停留在一个窄小的层面上,使更多的人只闻其名而少见其物。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北京市珐琅厂)办公室主任苗永生说,“现在不要说外地,就是北京好多人都不知道景泰蓝是什么,对景泰蓝的文化也不了解。景泰蓝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受众群体有限……”。伴随着申遗成功到收藏市场的打开,再到文化产业的兴起,2012年,珐琅厂内的“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对外开放,这不仅加强了对景泰蓝工艺的推广,也为受众了解、学习景泰蓝文化搭建了平台,为传统手工艺学习创造环境与条件,给我们的手工艺文化留下生存空间,交流环境。
2.3 景泰蓝工艺传承面临挑战
传统景泰蓝工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曾一度出现从业人员减少、人才断档、大师稀缺的严峻危机。“景泰蓝制作耗时费神、人工低,如今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一行。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已经算是年轻人。景泰蓝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在一次采访中,景泰蓝泰斗、一代宗师张同禄如是说。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由于没有专业培训机构,各生产企业只能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新员工,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其生产工艺的复杂,即使按目前的情况,一个好的某工序工艺师也需培养三年以上。而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相对于比较死板、乏味的手工艺,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去学习,更不要说如何去传承。毕业于清华美院工艺系、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校相关专业的“骄子”也鲜有愿意涉足景泰蓝设计、生产一线的。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随着景泰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逐渐好转。据北京市珐琅厂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连盛介绍,从事设计、制作类岗位的,均有大学毕业生,车间的技术类工种也有高学历的职工了。目前珐琅厂300多人中,半数是设计和制作人员。由此看来,随着国家非遗工作的不断推进,景泰蓝工艺的传承问题也开始出现转机。
3 北京景泰蓝行业的传承与创新
在《辞源》中“传”有“转授、递送”之意,“承”有“接受、递承”,“传承”一词有“传授并承接”之意。“20世纪30年代日本柳田国男在《民间传承论》一书中认为,‘传承’的涵义一般指人类特有的传递的能力与机制,以及在人类社会代与代之间文化的传递和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的传播。”传承是文化的延续,是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传递。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
因此,针对景泰蓝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传统文化本身的不足出发,从传承的各个方面来继承。传承的方式可分为院校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对于一个传统工艺在当代文化中的发展而言,主要是寻找在现代生活中延续的途径。面对这种随着民间艺人的死亡而几乎灭绝的工艺来说,现今保护传统工艺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文化传承的困境,探究促进传统文化延续的途径。
3.1 院校传承
就全国景泰蓝发展来说,提高从业者自身水平和素质,是景泰蓝工艺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景泰蓝技艺教学是提高景泰蓝整体水平的主要渠道,这关系到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景泰蓝教学首先应该重视基本技能学习,比如基础技法、绘画技巧、立体造型设计,这类技能的培养是景泰蓝创作的必修环节。在教学中,应当把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独立性的培养贯穿始终,这就要求美术院校的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模式要及时更新。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课,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独立性。高等院校的教学要解决的最终问题在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景泰蓝教学也不应该仅限于技术与艺术的培养,应更加重视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院校传承是传承的主要途径。首先,高校教育中培养的工艺美术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全面、系统,并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规范性。其次,院校可引入国外的先进工艺,可借鉴各地区的工艺优势,特别是国外的先进景泰蓝材料、工具设备、工艺技术、操作手段都可以开阔在校生的眼界,迅速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准。再次,高校中的景泰蓝艺术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系统的了解景泰蓝,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并能以此作为职业规划中的一个选择。种种优势都向我们展示了景泰蓝技艺文化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开展的重要性。在北京高校开展景泰蓝艺术教育具有一定优势,北京的高等院校中几乎都有开设艺术类院系,在这些院系中部分已开设了传统工艺美术必修和选修课程,但目前主要以图案基础课程为主,少有专门的景泰蓝教学课程。通过在高校教育中系统地学习景泰蓝技艺,是年轻一代熟练掌握这项传统技艺的一个特殊途径。高校艺术教育中类别繁多,多学科知识运用相互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从而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需求。
3.2 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广大群众对景泰蓝文化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品牌意识,从而达到普及景泰蓝的作用。北京景泰蓝文化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宣传,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媒体。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网络宣传的效益,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是时下咨询传播最便捷、最广泛的媒介。以全国范围的景泰蓝宣传来看,中国景泰蓝类网站都存在着更新慢,内容不够系统,缺少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参与等问题。
从北京景泰蓝文化的宣传来说,应在市级、区级等文化网站创建独立的宣传板块,以介绍北京景泰蓝的地方特色为主线,运用生动的文字叙述和精美的图片,展示景泰蓝的文化内涵、高超的工艺技术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尽快建立地方的景泰蓝博物馆,借此展出现代景泰蓝的优秀作品。
总之,运用各种必要的、现代化的手段宣传景泰蓝技艺与文化,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重视它。有了良好的大众认知度的景泰蓝,才能有更多的领域需要这项技艺,然后才能传承这项技艺。
3.3 创新途径
“现代景泰蓝的生产厂家,大多数依然维持传统宫廷玩物概念的造型,很少创新,也很少与大众的生活实用联系在一起。因此景泰蓝在市场上备受冷落,而公众对它的认知也相当淡漠。”这是江黎教授在《技艺的穿越》中提到的。事实也是如此,在一些传统景泰蓝的生产基地依然是保持着对传统器型的复制、修复,创新的元素欠缺。自从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进入高校之后,通过院校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灵活的思维,以及市面上对传统技艺的普及,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对景泰蓝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采取跨领域的尝试,对景泰蓝创新思维的开发,让传统景泰蓝摆脱工艺品的界定,逐渐走向市场化、生活化。
现代景泰蓝的创新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进行工艺上的改进创新,对景泰蓝的材料也要进行大力开发和探索,同时,要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作为工艺美术领域的景泰蓝制作,除了高端的纯艺术性、工艺性的制作,也应该注重景泰蓝实用功能的发展。北京景泰蓝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走向市场,向现代艺术靠拢,通过与各个领域的渗透结合,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景泰蓝产品。
3.4 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景泰蓝旅游文化商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之余,游览珍贵历史文化艺术瑰宝,体验异域文化风情,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精神愉悦的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旅游的过程成为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与旅游业关联性程度越高,旅游业对旅游者就越有吸引力,旅游业的发展才会更为健康深入。”
景泰蓝作为旅游文化商品已经不是先例,国内的一些旅游景点都已争先尝试。这些纪念品将其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巧妙地将景泰蓝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在宣传当地的景泰蓝文化的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拥有许多观光景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旅游商品的开发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让旅游商品的“根”植于景泰蓝文化之上,使之“根”基稳固,特色鲜明,就可以促进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开发景泰蓝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拓宽销售渠道。纵观现今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种类,款式雷同,缺乏新意,很多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买到各个地方的旅游纪念品,或者是在各个旅游点遇见相同的商品,这样很使游客打消了购买的欲望。我们应创作属于北京的景泰蓝旅游商品,为景区建立品牌形象。
3.5 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发景泰蓝系列生活产品
所有艺术都源于生活。要真正继承和发展传统景泰蓝,必须在当下客观环境中给景泰蓝一个全新的定位。景泰蓝在古代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当代,却鲜有见到。随着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不断攀升,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起居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传统景泰蓝重新走入现代生活提供了土壤。因景泰蓝有稳重、静雅之韵,让家具、餐具、工业产品等与景泰蓝工艺结合设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 结语
就全国范围而言,景泰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随着生产方式、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洪流中,以多种形态出现,有过辉煌、有过停滞、有过低潮,但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工艺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之中,应延续至今。近代以来,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刺激,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西方工业文化的冲击,逐渐退出了社会生产的主流,许多景泰蓝工厂也由于多种原因停产。如今重新被搬上历史舞台,是由于国家倡导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手工技艺的重视,国内景泰蓝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日渐强大,以及人们内心崇尚优质精神的审美需求,因此更加推崇对文化产业的开发。鉴于国内的各项传统技艺都相对处于劣势,挽救传统技艺、研究传统工艺在当代环境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业界普遍推崇的项目。
景泰蓝文化未来发展的设想:
(1)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原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订更详细、更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并保证付实践行动,杜绝空口白话。对传统工艺品制作方法的整理、对产品的销售渠道、宣传方式等,政府有关部门仍需加大力度,除了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植,还应组织力量,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加强管理,并给予落实。
(2)针对目前一些重要的传统工艺偏商业化的特点,为了减少制作成本,造成用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一套符合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管理法规,作为管理依据,制定行业标准,制止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以保护传统工艺的纯正性。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手工艺人的正当权益。
(3)为解决人才后继问题,提高人才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景泰蓝创作者的文化品位,有关部门应当多开展业内群体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也思考自身的问题所在,在竞争中发展。同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建议与院校联合,给予招生指标,辅助建立专业,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队伍,提高行业的整体文化内涵。
(4)对目前生存困难、濒临倒闭的薄弱行业,建议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帮助其建立完善的产业制度,维持生产活动。特别是像景泰蓝这类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从业人员少的利润薄弱行业,应给予资金倾斜,这类产品除去成本,利润往往所剩无几,回报到艺人的身上更是少之又少。政府的具体措施除补贴生产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成本外,适当额外增加补贴,这有利于激发从艺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维护工厂设备,增加投入成本,这才是全面振兴产业文化的措施。
(5)着重与市场接轨,实行普通艺术品与高端艺术品并行的机制,成立经纪人代理制度,完善的艺术品代理制度,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打通国际艺术品市场渠道,这对于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十分重要。效仿国外机制,建立严格的评级制,避免以往中间商低价买入,高价转出的现状,让真正的实惠落实到生产者手上。
总之,传承与发展中国现代景泰蓝文化产业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成效。作为景泰蓝文化的分支,北京必须针对其自身历史条件和地域特色,量身打造发展模式,扩大影响范围,增强在国内、国际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