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高清图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白薇

(萝藦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须状,有香气,茎上密生柔毛。叶对生,卵状长圆形,两面有毛。聚伞花序,生于茎的四周,花冠辐状,黑紫色,副花冠5裂。蓇葖果单生,圆柱状,种子具白色种毛。生于山坡或林缘地带。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净,干燥。

药用功效

根及根茎入药。苦、咸,寒。归胃、肝、肾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枸杞

(茄科)

识别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约2m。枝细长,常弯曲下垂,有棘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单生或2~4朵簇生,花萼钟状,3~5齿裂,花冠紫红色,漏斗状,裂片长与筒几相等,雄蕊5,花丝基部密生绒毛。浆果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成熟时红色。生于沙壤土中。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福建等省。

采收加工

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药用功效

根皮入药,中药名为“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清虚热,泻肺火,凉血。用于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咳喘,吐血,衄血,尿血,消渴。果实亦作“枸杞子”入药。

黄花蒿

(菊科)

识别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全株具较强挥发油气味。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平铺地面,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为黄褐色,无毛;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多数组成圆锥状;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分布于我国各地。

采收加工

花苗期采收,切碎,晒干。

药用功效

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青蒿”。苦、微辛,寒。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

银柴胡

(石竹科)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密被短毛或腺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被短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枚,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枚,白色,先端2深裂;雄蕊10枚,花柱3裂。蒴果近球形,外被宿萼。种子通常1粒,种皮有多数小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野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缝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用功效

根入药。甘,微寒。清虚热,除疳热。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

垂柳

(杨柳科)

识别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m。枝条扩展,小枝细长,下垂,褐色或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轴有短柔毛,葇荑花序,苞片椭圆形,雄蕊2枚,离生,雌花序苞片窄椭圆形,子房椭圆形,柱头2裂。蒴果,2瓣裂。花期4~5月,果期5月。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栽培,为道旁、水边等绿化树种。耐水湿,也能生于干旱处。在亚洲、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采收加工

枝、叶夏季采集;须根、根、树皮随时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用功效

枝、叶、树皮、根皮、须根入药:苦,寒。①柳根: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②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可治疗疥癣顽疾。③柳叶: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