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人不妨活一点——孙子与现代人的处世之道
孙子与现代人的处世之道?有些人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产生疑问,那是一本兵学书而已,怎么能与处世扯上关系,难道让我们用其中的“诡道”谋略去处世?然也,我们正是建议你用“诡道”去处世,当然前提是正确理解孙子所谓的“诡道”,万不可把它当成你走入邪道的工具。
《孙子兵法》教你处世就是告诉你:做人不妨活一点。
暂时让步以图更好的选择
【原文】军争之难者,以迁为直,以愚为利。
【大意】与敌人争夺有利条件时,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达到最佳目的,如何化不利为有利。
中国有一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的忍与退是为了明天的海阔天空。儒家的忍术,要来有宽广的胸襟,做人的气度,而这与孙子所说的“以迁为直”是相同的。
暂时的让步不是吃亏,而是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就是做人的道理,赢在结果,不强调于过程。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职而杀头的危险。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李渊当时是内外交困,必然会奋起反击,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李渊的退步策略获得了大丰收。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后来,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而且,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虽然有很大牺牲,不管是从名誉还是物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这当初的让步可谓是九牛一毛了。
由此看来,明谋善略者暂时的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动人心者先以情
【原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大意】古时所说的善于打胜仗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
“投其所好”是兵法中的“胜于易胜”在交际过程中的一个体现,这就好比钓鱼要先知道鱼爱吃什么,再以之为饵的道理一样。
这一招对于初次见面就一心要吸引对方的你极为有效,明白他的兴趣、他的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引起共鸣。白居易说:“动人心者先乎情。”情动而心动,心动后理顺,理顺了,自然万事大吉。
长期以来,“投其所好”一直被人们视作谀媚讨好,拍马奉迎的贬义词。其实,如果“投其所好”的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理的,那它则可称得上是与人交往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它的含义常指从对方的喜好、兴趣中的“闪光点”入手,从而博得人的好感,进而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等行为效果。
美国内战时的领导人乔治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常常有人问他:有些战时的领导人被踢开或遗忘了,你为何仍能掌握大权?他说:如果你的出人头地有任何理由的话,可能是因为你早已学到:要钓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儿。
这就表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你感兴趣的是你所要的,你永远对自己所要的感兴趣。但别人并不见得对你所要的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所要的感兴趣。因此,唯一能影响别人的方法,是谈论他所要的,教他如何去得到。换句话说,一个人要逐渐学会以别人的观点思考,以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如果你掌握了这一点,它就可以轻易地变成你事业中的一个里程碑,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会在对方迫切需要的状况下有所收获。例如,有一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回牛棚,但是他们犯了一个一般人易犯的错误——只想到他们所要的:爱默生在后面推,他儿子在前面拉。但小牛所想的也正是它所要的,所以它四脚蹬地,顽固不前。爱尔兰女仆看到这些,想到了那只小牛所要的,便把她的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同时轻轻地把它引入牛棚。从这一事例中可看出,这位女仆虽然不像爱默生那样博学多才、洞悉人间学问、能著书立说留传后世,但由于在此应用了“投其所好”这一方法,所以能解除这一困境。
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牢记这样一条定律:交往之前,知晓别人内心的渴望。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原文】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得之神。
【大意】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如同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而取胜的,就叫用兵如神。
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能做到用兵如神;能根据对方变化的心理,审时度势,采取不同的对策,就能做到处世如神。
善应变者,克敌制胜,唯一的办法就是临阵不慌,沉着应付,依据客观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打仗如此,处世亦是如此。
1945年“五四”那一天,云南大学在操场上举行纪念大会。
到会的人很多,大家情绪也都很热烈。
但大会刚开始,天公偏不作美下起雨来。许多人争相避雨,秩序开始乱起来。
主持会议的人连声嚷道:
“不要动,大家站好,就要开会了!……”
可这样的嚷嚷几乎毫无效果。
此时闻一多正好在讲台上,主持人就请他出面稳定秩序。
闻一多站起来向正在朝四面移动的人群讲道:
“同学们!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
就在出兵的那一天,像我们现在一样,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很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
这时候管占卜的,就说是当参谋的人吧,出来啦,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洗兵’,是老天爷帮我们忙,把兵器上的灰尘,都洗得干干净净的,打敌人更有力啦!
我们今天也碰上了这样的机会,这就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回来!走近来!勇敢的人站过来!……”
闻一多先生的话打动了人心,大家都不再走动,会议顺利地开始了。
闻一多先生面临天气环境突然恶化的情况,巧借武王伐纣出师“天洗兵”的典故,使听众深受鼓舞,从而抑制了避雨而造成的混乱,人们冒雨听讲,秩序井然。
闻一多先生称谓上“处世如神”。他根据突如其来的情况借题发挥,表现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
应变有术,也叫随机应变,以突发事件为话题,能够有效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保证活动正常进行。心理学以为,突然的事件、刺激,是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原因,在这些突然刺激出现时,人都会被吸引而忽视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一味劝说人们不去注意突然刺激,效果并不理想。
闻一多先生未像会议主持人那样焦躁地大喊,而是以“雨”为题,大谈“天洗兵”典故,这就适应了听众的注意特点,加之他又引申出“不要怯懦,勇敢地接受‘天洗兵’,像武王伐纣那样同黑暗势力斗争”的含义,巧妙地扣住大会主题。
因此,闻一多先生随机应变的演讲就牢牢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控制了会场局面。
闻一多先生之所以能做到应变如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镇定自若的气势和机敏的思维,做到孙子所说的“因敌变化而取胜”。所以才能够在此变化中游刃有余。
察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
【原文】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
【大意】树林里很多树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从中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想要疑惑我;群鸟飞起,是下面有伏兵。
孙子这段话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所谓的“察微知著”,它不仅是用兵的关键,在处世中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它能使你从细微的小处着眼迅速分析出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随机应变,把握机会。它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做到知己知彼。
前一段吴士宏的故事不断见诸报端,成为很多年轻人效仿的对象。
在吴士宏努力向上的过程中,以她初次到IBM面试那段最为精彩。
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个半导体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就壮起胆子到IBM来应聘。
那是1985年,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吴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别人怎么从容地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
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马上承诺可以。之前她环顾了四周,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找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但她竟奇迹般地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过了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那笔债务,但公司也一直没有考过她的打字功夫。
我们在这里作一个假设,如果吴士宏当时没有注意到考场内没有打字机,而贸然回答自己不会打字,或者考场有打字机,而她没能发现,那么她肯定会失去这个良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传奇人物吴士宏了。
敢于挑战权威
【原文】君命有所不受。
【大意】有时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君命”放之于处世就相当于“权威”的论断。
权威是一种很坚硬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权威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真正有作为、有创意的人往往是那些有勇气挑战权威,不被权威所束缚,所吓倒的人。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在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处世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谁也不敢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气;但缺少智慧的人,基本也没有勇气,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
怎样是有勇气?不为外面威力所慑,视任何强大势力若无物,担负任何艰巨工作而无所怯。没勇气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不可改的。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孙中山先生,他真是一个有大勇的人。他以一个匹夫之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帝国的统治。没有疯狂似的野心,是不能做此想的。然而没有智慧,则此想亦不能发生。他何以不被强大无比的清朝所慑服呢?他并非不知其强大,但同时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变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晓得是可以增长起来的。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观察理解,则其勇气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气,心思乃益活泼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伟大高强处,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气慑,则思呆也。
没有勇气不行。无论什么事,你总要看它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无论任何面临的是怎样强大的一个“权威”,你都要敢于不受“君命”。
一个人如果在权威面前一旦养成屈膝哈腰的“好”习惯,不但自己只能生活在人家的影子中,而且人家也未必看得上你。要成大事就要脱离权威的阴影。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挑战权威的,像孙子说的那样“有所不受”,只有当你觉得权威是错的,或者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时,才可以。而前提是你的挑战不能与法规、制度相冲突。
交往贵在相互理解
【原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大意】了解敌人和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
兵法中的知己知彼,运用到为人处世上,就可以得出那句颇为感人的话“理解万岁”。理解别人,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对方考虑,同时也给对方一个机会进而了解自己。打开心扉,包容别人,不仅会增进双方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沟通与理解中,自己也拥有了一份幸福,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德。
人与人之间如果缺乏了解,就会产生误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喜欢用他们自己的反应来判断别人的反应,即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即使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性格不同、观点不同,或者是性格很相似却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因而造成种种矛盾。
有一位有才能、有进取心的24岁青年在被老师问及有什么问题时,他答道:“有!……我的母亲……事实上,我已决定在这个周末离开家庭。”老师向他分析道:“你的行为和你母亲的行为似乎是十分相似的,就像两种同极磁力相互作用时,它们就互相抵抗与排斥。如果你能够根据对待她的方式来确定她将如何待你,你也许能通过分析你自己的感情来评价你母亲的感情。那么,你就能轻易地解决你的问题。”老师告诉他,“如果你能够了解你的母亲与自己性格的相似性,主动做出一些友好、积极的表示,比如,当她告诉你去做什么事,你就愉快地去做;当她给你一个建议,你就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完全接受;当她发火时,你说些好听的话等,这样,就会取得令人高兴的效果。”
一周之后,当老师再次询问这个青年时,他答道:“我很高兴,在这一周中,我们之间没有说过一句令人不愉快的话。知道吗?我已经决定留在家里了。”
有时,家庭闹矛盾的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认识到时间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孩子。所以,他们不能调整自己去适应孩子及他们本身的变化。
一位律师和他的妻子有5个孩子,但他们并不愉快,因为大女儿——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按照他们所规定的方式生活。他们希望女儿能学做家务,或者到百货公司去锻炼锻炼,但女儿自己却很喜欢弹钢琴,不喜欢做家务。这位姑娘有雄心、有能力、有自己的特点,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不愿听命于父母。而父母呢,认为弹钢琴是浪费时间,作为一个女孩子,总有一天她要结婚、要理家,所以,她应该实际一些。
父母用一种方式思考,而女儿用另一种方式思考,导致他们对对方都很难理解。但当他们三个人致力于互相了解之后,便又和睦地相处了。
由此可见,互相了解,是解决家庭矛盾与纠纷的钥匙,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理解不仅仅是幸福家庭的一把钥匙,在处世的其他情况下,也具有非常大的实效性,比如与朋友与上司与同事等,能做到相互理解,那么就一定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敢于以奇招表现自我
【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大意】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挡敌,“奇”兵取胜。
孙子主张“兵者,以奇胜”。这一个“奇”字,含义颇妙,它既要使人出乎意料,又要很好地发挥己方的优势,令敌方防不胜防。
一样的道理,为人处世中也讲究一个“奇”。打破常规,标新立异,逆向思维出奇招,往往能让你脱颖而出。
下面我们来看看初唐著名文人陈子昂是如何自我“妙作”的。
初唐宫廷诗风盛行,陈子昂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文人罢了。他初到长安,想要让人知晓自己的名声和才气,谈何容易!
这一天,陈子昂听说西市中有人卖一把古琴,标价纹银一百两,因其价格昂贵,几天内都无人问津,只是招来越来越多的人围观。
于是陈子昂来到市集,拿出二百两银子当即买下这把琴。
众人吃惊地问:“为什么用这么高的价买琴?”
陈子昂说:“这琴乃世间少有之珍品,奏出音响如天籁清声,弦弦珠玑,如风齐鸣。因为我酷爱此音所以出高价买下。”
众人又一惊,就请求陈子昂弹奏一曲给大家听听。陈子昂指琴说:
“明日请众位到宣武门下,听我弹琴。”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到了第二天,宣阳城下挤满了无数来看琴听琴的人,大家都望着陈子昂。
这时,陈子昂走上城头捧起琴对大家说:
“我叫陈子昂,四川人,做有文章一百卷,奔走京城,碌碌尘上,不为人知,此琴虽名贵,乐虽动人,不及我的文章,因此,在我看来,它如废物一堆!”
说罢,他高高举起琴,一摔而碎。然后走下城头,把自己的文章一一赠给众人。
这样,只用一天时间,陈子昂的名字与他的才能便传遍了大半个京城。
后来,陈子昂果然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文家,也成为唐朝雄健诗风的最初的倡导者。
陈子昂以“买琴”、“奏琴”、“摔琴”这一系列出“奇”的举动达到传说文章、广播己名的目的,从而一鸣惊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处世过程中如何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确实应该在这“奇”字上下功夫。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过于“奇”,一些哗众取宠的“奇”招还是少用为妙。
利而诱之,惩治奸诈之徒
【原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
【大意】以利引诱敌人,使其行迂趋患,陷入困境。
天有阴阳,人有善恶。善人做善事,不喜欢用“诡道”;恶人行恶事,当然满脑子是坏水。然而,倘若善人对恶人只做善事,那就会应了“人善被人欺”的箴言,那就是愚蠢的善人!善人之善,在于让众人得善。让众人得善,不仅要对善人做善事,行正道,还得要对恶人施“诡道”。所以,对恶人施“诡道”就是对善人做善事,是真正的善人。
在湖北襄阳城南门口,有一家旅店,老板姓赵。说起这个赵老板,远近都知道他可是个为人奸诈、唯利是图的人。白米饭中掺杂质,一盘肉里尽是碎骨头之类的东西,客商与过往行人都不愿进这店门。无奈南门口只有这一家旅店,所以到南门口办事的人常常不得不在这里投宿。
一天,有个过路客商大摇大摆地走进店来。赵老板一看他那架势,知道又有油水可捞,躬着腰乐哈哈地迎了上去,问道:“贵客哪里来的啊?”那客商回答说:“我是武汉来的,后面还有五个伙计,赶着三十多头猪,天气太热,想来贵店讨扰,度过中午再走,不知道有没有放这些猪的地方?”赵老板一听,来者果然是个大户头,看来今天的油水捞定了,如此良机,岂能放过。于是,他便讨好那客商说:“请坐,请坐,有什么尽管吩咐,本店尽力而为。”客商应声道:“老板太客气了。我是领头的,先到这里来订个数,我们五个人共要煮三升米,炒三只鸡,再来二斤半白酒,并请熬四斗米的稀粥,备做猪食。”“行,行,现在就做。”赵老板赶紧招呼老婆煮饭、杀鸡,自己便安上三口大锅,熬起稀粥来。
过不多久,一阵鸡香味儿飘进房来,那客商见自己伙计还没赶到,心里不免着急起来,老是跑到店门口去张望。赵老板一看,连忙招呼老婆把饭菜端上来,转身对那客商说:“客家,饭菜做好了,你就先吃吧,何必一个人在这苦等呢?”客商想想也是,便说:“也可以,不妨我边吃边在这里等他们。”于是,客商就坐下吃喝起来。吃着,喝着,他看见赵老板馋涎欲滴地坐在桌边,便大大方方地对赵老板说:“店家,你也来喝几杯吧,钱全由我付。”赵老板巴不得客商说这句话哩,假意推辞了几句,便顺水推舟地一起喝了起来。
吃饱喝足了,客商那几个伙计还没赶到,客商沉不住气了,跑到门口望了几回,大路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一定坏事了!客商哭丧着脸对赵老板说:“店家,帮个忙吧,请你把那三锅粥熬稀烂些,我去接接他们,今晚不走了,就住你这儿了!”说着,又从身上解下一个钱褡子,交给赵老板说:“店家,随身带着也不方便,请帮我照管一下。”赵老板接过钱褡,心里乐坏了:你交给我这钱褡也没说个实数,待会我尽可拿掉一些,看你能拿我怎么样!想到这里,便满口答应道:“可以,可以,你快去接他们吧。”
客商谢过赵老板,三步并作两步奔出店门。赵老板看着那客商走远了,得意扬扬地拉起老婆回到里屋,提起钱褡往桌上倒——只听“稀里哗啦”一阵响,赵老板傻眼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倒出来的尽是些扁圆的鹅卵石,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赵老板,活剥皮,酒掺水,饭糊粘;今日碰上唐惯石,请你尝尝稀粥味。”
原来,这客商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唐惯石!唐惯石也是贫家子弟,他生性豪爽,仗义执言,平时好打抱不平。前天路过此地,听得赵家店如此贪财图利,唐惯石便存心治一治赵老板。今天,就是冲着他来的。这赵老板两口子呢,原以为能捞到大油水,殊不知丢了鸡、赔了米不算,称米煮粥时掺了六斤糠,这一下三锅粥也全完了。两口子一个“我的娘呀”,一个“我的鸡呀”,号啕大哭起来。众客商见了,好一阵哄堂大笑。
而要对恶人施“诡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利诱之,因为恶人往往是见利忘义之徒。
上面这个故事中的赵老板损人、坑人、害人,对这样的恶人不惩治,岂不是要让更多的人被损、被坑、被害吗?然而惩治要有道,对恶人以利诱之最见效。这叫“以毒攻毒”“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唐惯石先是以“大户头”气势出现,给赵老板以可图之“利”,一出场便将赵老板“诱”住,此为一诱。
继而抛出“五个伙计”“三十多头猪”“煮三升米,炒三只鸡”“来二斤半白酒”“熬四斗米稀粥”之“利”,再将赵老板“诱”住,此为二诱。
最后抛出“今晚不走了,就住你这儿”之“利”,以及交出没说实数的钱褡子请赵老板帮助照管之“利”,更把赵老板牢牢“诱”定,此为三诱。至于请馋涎欲滴的赵老板一起喝几杯的蝇头小利,那也是赵老板自己的酒水钱。
试想,有此三“利”三“诱”,还不把赵老板“耍”得狗眼一眨一眨的?“诈”得脑袋一晕一晕的?“气”得浑身一抖一抖的?“治”得神经一愣一愣的?
由此可见,处世之中若遇到恶徒欺压不妨就巧用孙子兵法中的“以利诱之”,让其吃尽苦头。一来为自己出口恶气,二来也能为他人打抱不平,三来让恶徒知道厉害,有所收敛。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
【原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无有所不可攻。
【大意】所以,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击破的力量。
孙子的这种主张在处世上有一句老话可与之对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生意场上,固然不能去想着害别人,但要知晓“人心隔肚皮,”不可不防别人做人,尤其是做生意人绝不可无防人之心。
生意场上合作可以,但是不能依赖最好的朋友,甚至是至亲也不能相信。会处世的人总是给自己留一手,因为人心防不胜防,有防人之心就可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慈祥、和蔼的爷爷正和小孙子在屋里玩耍,爷爷满脸爱意地和小孙子在沙发、窗台间转来转去。小孙子玩得开心极了。
小孙子见爷爷今天情致这么好,也异常顽皮。爷爷把他放在壁炉上,鼓励他使劲儿往下跳,跳了一次,爷爷接住了他,又把他抱上壁炉,鼓励他再跳。小孙子看见爷爷伸着手,毫不犹豫地跳下来,但这一次,爷爷突然缩回双手,小孙子扑通一声掉到地上,痛得大哭大闹,爷爷却在一旁微笑着。
面对旁人不解的神色,爷爷回答道:“我是个成功的商人,我知道怎样去相信别人。而小孙子并不知道,他以为爷爷是可靠的。但这样的事情重复上二至三遍,他就会渐渐明白:爷爷也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对于瞬息万变、风云莫测的商场来说,相信人是应该慎之又慎的。虚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诈的报价,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都是防不胜防的陷阱,你若没有防备,随时可能血本无归。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尤其是与人合作,更不可忘记这一深刻的古训。永远对你的对手保持警惕和戒备。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对手的情况,如果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就仓促与对方签合同做生意,将是十分危险的。据资深的厨师讲,每条鱼的纹路都不一样,从鱼的外观可以分辨出鱼的味道,而我们多数人在同对手打交道很长时间后,仍然对对手的情况知之甚少,而且我们还缺少对他们了解的好奇心,这样粗枝大叶地做生意,又怎么能指望获得全面的胜利呢。
还有的人对信誉的依赖过分突出。不错,越来越多的商人懂得建设良好的信誉意味着生意的兴隆。信誉作为自己的事情,当然越牢固越好。但具体到每一笔生意时,信誉是不能依靠的。
孙子还说:兵不厌诈。精明的商人和高明的骗子都知道这个道理,很可能刚开始在你面前显示的几次信用不过是诱你步向深渊的一个诈术。
在生意场上,即使成功地与对方合作了一次,并不意味着下一次就有保证,人家不一定会因此信任你,你不必指望它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同时,你也不能因此信任对方,生意场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每次都是“初次”。
灵活应对各种人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沼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大意】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孙子在这里讲的是对关系国各方面的了解,他主张既要了解地形,又要了解该国各方面情况,还必须了解诸侯之谋。这里讲的不止是军事地形和军事地理问题,还是一个如何处置国际关系,在外国如何谋划战争,指挥军事行动的问题。也就是要在进入异乡异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如不这样,行军、打仗、外交活动就会招致失败。
孙子的这种思想延伸来讲,就是入乡随俗,到哪个山坡唱哪首歌。
灵活的人,一定要具备灵活应对各种人的能力,不能对不同的人,总唱“同一首歌”。
和别人沟通,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禀性不同,所以他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就可能不一样。要想达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人而异,运用恰当的技巧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合,怒发冲冠,引起了被求对象的反感,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所以要求人必须先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控制情绪之外,交涉时还要消除“自我限制”的心理,因为自我限制往往使人作茧自缚,无法放开手脚,说话也不会有创造性的成果。
此外,在求人的过程中,也要能善于利用信息。现代人拥有许多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它,甚至还会使用错误,造成反效果。
所以,求人时必须先认清自己的行动目标,把握资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尤其是越到最后阶段,越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最好是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接近对方,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与你携手合作。要是一意坚持己见,结果当然背道而驰,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技巧有如种子,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如果希望顺利达到求人的目的,就必须研究出一套恰当的手段,尤其是言谈的手段,才能收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至于什么样的手段才最恰当,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只要光明磊落,不搞旁门左道,能因人因事而分别应变,知道何时该紧抓不舍,何时该放他一马,以求取最佳的结局。
请求别人办事的时候,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列举十类人供参考。
1.死板的人
这类型的人比较木讷,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人?
求这种人的时候,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
举个例子,当你遇到F先生时,直觉马上告诉你:“这是一个死板的人。”此人体格健壮,说话带有家乡口音,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却不太清楚。除了从他表情中,可以察觉些许紧张之外,其他的,一点也看不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花些功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一些中性话题,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类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譬如,当你们聊到有关保龄球时,F先生的话就开始多了起来,这表示他对这种球类很有兴趣。他很起劲地谈到打球的姿势、球场的情况和自己最近的成绩……原来死板的表情,竟一扫而空,代之以眉飞色舞。
每一个人都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好话题内容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求他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对付他呢?
某个企业的一位副科长,说话虽然客气,眼神里却有些许傲慢,并且不带一丝笑意,这种人实在是非常不好对付的,让人一见到他,就感觉有一种“威胁”存在。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啰唆,所谓“多说无益”正是如此,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词尽可能“简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这位副科长可能自觉“怀才不遇”或怨恨自己运气不好、无法早点出头。又由于其在社会上打滚甚久,城府颇深,所以尽管不受上司眷顾,也会在“保卫自己”的情况下,与人客气寒暄。因此我们只要同情他,而不必理会他的傲慢,尽量简单扼要地说话就对了。
3.沉默寡言的人
和一个不爱开口说话的人沟通实在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如同哑巴一样,半天嘴里挤不出一个字来,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法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有一位新闻记者,他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个记者。不论你和他说什么,他总是沉默以对,你真是拿他没办法。当有人给他介绍广告客户时,他也只是淡然地说声:“喔!是这样啊。”然后手持对方名片,呆呆地看着。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把所有的选择都摆在他的面前,直接对他说:“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迫使他做出选择性回答。
4.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让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自我防范心理极强。
与这样的人沟通更是难上加难,往往搞得人们无所适从。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言不及义的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你求他时,他非常快,甚至还没听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忽然做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这类人决断过于草率,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妄下决断。如此草率做下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和这种人沟通,也要按部就班,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会发生错误,也可避免发生因自己话题设计不周到而引出的不必要麻烦。
6.过分糊涂的人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和他长时间频繁地接触,结果也是枉然。
小朱经常光顾一个书店,其中的一位女店员,常常在小朱讲明购买的书名时,还会糊里糊涂地弄错。像这种错误,一般人难免犯个一两次,但像她那样经常犯错,也就有点不可原谅了。因为小朱是这家书店的常客,老是遇到这种事情,心里总觉不太舒服。终于,有一次小朱把情形告诉书店经理,不多久,女店员就被辞退了。
经常犯错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自己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
7.顽固不通的人
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他们自己的原则性太强,尽管连他们自己在坚持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观点,死硬到底。求这种顽固分子,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要和这种人说话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越多越久,心里越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8.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是需要耐心。
有一位年轻而稍显肥胖的王小姐,也许因为体型的关系,她做起事来,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感觉上,工作效率总比别人差一点,严格说起来,倒不是她的办事能力不如其他同事,只不过她做起事来太过“慢吞吞”而已。
求人时,可能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办事标准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言谈上永远别透出恼火的意思,并且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9.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他是断不会考虑的。
有一位李先生,经常手不离计算器,这说明他始终在计算着自己的利益。正因为他最看重数字,他所坚持的,一定是自己的利益。至于其他事情,他不会在意如何做好它,只考虑怎样做才最省事。这种悭吝之徒谁都不会对他产生好感。
但是,当你不得不求他的时候,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说话要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
10.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通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所以在求人的时候,这些往往可供作为判断情况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不是深沉就是呆板的。当你需要和这种人进行交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人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诚然,眼睛是灵魂之窗,“观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思。
你可以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你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时候,自己会过分紧张得连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毫不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经察觉、面露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知道了他的态度,话自然就好说了。
与这种人沟通,别被他这种表情吓住,一定要放松、从容不迫。但要注意的是,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可能是受自己的应对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能说会道不仅要有嘴上功夫,更要有能力,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应对。这才是一个灵活的人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