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各章概述
第一章导论。分析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简述在该研究议题上已有的解答以及尚未深入分析的问题,综述该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有关的研究文献和本研究的具体研究问题。首先,将小规模灌溉系统定义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界定本研究的学科领域。其次,综述有关研究对灌溉者团体特征与自组织治理之间的关系,集中分析团体的经济异质性、社会文化异质性对灌溉集体行动的影响,并讨论中国乡村中关联性团体对灌溉自组织治理制度的影响。最后,细化研究问题。
第三章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提出本研究的具体分析框架——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将其细化成适合于分析灌溉治理的框架,本书的三个灌溉个案均按此分析框架进行讨论;第二部分,介绍研究方法、案例选择情况以及研究设计。
第四章中国农村灌溉自组织治理分析。简述在中国背景下,灌溉自组织治理的国家背景和乡村社会背景,这两种因素对自发性自组织治理和行政引导性的自组织治理的影响力不同,前者更多地受到乡村中的宗族、宗教因素影响,后者同时受到国家正式自治制度和乡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第五章共同体及其灌溉自治:横排片和九里圳。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描述九里圳灌溉制度,进而用团体同质性与异质性解释九里圳中的合作与冲突,得出:横排片是一个宗族组织式的、“紧密”的、内聚力较强的灌溉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维持了九里圳的灌溉制度,创造出“奥尔森效应”。
第六章关联性团体及其灌溉自治:黄家村。先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细化黄家村的灌溉制度,然后,指出黄家村中的宗族、村庙组织是一种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团体,包含所有灌溉者,并将正式自治制度中的村委会干部也纳入在团体中,本研究把这种灌溉团体称之为关联性灌溉团体。关联性灌溉团体是一个同质性团体,并且村干部也嵌套其中,这种关联性灌溉团体能激励体制性的村干部为集体利益而工作,从而促进集体行动的成功。
第七章分裂化团体及其灌溉自治:谢家村和六里圳。首先,描述六里圳的灌溉制度,其次,指出六里圳的灌溉制度是失败的,最后,指出造成灌溉制度失败的本质原因是其灌溉团体是一个分裂化的社群。在分裂化的灌溉社群中,不存在对所有灌溉者有约束性的共同规范,从而导致灌溉者合作失败,集体行动困难。
第八章研究发现与讨论。团体规模、团体同质性是影响集体行动的自变量,但它们并非直接导致合作的成败,而是影响行动者沟通、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集体行动所依赖的关键性要素是产生于团体之中的信任、互惠、道德声誉等共同规范,这三条规范是集体行动逻辑的核心要素。道德声誉是对行动者的综合评价,道德声誉会约束普通行为者的行为,同时,道德声誉能对团体精英进行非正式的问责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