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投资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7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对非旅游消费升级的基础与建议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旅游消费升级的关键是旅游消费和产品(内容)结构的升级。如前所述,在“政策对接”阶段,中国对非旅游消费结构仍主要由住宿、交通、自然观光等传统项目组成,这从该阶段的中非旅游合作的具体领域中可见一斑。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政策对接”“消费升级”表述的是该时期中非旅游合作所面临的突出任务及其特点,并非完全区隔的两个时间段。实际上,在“消费升级”阶段,中非旅游合作仍需要在政策上开展有效协调,“政策对接”的一系列实践为中非旅游合作的阶段转换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具体来说,“政策对接”阶段,中非旅游合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签证便利化。2013年,中国和毛里求斯互免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停留时间14天内可免办签证,这一举措极大增加了中国赴毛里求斯旅游人数。2013年底,中国游客赴毛里求斯人数约为4万人次,到2014年底,这一数字翻了一倍。《非洲54国旅游的实力和潜质》,新京报网,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11/19/content_547355.htm?div=-1, 2014年11月19日。2014年,共有14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免签或者落地签的目的地。其中,毛里求斯和塞舌尔是免签国家。肯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三个国家开始发放单一旅游签证以方便游客,国际游客可在规定时间内多次往返。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都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第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2014年9月,中国商务部在海南省开办了“2014年非洲英语国家旅游人才培养研修班”。研修班开设了“中国国情介绍”“酒店业人才培养技巧”“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技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概览”“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等相关专业课程,并组织学员到本省旅游开发管理较好的文昌、琼海、万宁、三亚和省外旅游业发展成熟的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参观考察。来自津巴布韦、桑给巴尔、苏丹、南苏丹、莱索托、南非、埃及、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以及马拉维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3名官员参加了培训。

第三,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非盟总部宣布,中国政府将向非洲国家提供1000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同年11月,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坦桑尼亚自然资源和旅游部签署了关于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备忘录框架下商议并实施在林业、野生动物保护、国家公园管理等方面的务实合作。2015年3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率中国林业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自然资源和旅游部,商谈合作计划。

第四,民航领域合作。近年来,中非航空客源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达到150万人次左右,中非直航有助于推动中非旅游业发展。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南非、尼日利亚等17个非洲国家正式签署了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塞舌尔、利比亚、乌干达等6个非洲国家草签了航空运输协定。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多家非洲航空公司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的定期航班。《中非直航助推非洲旅游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gzzd/201411/20141100800684.shtml, 2014年11月18日。

2015年后,非洲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确定的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015年3月28日。合作重点强调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此外,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人文合作被确定为重要方面。这对中外旅游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支撑作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赴非游客数量达1130万人次,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50%的速度快速增长。《非洲享中国旅游业“大蛋糕”赴非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703/t20170305_817679.shtml, 2017年3月5日。应该说,“政策对接”阶段的中非旅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对非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要在“一带一路”的框架内进一步推动对非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消费升级”应成为近一阶段的任务重点。其路径应在坚持前述既有旅游合作机制、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在产品结构转型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型旅游逐步向以文化(交流)旅游为重点的深度游拓展。

第一,加强非洲历史文化旅游。非洲文化不仅以其鲜明的个性著称于世,非洲和非洲人在人类历史和世界文明进程中的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非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位“坐在文明门坎上的母亲”孕育和创造了人类最辉煌的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在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文明的形成期间,非洲文明是其重要的源头。非洲同样也是人文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有着非同寻常的精神历程,参与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但“北非是抚育这些无助婴儿的摇篮”。到了近代,非洲人参与了美洲的开发并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非洲的文化季风已吹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并成为激发艺术探索和创新的酵母,其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正是在非洲传统木雕面具的启迪下开创了“立体主义”现代绘画流派;当代西方的时装设计、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乐、摇滚乐)、舞蹈戏剧等也都吸收糅合了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非洲文化元素。

今天,非洲社会已步入现代化进程,但非洲人依然保持着祖先的传统,特别是在非洲的内陆地区,传统的遗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那里,人们可以领略到非洲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非洲人和睦、安逸的社会生活。这种自然、和谐、人道、共有、共享的生活状态堪称非洲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开展非洲历史文化旅游有助于中国民众对非洲形成更加立体的认识,其实践及发展是对传统的非洲自然风光游的升级。

第二,开展以中国援非工程为主题的旅游。中国的对非援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6年8月,中国政府向埃及政府提供现汇无偿援助,以支援其抗击英法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的第一笔援助。一直以来,中国的对非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在中国长长的援非清单中,基础设施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非洲开展了大量重大基础设施援建项目,为硬件条件薄弱的非洲大陆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中国援建的地标性项目如同一座座象征中非友谊的丰碑,赢得当地民众的赞许。过去60多年,从东非高原到西非海滨,从撒哈拉大沙漠的内陆国家到南部非洲的小岛国,中国援建的铁路、港口、会议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等,已成为非洲国家的靓丽风景。

以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例,这条铁路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之一。它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坦赞铁路穿越高山、峡谷,跨过湍急的河流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沿途拥有多类代表性的独特景观。正是这样复杂、险峻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以及当年艰辛的筑路故事,为今天沿线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条件。2014年,坦桑尼亚政府曾举办“重走坦赞铁路”活动,表明了坦方开发坦赞铁路旅游资源的意愿。有鉴于此,中国应与非洲国家加强合作,开发以类似中国援非项目为主题的对非旅游产品,其内含的历史人文意义极大,必将吸引中国游客的热情,提升对非旅游的产品结构。

第三,加强中国对非产业园区旅游。境外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建设的经贸园区已经超过了20个,吸引入园企业共计360余家,涵盖能源、矿产、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累计投资额近47亿美元,总产值近130亿美元,累计缴纳东道国税费达5.6亿美元,帮助当地2.6万人实现就业,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中企在非投资建设经贸园区超20个 入园企业360余家》,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26/7642663.shtml, 2015年11月26日。此外,中国还重点推动了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肯尼亚蒙巴萨经济特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坦桑尼亚巴加莫约港综合开发区、南非机车产业园区、钢铁产业园区、刚果(布)黑角港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顾大伟:《中非“三网一化”与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中国投资》2016年第9期,第15页。中非产业园区所在地区安全系数高、战略位置突出、对华友好、生态环境好,具备开展旅游的基础条件。

以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园区为例,该园区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内,距开罗120公里,距苏伊士城40公里,近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以工业项目为主,涵盖加工制造、物流、保税、技术开发、商贸和现代服务等主要产业。苏伊士经贸合作园区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具备开展旅游活动的便利条件。中国依托在非经济合作园区开展对非旅游,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民众切身感受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打消中国游客的主观顾虑,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对非旅游。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旅游合作的开展。随着“一带一路”在非洲持续推进,其框架下的中非旅游合作正经历由“政策对接”向“消费升级”的阶段转换。中国对非旅游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助推这一阶段转换的顺利完成。其中,以文化交流为主的对非旅游将成为重要方向。2017年5月,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以“五通”为主线,围绕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多个领域展开讨论。中国与一系列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旅游合作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升级。“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在其框架下,中国与包括非洲在内的“沿线”国家或地区间的旅游合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以此为基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旅游消费将实现有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