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关于我国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研究

1.关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研究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杜传忠、曹艳乔、李大为(2010)认为,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过高的对外依赖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严重后果,同时也显示出加快建立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这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主要是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在完成东部地区产业体系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转变的同时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杜传忠(2010)认为,要促进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要构建市场调节跟政府统筹规划与引导有机结合的区域产业转移推动机制,东部沿海地区应明确产业升级的方向以加快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强化区域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并强化对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环境监管。穆建新(2009)也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型、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冯启文(2010)的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危机也使得沿海出口加工企业大量倒闭,其中不少企业并不是因为生产技术和产品落后,而主要是因为其外向依存度过高,危机使国外需求萎缩,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这部分产能显然是过剩了,再加上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为了生存,沿海出口加工企业势必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但陈林、龙自云(2011)以东莞为例的分析认为,经济衰退期中,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基础性投资,特别是对于产业转移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投资,企业具有一定抵触情绪。谢海东、万弋芳(2010)也认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等地区虽然经济普遍比较发达,但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为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产业转移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上海市提出在中心城市的东南西北重点建设信息、石化、汽车、钢铁四大产业,并在其10个县开发郊县工业小区,专门承接中心区域转移出来的产业。广东省做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加快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决策。福建省也鼓励不具备优势的产业向本省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2.关于我国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研究

对于优势产业与西部地区发展的问题,在魏益华(2000)看来,西部地区应当通过“有效核心优势”来培育“区域优势产业”。而在此过程中,实现区域内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化,是西部区域优势产业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吴群刚、冯其器(2001)也认为,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东、西部互为市场,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发掘中国巨大的“人口效应”“市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为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综合处的相关研究(2002)指出,西部地区的发展,应当依赖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工业等特色和优势产业。而对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李新建和邹秀英(2003)认为,要针对自然资源的绝对优势、边境区位优势、畜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环境净化能力优势、新亚欧大陆桥优势和中亚五国往东开放的战略通道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能矿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工业和旅游业。孔祥智(2003)提出,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应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应该是能源产业、矿产业、特色旅游业和特色农业。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立足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杨强(2004)的研究表明,以优势资源为依托,西部地区可选择的优势产业有:特色农业、有色金属加工、化工业、水力发电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医药加工业和旅游业等。但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西部地区现行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受制于区位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等(陈永忠,王磊,胡晶晶,2010)。

此外,针对西部特定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余鲁(2001)在综合测算产业经济规模性指标、产业栋梁性指标、产业关联性指标和市场需求潜力指标后认为,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摩托车等)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新型医药工业、新型建材业、电子业、粮油等食品加工业(重点是绿色食品)为重庆市的工业优势产业。杨春利和王芳(2009)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甘肃省的39个工业行业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与评估,选择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几个行业为甘肃省的优势产业。鲍海峰和张平(2009)以内蒙古稀土产业为例,提出应采取加快稀土下游深加工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步伐,完善产业组织体系,设立自治区稀土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国家战略性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等措施,促进内蒙古稀土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内生成长与培育。张前进和刘小鹏(2006)则在定量评价宁夏工业和旅游业等综合竞争力后表明,宁夏的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业和旅游业均具有一定的动态竞争力,并提出应采取实施市场导向下的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人才与科技支持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促进宁夏优势产业的发展。

3.对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研究

聂华林、赵超(2000)认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为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提高西部产业的科技总水平,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和缓解西部产业趋同现象。对于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问题,邵建平、苏小敏、张永(2012)认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西部比较优势与东部优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部各省区市应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定位,有选择地承接相关产业,培植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吸引和集聚相关企业和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把西部大开发推向纵深的重要突破口。郭少新(2006)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主动实施的空间迁移。由于对产业转移存在认识误区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公共选择,我国没有出现预期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因此,通过市场竞争,由市场选择和培育具有内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优势产业,是西部实现经济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黄钟仪、吴良亚、马斌(2009)在计算东部五省份产业动态区域集聚指数和重庆市工业产值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认为重庆重点承接的产业应定位于重庆市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昝国江、王涛、安树伟(2010)认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应该通过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促进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建设。周石生(2008)也认为,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既不能依赖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也不能奢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援助,只能是立足本地资源与区位优势,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促进转移产业与原有产业的整合,鼓励产业内企业间的有效协作,以寻求区域内生发展模式。关爱萍、李娜(2014)从承接地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1年,西部地区11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产生了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各代理变量对技术进步的溢出效果有明显的门槛特征,当这些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值逼近或超过门槛值时,区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对于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表示出了担忧。比如谢丽霜(2009)就认为,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之造成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量阈值。万永坤(2011)运用区位熵、产业结构效益、产业影响力等统计指标,以东西部产业差异度为切入点,研究表明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既可能起到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效应,也可能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出现负效应,即产业结构效益恶化的现象。

4.对我国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述评

从关于金融危机与我国产业区域转移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研究视角上看,多以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产业区域转移,或者是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展开研究,没有将二者作为具有相互影响力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因而也就未能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清楚。二是对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产业区域转移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区域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将其纳入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下区域产业发展趋势这一总体背景下展开研究。三是对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区域转移问题,未能对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历程、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以及国际国内形式演变下促使东部产业区域转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并在依据东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对比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得出东西部地区产业的“移与接”的相关结论。三是相关研究提出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既缺乏实际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在宏观对策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正因为现有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产业西迁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本课题将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影响西部优势产业发展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探寻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影响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区域转移对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纳入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阶段定位下区域产业发展趋势这一总体背景下展开研究;再次,在系统地分析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历程,并分别就东部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的基础上,从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要素流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之间的机制问题。最后,尽管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难以提出基于产业西迁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政策措施,但本课题的研究将针对当前文献存在的问题,从市场主体、产业载体、区域布局和产业配套四个方面对我国产业西迁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深入且有实际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