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17):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

1.实现程度较低,仅为34.57%

2015年,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为34.57%,比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和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分别低22.48个和14.53个百分点,在12个二级指标中仅高于卫生均衡发展实现程度,与实现目标差距较大。

2.17个省份实现程度未达到50%

2015年,有4个省份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超过80%,分别是上海、山西、河北和浙江,其中上海距实现目标仅相差0.1个百分点。

有17个省份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未达到50%,其中云南、宁夏、甘肃和青海实现程度尚未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青海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见表4-5、图4-2)。

表4-5 中国及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

图4-2 2015年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

3.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严重滞后

2015年,东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最高,达到69.80%;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59.80%,距离2020年目标已过大半;东北地区实现程度只有40.59%,距实现目标还有约3/5的路程;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则严重滞后,仅为8.70%(见表4-6),教育均衡发展在西部地区任重而道远。

表4-6 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及进展

(二)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进展

1.2015年实现程度下降

2015年,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不升反降,比2014年下降1.47个百分点,是12个二级指标中唯一下降的指标。2015年,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进展的主要特征是西部地区省份之间进展不均衡。一方面,11个省份中有6个实现程度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另一方面,有2个省份(贵州和重庆)实现程度大幅提升(见表4-7)。

表4-7 中国及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进展

2.2010~2015年进展缓慢且不稳定,部分省份实现程度下降,实现目标形势严峻

2010~2015年,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提高16.2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24个百分点,低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和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平均进展,在12个二级指标中实现程度进展最慢。同时,年际进展波动较大,2013年和2015年出现实现程度下降的情形。

省份之间进程不均衡。上海、浙江、安徽和贵州4个省份实现程度进展很快,均超过30个百分点,特别是上海和贵州,分别提高71.89个和53.48个百分点;但另外,有6个省份实现程度下降,其中内蒙古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见表4-7)。

按目前进展,到2020年,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仅能完成目标的50%,将严重拖累社会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实现目标。因此,必须加快发展进程。

3.东部地区实现程度进展较快,东北地区进展缓慢

2015年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实现程度进展最快,提高20.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分别提高18.58个和11.2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实现程度进展相当缓慢,仅提高4.01个百分点。由于东部地区实现程度起点高,再加之进展速度快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持续扩大。西部地区实现程度起点较低,而且进展缓慢(见表4-6)。

(三)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排序及变化

1.2015年排序: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排列

2015年,教育均衡发展排在前10位的省份中有7个位于东部地区,但山东排序较为靠后;中部地区6个省份中有3个(山西、湖南和河南)也进入前10位,特别是山西高居第2位,江西和安徽排序也相对靠前,分别位列第12和第13,仅湖北排序较为靠后;东北地区3个省份处于中下游;排在后10位的省份中有9个来自西部地区(见表4-8)。

表4-8 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排序

总体来看,2015年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排序体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2.2010~2015年整体排序变化:东北地区排序下降

2010~2015年,东部地区实现程度进展最快,特别是上海排序大幅提高17位并跃升至榜首,东部地区整体排序居前的地位更加巩固。

由于中部地区实现程度整体进展快于东北地区,同时,两者的实现程度的整体起点差距较小,因此,中部地区整体排序超越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不仅整体实现程度较低,而且进展最为缓慢,由此强化了整体排序靠后的局面。

东北地区实现程度进展最慢,3个省份排序全部下降。

相较于2010年,2015年部分省份排序变化较大,其中上海排序大幅上升17位并升至榜首,安徽排序也大幅上升9位;内蒙古排序则大幅下降11位(见表4-8)。

(四)城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的区域差距较大

近年来,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进一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2013年,教育部又开展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教育状况不断改善,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7年的7.2年提高到2015年的7.6年,成效显著。但是,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2007年城乡人口受教育年限比为0.76(以城市为1),而到2015年这一比值没有增长反而降至0.75,这反映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程度事实上在下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有关,但是,教育体制和投资向城市倾斜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也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相当滞后,2015年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仅为8.70%,分别只有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12.46%、14.55%和21.43%,差距巨大;相比大多数二级指标,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见表2-11)。因此,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支持的倾斜力度,并且重视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特别是还要关注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