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及其治理:以农民进城为背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与比较

引起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偏向的政策、工业化进程引起的产业结构优化及转型、劳动力流动、城市化进程的提速、财政转移支付、教育投入等因素。本书在此进行一些直观的描述与分析。

我们选取全国31个省区市1978~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城乡收入差异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GDP、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财政支出、教育支出为解释变量,如表2.2所示。

表2.2 1978~2014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相关因素指标值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历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说明:教育支出仅有2007~2014年数据;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1)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率

1978~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4年的54.77%、2015年的56.3%(据官方统计局计算得出)。并且从2011年开始,城市化率高于50%(见图2.3)。伴随着城市化率高于50%并且不断增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2011年开始缓慢下降。基本与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预测的,在城市化率达到50%时,出现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情形相吻合。但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真正来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2.3 1978~201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变化

(2)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

本书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表示产业结构。图2.4显示,自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呈上升趋势,意味着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第三产业相对比重上升较快,与此同时,城乡收入比有所下降。说明随着我国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的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提升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优势显现,当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以后,将迎来城乡收入比缩小的拐点。

图2.4 1978~201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人均GDP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3)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支出

图2.5显示,1978~2000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缓慢,偏向农村的转移支出不足,城乡收入比仅仅在刚刚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前期有所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以后,财政支出迅速增长,但最初的十年,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上升,一是有可能缘于政策的滞后性;二是其他制约差距缩小的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从2010年以后才出现缓慢的降低趋势。2006年,我国开始取消农业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补贴、精准扶贫、提高低保额等减轻农民负担的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特别是对中西部农村在改善交通、通信、电力、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及各个省区市的横向转移支付帮衬,无疑大大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提高了中西部农村农民的收入。

图2.5 1978~201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人均GDP与财政支出的变化

(4)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支出

从图2.6中可以看出,2007~2014年,我国教育支出不断增长。伴随着教育支出的增长和人均GDP的迅速提高,从2010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也明显缩小。这也进一步说明国家在加大对城乡教育的支出,特别是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再就业辅导和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为农民工流动和在城市再就业适应产业升级打下了基础,这对提高农民收入、平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而易见。

图2.6 1978~201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人均GDP与教育支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