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序数参照的类别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构成一个集合,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参照也是确定它们之间的次序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给同一集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排序时,必然有一个参考系,而这个参考系经常是另一事物或者事物某方面的属性。廖秋忠(1983)指出,指称事物的位置、时间时必须有参考点。李向农(1997)指出,表示年份、季节、月份、星期、日期等时间序列的“序数+时间单位名词”,常以公历时间作为序数标准。本书把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参考系称为序数参照。具体来说,序数参照是指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排序标准。例如“第一排座位、第二排座位”以空间关系为序数参照,“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以时间先后为序数参照。
序数涉及空间、时间、地位、编号等方面,本书把序数参照划分为以下四类:
A.空间参照:确定事物的空间次序的标准,包括空间关系参照和空间度量参照两个次类。
B.时间参照:确定事物的时间次序的标准,包括时间先后参照和时间度量参照两个次类。
C.地位参照:确定事物的地位次序的标准,包括社会衔位参照、属性等级地位参照、属性评价地位参照三个次类。
D.编号参照:确定事物的编号次序的标准,包括非命名编号参照和命名编号参照两个次类。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类参照存在混合现象,即有些序数的构成依据多种参照,本书将在序数参照的单一性与混合性中详细分析这种现象。
2.2.1 空间参照
空间作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创造了诸多方式去表达空间关系和空间属性,这些体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空间表达系统。汉语的空间表达很复杂,包括两大系统,即空间关系系统和空间属性系统。(参见齐沪扬1998,陈青松2005)
空间关系系统涉及的是两个或多个实体在空间中所显现的关系,包括方向和位置两大子系统。方向系统是指实体所面对的方向而体现的空间特点,这与方位词密切相关,经常用“参照点+方位词”来表达。位置系统是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之间的位置变化所体现的空间特点,其中的另一个实体主要起参考位置的作用。(参见方经民1987、1999,刘宁生1994)
空间属性系统涉及实体的内在属性,包括空间形状和空间度量两大子系统。空间形状是指实体占有的空间范围的形状所体现的空间特点,如“圆、椭圆、圆柱形、三角形、方形、梯形、菱形、弯”等。实体在维度上存在各种差异,从而具有点、线、面、体等区分,空间度量是指对实体的某个或某些维度进行度量的结果,如体积、面积、周长、高度、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属性,所以它们都可以作为序数的构成标准,本书把这两种标准分别称为空间关系参照和空间度量参照,它们都属于空间参照。
2.2.1.1 空间关系参照
空间关系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空间关系次序的标准。
实体空间包括三维立体空间、二维面性空间、一维线性空间和零维点性空间,具体如下:
三维立体空间是典型的空间范畴,由长、宽、高三个坐标轴构成,反映在汉语中就是“前后、左右、上下”和“东西、南北、上下”两个坐标系统。另外,立体空间还有内外之别,于是有“内外里中”。
二维面性空间包括大大小小的平面辖域,如“操场、球场、湖面、桌面、纸张”经常被看作二维面性空间。
一维线性空间是指呈线性、条型的空间,如“河、江、路、街道、铁道”。有些线性空间是在立体空间中线性运动抽象化的结果,例如火车在立体空间中向东南西北各方向运动,其立体空间经过抽象后被线条化,可能只存在前后上下之分,“前一站、后一站”“上一站、下一站”就是如此。
另外,还有零维点性空间,如“城墙上插着旗”中,“城墙”被主观理解为一个“点”。
以上所涉及的都是实体空间,实际上,还存在抽象空间,如“上一章、下一章”“第一个自然段、第二个自然段”所体现的都是抽象空间。人类经常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实体空间投射到抽象空间中,对抽象空间的认识与实体空间的认识具有一致性,所以本书把两者放在一起讨论。
空间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在空间关系序列上也具有复杂性,同样所依据的参照物或参照标准也具有多样性,但是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分析性,常见的空间关系参照有以下几种:
(一)“东南西北”方位参照
以“东南西北”方位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在“东南西北”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东南西北”方位经常是以日出、日落等为依据,所确定的方向具有恒定性,所以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具有恒定性。例如“东边第一家店、第二家店”是以东边方位为参照确定店铺的空间关系次序。又如:
(24)从零时区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依次称为东1区、东2区……东12区,以及西1区、西2区……西12区。(沙润《地球科学精要》)
(25)喏,就在西边第一排房子的第一个门。(张贤亮《绿化树》,北大语料库)
例(24)中“东1区、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分别以“东”“西”方位为参照,确定时区的东向和西向的空间关系次序。例(25)中“第一排房子”以方位“西”为参照,确定房子的空间关系次序。
(二)“前后左右”方位参照
以“前后左右”方位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在“前后左右”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前后左右”方位常以人体自身、人体投射、说话者的面对方向等为依据来确定。由于经常受到主观视点的影响,事物之间在空间上的前后左右关系不具有恒定性。
人类在身体经验基础上,以自身为依据,确定了“前后左右”方位,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事物在“前后左右”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例如“你前面的第一个路口、第二个路口”,就是以人体为依据确定了前后方位,在此基础上确定“路口”在前后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又如:
(26)不想要了说一声,有的是等着孩子的——顺左边第二个病房四床。(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26)中,以人体为依据确定左右方位,在此基础上确定“病房”在左边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第二个病房”是指距人体左边方向第二近的病房。
人体投射是指说话者自身充当原点,把属于人体自身的“前后左右”方位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形成较为固定的“前后左右”方位。例如动物的头部为“前”,电脑显示屏所在方向为“前”,图片的正面为“前”,物体的运动方向为“前”,这样就可以确定“后左右”方位。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事物在“前后左右”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例如:
(27)大英博物馆主席约翰·薄毅德先生(右一)、大英博物馆东方部副主任白珍女士(右二)与王书平(左)一起展示画作《腾飞》。(《人民日报》2006.01.24)
例(27)中赋予图片左右方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从右到左的方向确定图片中人物的空间关系次序,“右一”“右二”分别指图片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人、第二个人。
以说话者的临时面对方位为依据,把所观察的事物视为面向自己的实体,从而为事物确定临时方向,把面向说话者的部分定为“前”,说话者的“左”定为事物的“左”,说话者的“右”定为事物的“右”,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关对象的空间关系次序。如“大榕树前边的第一棵小罗汉松、第二棵小罗汉松”,以大榕树的前边为参照,确定小罗汉松的空间关系次序。
(三)“上下”方位参照
以“上下”方位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在“上下”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上下”方位常以地面、某事物所处位置、事物的某部位等为依据来确定。如“试管中的第一层物质、第二层物质”是以试管口为依据,确定物质层在“上下”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又如:
(28)二楼的每个候车室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楼梯,可通往一楼的进站通道,据车站工作人员介绍,这样既节省了上车时间,也避免了各候车室不同车次旅客之间的相互影响。(《人民日报》2006.01.06)
(29)宁宁:没错。上边数下来第五个。(《北京人在纽约》)
(30)图4-2中,从上到下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中央结算系统、第二层车站监控系统、第三层售检票设备、第四层车票,它们通过通信网络组成自动售检票系统网,进行数据交换。(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例(28)中“一楼”“二楼”是以“上下”方位为参照来确定楼层的空间关系次序,距离地面最近的楼层为“一楼”,次之则为“二楼”。例(29)中“第五个”是指第五个扣眼,它是以“上下”方位为参照确定扣眼的空间关系次序。例(30)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网中,包括具有上下关系的四个层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就是以“上下”方位为参照确定的空间关系次序。
(四)“内里中外”方位参照
以“内里中外”方位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在“内里中外”方位上的空间关系次序。“内里中外”方位常以某事物所处位置、能提供内部空间的事物或它的某部位为依据来确定。如:
(31)我们郑州是交警、巡警工作一体化,要求在四环路以内110通知出警以后,必须4分钟内赶到现场。(《人民日报》2006.01.06)
(32)图中的小圆圈表示AgI微粒;AgI微粒连同其表面上的I-则为胶核;第二个圆圈表示滑动面;最外边的圆圈则表示扩散层的范围,即整个胶团的大小。(张淑平、施利毅《化学基本原理》)
例(31)中“四环路”是指排在第四的环城路,这是以城市的最中心为起点,由内向外确定环城路的空间关系次序。例(32)中“第二个圆圈”是指排在第二的圆圈,这是以圆心为起点,由内向外确定圆圈的空间关系次序。
(五)某事物的空间结构参照
直接以集合之外的某事物的空间结构为参照,可以确定集合中所有事物的空间关系次序。例如“机场外第一个路口”“十字路口第二幢楼”,分别以“机场”“十字路口”的空间结构为参照,确定“路口”“楼”的空间关系次序。又如:
(33)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它处于第三位。(贾荷陵《简明天文学》)
(34)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门望去。(夏民利《中国当代历届“获奖作品佳作”丛书(一)》)
例(33)中“第三位”是指距离太阳第三近的星球,这是以太阳的空间结构为参照,由近到远排列出来的星球次序。例(34)中“第三节车厢”是指距离列车车头第三近的车厢,这是以列车车头的空间结构为参照,由近到远排列出来的车厢次序。
(六)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参照
直接以集合中事物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为参照,可以确定集合中所有事物的空间关系次序。例如:
(35)徐一加走下舞台,没有坐在首排和第二排,而是信步走到陈青旁边的空位。(《小说月报》2006.05)
例(35)中“首排”“第二排”分别指排列在第一位、第二位的座位行列,这是以房间中座位行列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为参照,确定座位行列的空间关系次序。
2.2.1.2 空间度量参照
空间度量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空间度量次序的标准。
事物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维度是可以度量的,如空间体积、面积、周长、高度、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都可以度量,度量的结果可以进行比较,从而可以依据度量结果来确定次序。比如按空间大小把房间分为“第一种房间、第二种房间、第三种房间”,实际上就是以空间度量为参照确定房间的大小次序。又如按深度把地下水井分为“第一组水井、第二组水井、第三组水井”,实际上也是以空间度量为参照确定地下水井的深浅次序。
2.2.2 时间参照
时间是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时间离不开物质,物质也不能离开时间。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人类经常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来认知时间。一方面,时间是无限的,它具有推移性和不可逆性,在人类的时间观中,常把时间看成一维单向延伸的线条。另一方面,时间是无形的,但次序性是可以被感知的,因此时间有前后之分,即时间可以定位,表现为按先后排列的时点或时段序列。再一方面,时间可以被度量,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定出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正因为时间具有推移性、次序性、可度量性,所以时间可以作为事物的排序参照,本书把它称为时间参照,包括时间先后参照和时间度量参照两类。
2.2.2.1 时间先后参照
时间先后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时间先后次序的标准。
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运动都包含了时间因素,也就是说,这些事物及运动以具体可感的方式表达了时间概念。时间总是存在于一维单向延伸的线条上,所以一些事物、事件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以时间线条上的先后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事件的时间先后次序,如“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参照确定会议的时间先后次序。
时间观念的现实基础是事物的存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运动,有了对时间的具体认识之后,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语言中就会出现对时间的抽象表达,即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三月、星期一、三点二十分、七年、三天”等,它们扬弃了各种事物的形态及运动的差异,把时间升华为单独的一般的概念,真正成为对时间本身的表达,可以说是时间概念的一种抽象表达。这种抽象的时间表达方式中,有的表示时间量,如“两年、三天、四小时”,有的表示时间点,如“第二个月、第二日、第三天”,而时间点一般体现为时间轴上的一个特定位置,所以时间点之间就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以时间先后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的时间先后次序,如“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参照确定月份的先后次序。(参见金昌吉1991)具体而言,常见的时间先后参照有以下两类:
(一)事件时间参照
时间通过物质的运动被人们感知,各种各样的事件(包括动作或活动)都包含了时间因素,所以可以用事件时间为参照来确定时间前后次序,它包括两大类,即以某一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和以同一类事件多次发生的时间为参照。
第一,以某一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可以确定事物、事件、抽象时间自身的时间先后次序。例如“出狱的第一天、第二天”是以出狱的时间为参照确定“天”的时间先后次序,“评上职称的第二年、第三年”是以评上职称的时间为参照确定“年”的时间先后次序。作为确定时间次序的参照事件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可以是历史事件,还可以是假想事件,例如“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以“起床”这一日常活动的时间为参照,“‘九·一一事件’后的第三个星期”是以“九·一一”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女娲造人后的第一天”是以神话事件“女娲造人”的时间为参照。
事件时间包括事件的起点时间、终点时间、发展时间。以事件发生的起点时间或者完成的终点时间为参照,可以确定其他事件、事物、抽象时间自身的时间先后次序;以事件的发展时间为参照,可以确定该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先后次序。例如:
(36)常艳峰找到工作后,从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中寄给刘云霞300元钱。(《人民日报》2006.01.25)
(37)这也是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全球盈利。(《人民日报》2006.01.28)
(38)游戏是从婴儿期开始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步发展的,其过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称为练习游戏阶段;第二个阶段,约从18个月到7岁,称为象征性游戏阶段;第三个阶段,约从7岁到12岁,是规则游戏阶段。(方富熹、方格《儿童的心理世界——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例(36)中“第一个月”是以常艳峰工作的起始时间为参照,确定“月”的时间先后次序。例(37)中“第三个季度”是以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完成时间为参照,确定季度的时间先后次序。例(38)中“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儿童游戏的不同发展时间为参照,确定儿童游戏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时间先后关系次序。
第二,以同一类事件多次发生的时间为参照,可以确定同类事件的时间先后次序。例如:
(39)2005年,继湖南、海南之后,第三个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又在深圳成立。(《人民日报》2006.01.03)
(40)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第二、第三次代表大会都非常关注人权问题。(《人民日报》2006.01.04)
(41)21时00分,唐宇斌到达该大厦后,立刻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第一次回复:已经到达现场。21时05分,初步了解情况后,唐宇斌第二次回复:这是一则因钱财争执引起的普通民事纠纷,现在双方已经停止扭打。21时25分,纠纷解决后,唐宇斌第三次回复:经过调解,两名女子同意协商解决纠纷。(《人民日报》2006.01.11)
例(39)中“第三个杂交水稻研发基地”是以不同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建立的时间为参照确定的时间先后次序。例(40)中“第一、第二、第三次代表大会”是以会议召开的时间为参照确定的时间先后次序。例(41)中动作行为“回复”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回复”“第二次回复”“第三次回复”是以同类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确定的时间先后次序。
(二)当前时间参照
当前时间是指说话时间,即现在。以当前时间为参照确定时间先后次序,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构成事物、事件、抽象时间自身的时间先后次序。请看下例:
(42)在年初这一段生意相对清淡的时间里,对上一年的工作,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分析和总结;对下一年的打算,每个人都在琢磨着新的点子。(《人民日报》1995.03.20)
(43)报道说,沙龙身体右侧活动能力和自主呼吸能力都比前一天有进步。(《人民日报》2006.01.11)
例(42)中“上一年”“下一年”对举,都是以当前时间“本年”为参照,确定了“年”的时间先后次序。例(43)中“前一天”以当前时间“今天”为参照,确定了“天”的时间先后次序。
2.2.2.2 时间度量参照
时间度量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时间度量次序的标准。
时间是可以度量的,并且一般是根据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天文、气象而确定度量时间长短的基本标准,如以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计年标准,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计日标准,以月亮盈亏的周期时间为计月标准,现代计时还规定了星期、昼夜、小时、分钟、秒钟等度量标准。(参见李向农1997)时间度量的结果可以体现为时间量的大小,即时间的长短、动作行为的快慢等,这些度量结果可以进行比较,从而可以依据度量结果按升序或降序来排序。例如按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把外国留学生划分为三组,构成序列“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其序数参照就是时间度量。又如按照完成某些计划所需时间长短,把这些计划分别称为“第一个计划、第二个计划、第三个计划”,它们的序数参照都是时间度量。
2.2.3 地位参照
在人的认知世界中,事物、事件、属性都包含了“量”的因素,如空间量、时间量、物体的数量、人对社会的贡献量、属性程度量。同一维度上量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如职称和官衔的高低、属性等级的高低、社会评价的高低。(参见李宇明1999、2000)这些因量的不同而造成的等级地位都可以作为序数参照,本书把这种参照称为地位参照,包括社会衔位参照、属性等级地位参照、属性评价地位参照三类。
2.2.3.1 社会衔位参照
社会衔位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社会衔位次序的标准。社会衔位是各类职称、职位、衔位或社会地位的统称。
人、社会团体、群体机构等在行政、军事、教学、科研、医学等领域中处于有等级差异或层级差异的社会关系中,体现为高低不同的各类职称、职位、衔位或社会地位。汉语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厅长、处长、科长、科员”等反映了职称、职位、衔位或社会地位的高低,有些序数也能反映职称、职位、衔位或社会地位的高低,如“一级演员、二级演员”“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等,都是以职称、职位、衔位或社会地位的高低为参照确定的次序,这些序列以自然数列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来表示人、社会团体、群体机构的地位,在自然数列中越靠前的,表示地位越高或越低,即用“第一”或“一”表示地位最高或最低,“第二”或“二”表示地位较高或较低,依次类推。请看下例:
(44)现为一级编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1995.12.15)
(45)据我驻叙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顾巧巧女士介绍,这次活动共展出25幅图片、10幅窗花、两个大红宫灯,24个小宫灯,4个中国结并配4幅外文说明。(《人民日报》2006.01.23)
例(44)中“一级编剧”是指地位上排在第一位的编剧,例(45)中“一等秘书”是指地位上排在第一位的秘书。这些序数的构成参照都是社会衔位的高低。
2.2.3.2 属性等级地位参照
属性等级地位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属性等级地位次序的标准,包括两类,即时空的等级地位参照和非时空属性的等级地位参照。
时空的等级地位参照是以空间度量、时间度量为基础而确定事物的属性等级地位次序的标准。空间、时间是可以度量的,如空间体积、面积、高度、长度、厚度、深度、时间长短等,度量结果可能会存在量的差异,不同的空间量、时间量在数轴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在人的认知中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比如桥梁在长度上存在差异,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不同的长度在坐标轴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引申为不同的地位,“中国第一长桥、第二长桥”因在长度上分别居第一、第二,空间度量通过隐喻投射到属性等级地位上,从而体现在地位上也分别居第一、第二。又如:
(46)福建省交通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培健说,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24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8.3%,居全国第二位……(《人民日报》2006.01.06)
(47)在剩下的4名中国车手中,日产车队老将卢宁军以3小时33分3秒的成绩暂列汽车组第43名,中国车手徐浪列总成绩第48位,他的队友周勇降至第101位,三菱车队的门光远攀升到第82位。(《人民日报》2006.01.04)
例(46)中“第二位”是以空间大小为基础,隐喻属性等级地位。例(47)中“第43名”“第48位”“第101位”“第82位”都是以所占据的时间量为基础,隐喻属性等级地位。
当然从根本上说,时间度量也源于空间度量,以空间隐喻时间是人类认知时间的基本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时空的等级地位虽然建立在时空度量的基础上,但是时空的等级地位参照与空间度量参照、时间度量参照不同,即前者因时空度量差异而造成地位差异;后者只涉及时空度量差异,不体现地位差异。
非时空属性的等级地位参照是指以非时空属性的程度而确定事物的属性等级地位次序的标准。事物的非时空属性存在程度差异,这些属性都可以用程度副词来度量,如“相当亮、最漂亮、聪明得很、狡猾极了”中,用程度副词“相当、最”作状语分别度量“亮、漂亮”的程度,用“很、极”作补语分别度量“聪明、狡猾”的程度。汉语中非时空属性也可以通过隐喻采用空间度量的方法,把非时空属性的程度数量化,以数量词语来计量,以此突出非时空属性的等级地位,如“一百个满意、一千个放心”“爱有几分、情有几分”,又如“第一好、第二好”。这就是说,部分序数的构成是以非时空属性的等级地位为参照。
序数的构成中,属性等级地位参照是比较客观的程度等级标准。例如:
(48)一盘棋,技术是主要的,心理因素是第二位的。(《人民日报》1995.12.27)
(49)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人民日报》2006.01.09)
例(48)中对决定一盘棋的优劣因素进行地位排序,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影响度的大小,影响越大的,地位越高。例(49)中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地位排序,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排序标准就是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的等级。
属性等级地位参照有时直接在序数表达中表现出来,例如在不同的星星中,存在亮度差异,运用亮度的度量方法,以肉眼的可视程度或天文仪器的测量结果,把不同亮度的星星排序,从而体现属性的等级地位,“第一亮星、第二亮星”就是以亮度等级为参照构成的序数,其中的“亮”代表序数参照的方面。又如:
(50)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总面积2250平方千米,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堵塞古海湾形成的。(马跃《中国国家地理》上册)
上述例句中,“第三大淡水湖”是指在面积上排在第三位的淡水湖,它以空间度量为基础体现出属性等级地位差异,其中的“大”既代表序数参照的方面,也体现了很强的地位评价意味。
2.2.3.3 属性评价地位参照
属性评价地位参照是指确定事物的属性评价地位次序的标准,包括两类,即属性凸显评价地位参照和属性相似评价地位参照。请看下例:
(51)在某机场扩建工程中,他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施工能力,建成了260米长,8米高的“加筋挡土墙”,为战场施工取得了新突破,填补了空军乃至全军机场施工中的空白,被誉为“空军第一墙”。(《人民日报》2006.01.14)
(52)1月26日,沈阳农民工青年的第二家园——“沈阳鲁园农民工青年中心”成立,为来沈务工的青年农民工建了一个“家”。(《人民日报》2006.01.28)
例(51)中“加筋挡土墙”在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非常突出,在其他诸多墙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人的认知中它具有显著性,所以用“空军第一墙”来评价它,此序数以属性凸显评价地位为参照,确定了事物的地位高低次序,这种评价只针对属性最凸显的对象,所以在语言表达中一般不存在“空军第二墙、第三墙”。例(52)中“第二家园”是指沈阳鲁园农民工青年中心,它与农民工的家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像家一样给人温暖,所以用“第二家园”来评价,此序数以属性相似评价地位为参照,确定了事物的地位高低次序,这种评价只针对属性相似的对象,所以在语言表达中一般不存在“第一家园、第三家园、第四家园……”。
属性等级地位参照与属性评价地位参照存在两大区别:
一是前者一般可以用物理、数学、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式测量,参照标准是较为客观的,而后者缺乏或者不依据客观测量标准,而是以一定社会群体所约定的,理论上不受具体情景制约的认知标准为主,它仅与社会群体的认知倾向、思想观念有关,具有很强的主观认定性,一般是对相关认知域中具有显著属性、相似属性的人、团体、事物、动作行为、性状等以排序的方式进行主观评价,主要评价其特点、影响、功能、重要性等。
二是前者所形成的序列包含多个单位,而后者所形成的序列一般只有一个单位(有时有多个单位),其他单位都是隐含的。这是因为后者是通过属性凸显评价和属性相似评价来体现事物的地位等级次序,这两种评价都建立在被评价对象与一般对象的比较之上。属性凸显评价中,只针对属性最凸显的对象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用“第一”体现,而其他对象的排序在语言中不体现,即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三……”。属性相似评价中,存在原型对象与相似对象的比较,认知上把原型对象默认为第一,相似对象则为第二。有时原型对象不只一个时,则相似对象的排序依次往后推,例如原型对象有两个时,相似对象则为第三。在语言中,原型对象是无标记的,所以它的排序一般不在语言中体现,即没有“第一”但有“第二”、没有“第一、第二”但有“第三”等。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地位参照构成的序数,经常用“(第)+数+等/级/流/类/档/品/路/名/位”“第+数+大+N”“第一+N”“第二+N”等形式来表达,如“一等(奖)、一级(文物)、二流(水平)、三路(货)、(排名)第四位、(总分)第五名”“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挑战、第三大公害”“(世界围棋)第一人、(物理科学)第一夫人、(天下)第一奇观、(中国)第一名山”“第二心脏、第二故乡”。
另外,要补充一点,汉语中“(第)+数+等/流/品/路/类”常用于表示社会衔位、属性等级地位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数目大小与地位高低是一种反比关系,即数目越小,地位越高;数目越大,地位越低。(参见陈小明2000)例如(“>”表示“高于”):
一品官>二品官>三品官>四品官
一流学术团体>二流学术团体>三流学术团体
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一路货>二路货>三路货
一类疫病>二类疫病>三类疫病
然而,“数+级/档”比较特殊,它的数目大小与地位高低形成两类关系。一类是反比关系,即数目越小,地位越高;数目越大,地位越低。另一类是正比关系,即数目越小,地位越低;数目越大,地位越高。例如(“>”表示“高于”,“<”表示“低于”):
A.一级警督>二级警督>三级警督
一级智力残疾>二级智力残疾>三级智力残疾
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日语一级>日语二级>日语三级>日语四级
一档企业>二档企业>三档企业
B.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钢琴五级<钢琴六级<钢琴七级<钢琴八级<钢琴九级
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六级地震<七级地震<八级地震
一级风<二级风<三级风
一级一档工资<一级二档工资<一级三档工资<一级四档工资<一级五档工资
上述“数+级/档”中,A、B两组都以地位为参照来构成序数,但排序方式不同,A组中数目大小与地位高低形成反比关系,这是利用自然数列的前后位置从高到低来排列不同地位的对象,位置越靠前,地位越高。B组中数目大小与地位高低形成正比关系,这是利用自然数列的前后位置从低到高来排列不同地位的对象,数目越大,地位越高。
2.2.4 编号参照
为了方便区分事物或者使事物条理化、系统化,有时候可以赋予事物编号,如图书馆给每本书编书号,学校给每个学生编学号。给事物编号时,要遵循一一对应、不重复、不遗漏等基本原则。实质上,在这些原则下编号就会制造区别,即给事物制造了同其他事物区别的标记。因此,编号具有区别功能和分类功能。序数表达式的编号参照包括非命名编号参照、命名编号参照两个次类。依据非命名编号参照构成的序数,不体现空间、时间、地位次序,不具有命名作用,只起区分作用,例如把不同的书编号为“一、二、三……”。依据命名编号参照构成的序数,不体现空间、时间、地位次序,但具有命名作用,能作事物的专名或类名,例如把运动员称为“一号、二号……”。具有命名作用是命名编号参照与空间、时间、地位、非命名编号参照的最主要区别。请看下例:
(53)运动员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从左至右,第一跑道上的五号运动员是纸盒厂的刘莹,第二跑道上的十五号运动员是车条厂的王小兰,第三跑道上的九号运动员是电开关厂的叶明明……(航鹰《明姑娘》,《佳作2》)
(54)我们大二班和陈南燕她们大一班合编为一个班,一起搬到果园边上的一所大房子里。(王朔《看上去很美》)
例(53)中“五号”“十五号”“九号”都是运动员的编号,这些编号纯粹是给运动员一个区别符号,它们并未体现运动员的空间次序、时间次序或地位次序。例(54)中“大一班”“大二班”是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的编号,这两个编号纯粹是为了区分两个班,并未体现两个班的空间次序、时间次序或地位次序。
需要指出的是,命名编号参照经常与空间、时间、地位参照混合。也就是说,有时候命名编号时,可以依据事物在空间、时间、地位上的次序关系赋予事物特定名称,这类编号既体现了客观次序,又赋予了事物特定名称。例如“(沿河路)1号、2号”既体现了街道两旁的房屋或建筑物的空间次序,又是房屋或建筑物的编号,赋予了房屋或建筑物特定名称。又如“(武汉长江)一桥、二桥”既体现了桥梁建设的时间先后次序,又是桥梁的编号,赋予了桥梁特定名称。可见,命名编号参照与空间、时间、地位参照存在混合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混合参照,这在下文将详细分析。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汉语的序数参照系统,下面用图表列出具体类别:
图2.1 汉语的序数参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