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序数范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从序数表达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尚存许多问题,还有很大研究空间值得去探索,这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某种契机。具体而言,本书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汉语的序数表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使数量范畴的研究得到拓宽和深化

高度强调序数表达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地位,扩大研究视野,深化、细化序数表达的研究,使数量范畴的研究得到拓宽和深化,使汉语语法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方面,全面地描写汉语序数表达式,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语义分析,重点考察真实文本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使用倾向性,探讨序数语法表达式在对比性、数量性、序列性、定位性、命名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第一”“第二”的引申现象,并对“第”字序数表达式里“第”的隐现机制、序数表达式里量词的隐现机制进行专题研究。

另一方面,加强汉语序数的跨方言、跨语言比较。不同汉语方言或语言的序数表达式可能不同,但序数是一个典型的认知概念,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反映在语言表达上肯定存在一些共性。以序数语法表达式为重点,进行跨方言、跨语言的比较,有利于更充分地观察汉语序数表达式的特点,揭示其类型和共性特征。

通过序数表达的系统研究,更好地区分序数和基数,在既强调序数和基数的区分,又关注序数和基数的相通性的思路下,建立数量范畴的研究框架,有利于语言事实和规律的揭示,更有利于数量范畴研究的拓宽和深化。

(二)多样性基础上倾向性研究方法的探求

考察语言的多样性无疑是语言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多样性基础上的倾向性情况也是语言研究者应该回答的重要问题。我们主张多样性基础上的倾向性研究,既考察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多种形式,也重视多种形式的典型性问题,而典型性研究也属于倾向性研究之一。本书的基本研究模式是:从句法、语义、认知等角度分析影响序数语法表达式典型性的诸多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评估各类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程度,从而排出典型性序列。这一研究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序数表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一种研究视点的转向,会开创一个新的巨大研究领域,可以为其他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模式。

(三)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实据

汉语序数表达式,尤其是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类别相当多,各形式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和细微差别。本书系统描写、分析、解释汉语序数表达式,并以“第”和量词的隐现为视点,寻找不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差异点和变换条件,进行跨方言、跨语言的比较,对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从对外汉语教学来看,序数表达虽然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但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序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序数表达时出现的类型化偏误。从面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汉语教学来看,许多人对序数的认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对“第”字和量词的隐现机制,对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差异点,都没有明确的认识。本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可以提供参考实据,解决教学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也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汉语的自觉程度。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语言是形式与语义的结合体,学界普遍认识到语法研究中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的重要性,徐思益(1959)、文炼(1960)、邢福义(1992)、陆俭明(1993)等都专门讨论过此问题。形式与语义的结合有两条路径,一是从语义到形式,一是从形式到语义。本书在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相结合的视点下,运用形式与语义互证、定性与定量配合的方法,系统研究汉语序数范畴的表达。首先,采取从语义到形式的研究路径,先讨论汉语序数范畴是什么,它是如何构成的,在此基础上考察序数的表达形式;接着,采取从形式到语义的研究路径,依据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形式类别,讨论它们的语义特征和典型性问题;最后又从语义入手,考察汉语方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并进行比较。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一)确定汉语序数的判定标准。这一标准能够接受形式的验证,能够容纳所有的序数表达式,并且对内具有普遍性,对外具有排它性。我们首先梳理现有研究中关于“序数是什么”的论述,然后结合《现代汉语词典》(2012)和五十万字的语料中以手工方式查找出来的序数表达式,归纳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概括序数的判定标准。

(二)全面描写汉语序数表达系统。利用序数的判定标准,在1400万字的自建语料库中利用电脑做封闭式筛选,然后系统描写序数表达式。由于序数语法表达式在汉语序数表达中占主导地位,所以把研究重点定位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

(三)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认知语义分析。运用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加强序数语法表达式在语义和认知层面的分析和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学理深度和广度。一是对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语义特征和“第一”“第二”的引申现象进行分析;二是对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问题进行考察,建立多级典型性评估体系,利用分层级的评估体系去评估相应层级的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程度,从而排出典型性等级序列。三是以“第”字和量词的隐现为视点,分析不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区分情况及制约机制。

(四)汉语序数的跨方言、跨语言比较。以现有研究成果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进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跨方言、跨语言比较研究,归纳汉语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序数表达的共性特征。

汉语序数范畴研究应该强调三点:一是对外有穷尽性,即确定序数的判定标准后,找出序数表达的所有形式,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内有充分性,即对每类表达式都要加以描写和解释,探讨表达式的语法特点、构成成分的类别、各类表达式之间的区分点,揭示认知、语义、语用诸因素对表达式的影响。三是重点突出,序数语法表达式在汉语的序数表达中占主导地位,只有以它为重点,才能以点带面,把问题引向深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书的研究方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形式与语义互证”,采用形式和语义相结合的方法界定序数、对序数表达式进行系统分类、对序数语法表达式进行认知语义分析。二是注重“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的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既关注序数表达式的不同类别,也考察不同类别使用频率的优先序列、典型性差异。三是重视比较研究,把低层面比较、高层面比较结合起来,力求扩大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