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体潜意识中藏着人类原始的梦
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是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卡尔·荣格提出来的,它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贯穿了荣格的全部理论,是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那么,荣格为什么要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个新的概念呢?到底什么是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与梦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要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我认为,还得从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关系谈起。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而荣格则是瑞士的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自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后,荣格才认识了精神分析学说,了解了弗洛伊德,从此之后,他深深地喜欢上了精神分析并且开始追随弗洛伊德。荣格先后两次去弗洛伊德家登门拜访,弗洛伊德也专门到瑞士看望荣格,并指导其学习和工作。其间,两人书信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他们交流和探讨着许多重要的问题。从1907年开始,荣格与弗洛伊德正式合作,发展推广精神分析学说,时间长达6年之久。后来,两人因在潜意识理论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完全破裂,彻底分道扬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主要来自个人早期生活,尤其是儿童时期所被压抑、被遗忘的、创伤性的生活事件,它们构成了潜意识的主要内容。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不一样,所以,其潜意识当中所存储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潜意识具有个性化色彩和后天的特性。
但荣格不太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经过对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的确含有个人色彩,所以可以称为个体潜意识,但它的存在并非完全从后天中获得,而是有赖于更深一层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经验不是后天生成的,而是先天就存在的内容,并且这部分潜意识内容不是个别人的,而是普遍的,即所有人身上都有的相同的部分,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这种潜意识,荣格将其称为集体潜意识。
荣格多次向弗洛伊德说明自己的研究及发现,弗洛伊德也认识到了潜意识具有普遍的形式和特性,但却一直不公开这一观点,并且仍然赋予潜意识以完全个人的特性。荣格认为,弗洛伊德这么做存在一定的学术偏见,如果他承认了集体潜意识,就意味着动摇了原先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于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就得做一次大的“手术”才能被大家重新认可。这样一来,不仅会动摇弗洛伊德稳固的权威地位,也会引起精神分析学术界的混乱,同时还会打消精神分析爱好者学习和传播精神分析理论的积极性,那将会重创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势头,甚至对精神分析学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弗洛伊德通过维持自己的观点保护了这个学派的稳定性,同时也维持了自己的绝对权威的学术地位。
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发现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整合起来,在不对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伤筋动骨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发现为世人所认同,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所发现的是个体潜意识,处在精神结构的中层,自己所发现的是集体潜意识,处在精神结构的底层,而意识处在最上层。这样一来,两个人的观点就不冲突了,甚至还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荣格还曾经有意模仿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人类的精神结构的方法,他用海岛来做比喻,认为高出水面部分代表意识,水面之下由于潮汐运动而露出来的部分代表个体潜意识,而所有孤立的海岛的共同基础——海床,就代表集体潜意识了。
在后来人看来,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在精神结构理论上就成了集大成者,而弗洛伊德则是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外界会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荣格,也可能会有人用“两人平分秋色”来形容他们在精神分析理论上的贡献。但是,这都是弗洛伊德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永远都要站金字塔的塔尖上俯视群雄,永远认为自己是“一神教”的教主。
说到这里,我们暂时先跳出心理学家们的理论纷争,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集体潜意识,它对我们释梦有哪些启示。按照荣格的观点: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有感情色彩的情绪观念的集团,即情结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性的一面,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则是由遗传所获得的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即原型构成。原型也叫原始意象,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记忆宝藏,一种进化的记忆痕迹,一种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次的凝缩和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历史沉淀,最终被打上了文化和观念的烙印。原型是人类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原型打交道最多的地方不是别处,而是梦。在梦中,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原型打交道,进行深层的精神交流,接受原型的智慧启迪。
比如,凯库勒发现苯环,就是受原型启示。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在车上昏昏欲睡。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到碳链似乎活了起来,变成了一条蛇,在他眼前不断翻腾。突然,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状,凯库勒猛然惊醒。受到梦的启发,他明白了苯分子原来是一个六角形环状结构。在这个梦里,蛇便是智慧的原型。在《旧约全书》“始祖被诱惑”第一节中,“蛇对亚当和夏娃说: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和上帝一样能知道善恶。”事实证明,蛇讲的是真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创世纪·违背生命》)从此,人类不再是愚顽不化的了。人类开始思考,开始自省,开始面对未来。可见,在基督教国家,蛇也是智慧的化身。
图2-2 凯库勒的苯环
图2-3 凯库勒
除此之外,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发现神经冲动化学传递、美国发明家赫威在设计缝纫机针等都是受原型启示才得以突破的。在西方文化中,蛇、国王等是智慧的原型,它们是原始智慧和直觉智慧的形象化表达。而在中国,智慧的原型通常以阿凡提、文曲星、姜子牙、诸葛亮以及得道高僧和仙风道骨的道士为代表来体现。所以,我们也常称这种智慧的原型为智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