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饮食用药中医调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科学认识高血压病,不必恐慌

一、症状越多是否表示高血压病越严重

高血压病的症状虽然多种多样,但症状却不一定能反应高血压的病变程度,一般来说,我们把症状分为早期症状和中晚期并发脑、肾、心等器官疾病的症状。

1.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有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等。

•早期高血压患者症状虽多而且复杂,却只是处于病变早期,通过稳定情绪、合理休息、低盐饮食、控制血压等治疗,血压一般会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2.中晚期症状

•中晚期症状有手足麻木、昏睡、昏迷、抽搐、胸痛气急、不能平卧、贫血、水肿等。

•中晚期血压虽然很高,但症状反而不多,所以千万别以症状来判断病情轻重。当出现心脏方面的并发症状如胸痛气急、不能平卧,脑部并发症状如短暂失语、昏迷,肾损害症状如水肿等时,表示病情已非常严重,必须高度重视。

二、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是不是一回事

虽然连续测3次非同日血压均等于或高于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但高血压并不等于高血压病。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淆,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有些患者需要通过手术使症状得到改善或根治。

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和防止并发症。

三、高血压病遗传的概率有多大

高血压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的人。父母都没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仅为3%;父母仅有一人患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28%;而父母都有高血压的,他们子女的高血压发病率约为45%。

但是,大家并不需要因此而恐慌,因为高血压的发病还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如果平时做好保健,如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坚持运动等,高血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四、高血压患者如何带病长寿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注意精神及情绪的调整,就可以带病延年。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要患上了高血压就无药可治,甚至会导致死亡。那么,高血压患者怎样才能益寿延年呢?

1.日常情绪要稳定

高血压患者不宜在大喜、大悲、盛怒、惊恐的状态下生活,这些情况会使全身血管过度收缩,血管阻力增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及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易发生脑出血。

2.饮食结构要合理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宜多食用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芹菜、山楂、苹果、萝卜、西红柿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能改善脂类代谢,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3.合理用药要坚持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时间有规律地服用药物,但血压不能降得过快、过猛,否则易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反而促进脑血栓的形成。所以,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把血压缓慢降下来,并长期巩固,减少波动。

4.劳逸结合要重视

不宜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要劳逸结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可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全身肌肉收缩,腹压增高,造成血液相对集中于较大血管,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易诱发脑卒中。

五、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哪些

高血压的预后因人而异,不能笼统地说预后非常好或者预后非常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如下。

1.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血压越高,通常预后越差。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患者,多数在半年内死亡,一年生存率仅为2%以下。

•1期、2期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住病情。

2.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预后较差,其病势凶猛,且病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脑卒中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一时激动或过度兴奋,如愤怒、发生突然事故、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患者会立即昏迷,倾倒在地,需及时抢救。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者,可在多年内保持正常生活,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病情常会急转直下,一般5年后会有一半左右患者死亡。

•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计算可以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

•肥胖与降压药数量相平行,超重患者对于降压药物反应明显不如正常体重患者,而且血压难以达标。

3.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如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其对药物的耐受性会大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增多,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不遵从医嘱,不坚持服用药物,乱投医、乱吃药,体重超标不能坚持减肥的患者,长期嗜好烟酒而不能戒掉者,预后也较差。

六、如何预防高血压

1.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心态

血压的升高与情绪有关,所以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避免发火。精神放松有利于血压保持正常。

2.生活规律,爱好以静为主

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血压相对稳定。爱好应选择偏静为好,如琴、棋、书、画等,这样既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又可使血压稳定。

3.饮食易清淡,低盐高蛋白

保持大便通畅防干结。忌食高脂肪食品,因为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是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壁弹性减弱,而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太多是罪魁祸首。所以饮食宜清淡,如冬瓜、花生、赤小豆、芹菜、萝卜、山楂、西瓜、山药、燕麦等。还可适量多吃些醋,对软化血管有好处。少吃肥肉、高脂牛奶、动物内脏、松花蛋、虾等。

4.适当运动,避免过量

血压偏高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如打球、踢足球、爬高山等,剧烈运动增加体内耗氧量,使血压升高,以打太极拳、散步、慢跑为好。

5.节制性生活,以防血压突然升高

性兴奋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血管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所以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对性生活有所节制(在频率和强度上),且应避免不太情愿的性生活,不宜在有症状(如头痛、头晕、眼花)时行房事,特别是舒张压接近或超过120mmHg时。性高潮时所带来的冲动,对神经系统和心肺都是很大的负担。血压的骤升,有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发生脑卒中等意外。

七、血压降到什么状态最理想

血压降低的最适宜水平,应结合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综合判断。高血压病患者药物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有心、脑、肾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组织的血液供应能否满足身体器官的需要。因此,降压的程度和速度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若没有严重并发症者,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140/90mmHg或以下。若病程长,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舒张压不宜降至12.0kPa(90mmHg)以下,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小动脉硬化,一般以收缩压单独升高为主要表现,使收缩压逐步下降至150~160mmHg,并维持在此水平即可。若同时伴有舒张压升高,则宜将舒张压控制在90~95mmHg。如果患者年龄超过80岁,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可以不治疗。

3.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将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对高血压的耐受性较强。

八、高血压危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 血压升高超过200/120mmHg,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时,如不及时处理,进而会发生神志改变、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悸等。重症者会出现抽搐、昏迷、心绞痛、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当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并服用硝苯地平(心痛定)、复方地舍平片(降压乐)、利血平等快速降压药,及地西泮(安定)10毫克。严禁服用氨茶碱、麻黄素等兴奋剂或血管扩张剂。同时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② 脑血栓患者血压增高时不宜降得太低,应保持在150/100mmHg左右,以免血压降幅较大使脑血流量短时间内过度减少,导致病情加重。

③ 从前有过脑出血患者血压再度升高,要防止再次发生脑出血,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尽快将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

④ 冠心病患者血压一时升高时,其血压也不应降得太低,最好维持在130~140/85mmHg,虽然血压过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肌的耗氧量增高,但血压太低时可加重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