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中国城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道路交通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公共安全资源、政务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
一 取得的成就
1.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地区城镇化率差距逐步缩小
1978~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总量达到771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了6.1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这5年,年均增长2028万人。从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提升最快。相比2010年,东部地区城镇化率提高了3.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了0.95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分别提高了5.6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2.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56212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4916万人,增长约33.27%;同期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32520.72平方公里增长到2014年的49773平方公里,增长约53.05%(见图2-1和图2-2)。1978~2014年,中国的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3个。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承载力不断增强。图2-3是2005~2014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我国城市用水、燃气普及率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城市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6%和94.6%(见图2-3)。城市道路、绿地面积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及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等指标均不断提高(见图2-4)。另外,城市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我国先后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它们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
图2-1 2005~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总数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2-2 2005~2014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图2-3 2005~2014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图2-4 2005~201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城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很大进展。2000年,我国开放了县以下城镇户籍;2012年,我国全面开放了农民进入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2014年,我国明确提出了差别化的户籍政策。此外,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政策和工资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他们能够享受的公共服务也得到改善。城乡征用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补偿率不断提高,政府加大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 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城镇化推进速度较快,涉及人口规模较大,相关体制机制改革难以快速跟进,这导致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
1.城镇化粗放推进,资源利用效率低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廉价的土地、能源、劳动力投入,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城镇化进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问题十分突出。城镇化建设过多依赖于数量、规模的外延式扩张,重视数量规模而忽视质量和内涵。从总体情况来看,城镇化建设尚未摆脱粗放型的扩张模式。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建设模式,过分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2.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市病日益凸显
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这导致一些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快速扩大,给城市承载能力带来了挑战,使城市病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社会病。大量人口的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以及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有效的社会治理措施,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社会保障不完善、人口大量失业、住房紧张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的健康发展。二是城市生态病。这是指城市人口的经济社会活动超过了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城市的公共绿地、水资源等出现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
城乡二元体制约束下的城镇化是城乡分割的城镇化,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各种优质公共资源向大城市集聚,这使城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在大城市人口和资源集中的同时,农村的生产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这种城乡分割的城镇化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民进城就业和落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壁垒”。即便是近些年来实现了职业转化和地域转移的进城农民,也很难进行身份的转变和获得城市的社会保障,他们难以被市民化,由此,这就会产生“城市社会二元结构”的问题。虽然广大农村人口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实惠。因此,城乡分割的城镇化,加深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矛盾,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