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总结与展望
本报告坚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针对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的特征,兼顾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同上年相比有所改善,其中,价值管理能力得分高且略有提升,价值分配能力得分较低但提升明显,价值创造能力得分居中略有下降。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成长阶段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导致三项能力均衡程度不同,综合质量评分差异较大。分板块的评价结果表明,主板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仍最低,并且主板上市公司中质量“较好”和“好”的公司减少了。与此相反,中小板和创业板质量结构转好,尤其是创业板这两个质量等级的公司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行业评价结果表明,软件信息行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而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业及房地产业排名居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速放缓和动能转换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压力。
上市公司质量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特征。所谓阶段性,是指经济的法治化程度、股票市场总体发展阶段、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等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外部环境变量,对上市公司质量具有明显影响,使上市公司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标准具有阶段性特征。现阶段,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行为特别是在涉及股东重大利益决策方面的刚性约束偏弱,导致研究者必须在价值链分析思路的基础上,对于上市公司三大能力进行全方位审视,在具体评价标准上要兼顾经营性因素、企业内部制度性因素和行为因素。未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法制体系逐步完备,股票市场监管框架趋于成熟,市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因素的定价能力增强,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关注点将更多集中于经营性因素和行为因素。所谓动态性特征,是指上市公司质量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变化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监管规则、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核心关注点是更好协调大股东、管理层和公众股东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监管规则的约束力和引导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使其在二级市场股份中得到及时反映,利用比价效应和财富效应引导市场更多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减少短期炒作行为。
2017年,对于上市公司质量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的因素并存。正向方面,国内经济增速企稳,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企业减负措施逐步实行,股票市场稳定向好,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财务质量,优化股东关系和公司治理,稳定股利政策。负向方面,由于相应的鼓励性或者禁止性政策欠缺,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阶段性特征,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增长速度可能依然缓慢,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股价维护行动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一些政策面变化对于上市公司质量可能产生双向影响。比如,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严格监管,一方面可能会扼制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泛滥的势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自身质量的成本;又如,限制包括险资在内的机构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新监管规定有可能推出,这对于抑制短期资金炒作上市公司股票甚至危及公司正常管理的行为会有一定作用,但也会降低机构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进而协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积极性。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17年A股上市公司质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方面需要继续在顶层制度设计、市场纪律约束和公众股东维权等领域做出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