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唯物史观逻辑: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改革本质探析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话,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不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还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财富积累,我们通过努力探索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向人民乃至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实力世界排名靠后,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不能不说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1978年之前,任何理论上的突破甚至都被看成异端加以制止甚至打击,坚持了十几年的“左”的思想一直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改革的展开,首要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人们解放思想接受新的事物,这种革命性的转变是相当困难的。30多年来,在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的探索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艰辛而有效的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推动着改革实践的深化。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和实践是相互适应并不断发展的,改革成就的不断取得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中国的理论家和学者对改革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理论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实践的发展呼唤着理论的指导,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继续对改革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实现改革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为深化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工作者们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使命。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68页。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出发,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它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人类发展的伟大工具,指导着工人阶级在推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