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概论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海洋把陆地分割成了一个个“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陆地被海洋分割,海洋自身却连成了一个整体,占据这个星球约70.8%的表面。人类为了认知海洋,以“四大洋”之名连成一个整体的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在大洋跟大陆之间比较浅的水域,我们就把它称作“海”;目前,全球共有54个海。其中,中国有4个海,分别是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几等同于“人类文明史”“海洋文明史”,以及两者的结合。从时间的长度上看,这就是一个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直处在进行时的课题;而在空间的广度上,包含了人类的心理空间、人类的活动空间以及特定的与海洋相关的生产空间。我们认为“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在时间上是历时性地梳理人类与海洋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文明,而在研究所涉及的空间上,则是一个复杂的对象,其既包含了地球物理空间上的四大洋,大洋与大陆边缘的54个“海”以及滨海区域,同时,还包括了人类对该区域的认知、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器物、文化、制度等我们称为“文明”的一切。就物理空间而言,“海洋”应该也是个互相关联着的存在,为了叙述的便利,我们将其分成三个互相联系着的空间。第一,乃四大洋、54个“海”以及这个空间上的岛屿、滨海区域。第二,由于江河与海洋的独特关系,陆地上的“流域”也是本书所研究的区域空间;特别是其入海口,往往就是人类孕育、产生新文明的现场。第三,如果说江河是自然界留给大地的“通道”,由江河、入海口向内陆延伸、渗透的道路及连接起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产地,自然成为本书研究的空间。对于如此“划定”的历史长度、心理空间与地理空间的考察研究几乎不是一个个人终其一生能够完成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做,一者是时代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从以陆地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向以工业制造-海洋贸易为主的社会,中国的经济结构已从传统内向型农耕经济结构转变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这种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型,必然导致政治、军事、外交、教育、法律、伦理、风尚、价值观等社会全方位的转型。社会的变化“直逼”我们从过往的知识惯性中解脱出来,知识体系的更新应该是社会转型的基础。二者乃自己的知识兴趣所然。

海洋对于人类、对于这个星球都是如此的重要,我们需要有多种认识海洋的视野。我们可以从“Ocean”的角度,也就是对作为物理属性的海洋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我们可以从海洋生物的层面、从生命科学的层面、从地球物理的层面等来认识它;同时,更应该从人文的层面也就是“Marine”的层面,从人与海洋之间互动而产生的精神文明的层面来认识海洋。本书关注的就是这样的人类活动过程。人类一旦将自己生活的空间从陆地转移到海洋,与海洋产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思想、文化、审美、制度、工具等,必然有别于人类与陆地互动而创造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