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历史学的实证考察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量化研究、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及灾害学、灾害社会学、灾害经济学、灾害历史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广泛收集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吸收自然灾害史、农业经济史、东北经济史以及清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把理论与实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结合起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全面介绍清代东北地区的水灾状况,探讨清代东北地区的水灾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本书的研究更加深入、准确、细致,更加接近事实。
二 创新之处
(一)内容的创新
首先,拓宽了中国区域灾害史的研究范围。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史研究是中国区域自然灾害史研究中极其薄弱的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西北、华北、华中、华南、东南、西南各省及大江大河流域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史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在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十分薄弱。目前所见的成果只是一些零散的论文,且成果极少,专著至今还没有发现。因此,对东北地区灾害史做专题研究,尤其是对清代东北地区的水灾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能够弥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不足,起到一定的补白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次,扩展了中国区域农史研究的空间。有关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自然灾害打击下的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问题的专题研究更是一块亟待耕耘的学术荒地。东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歉收、农村环境恶化、农民生活艰难等问题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书试图从区域经济史和区域社会史的视角,构建作为重大自然灾害的水灾与乡村经济和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弥补东北农史研究的不足。
(二)理论的渗透
以往学术界对灾害史的研究只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对灾情的描述、对灾害原因的分析等,而缺乏理论上的渗透。本书运用灾害学、灾害历史学、灾害经济学、水灾害经济学、灾害社会学、灾害统计学、灾害管理学等理论来解释清代东北地区的水灾害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