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韵书史研究:《礼部韵略》系韵书源流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宋人对《礼部韵略》系韵书的著录

作为官韵范本,《礼部韵略》在宋代倍受士子青睐,增修增补的次数、种类,刊布流传的范围,远远超过《广韵》《集韵》等韵书。宋人书目大多亡佚,就传世文献来看,著录《礼部韵略》及其增补本或相关韵书的著作共七种,今将各书著录情况迻录如下,必要时酌加案语,略作考释。

一 《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小学类》

1. 《景祐韵》五卷

叶德辉按:《玉海》四十五引《崇文目》云:“《景祐礼部韵略》五卷,丁度等承诏重修。《宋志》同,《晁志》《陈录》作《礼部韵略》。”

2. 《礼部疑韵》二十卷

阙。

二 《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小学类》

1. 《景祐礼部韵略》五卷

原释:丁度等承诏重修(《玉海》四十五)。

2. 《淳熙礼部韵略》五卷

原释:元年,国子监言前后有增改、删削及多解,诏校正刊行(《玉海》四十五)。

子君案:绍兴十一年(1141)黄启宗所增之字,据赵彦卫《云麓漫钞》云:“今附于《礼部韵略》之后,令学者通知。淳熙重刊《韵略》,则分入于逐韵末。”(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53页。

3. 《纂注韵略》五卷

原释:不知作者(《玉海》)。

4. 《互注韵略》五卷

赵士炜按:《宋志》未著录,《四库》有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子君案:《互注韵略》又名《互注礼部韵略》,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载:“《互注礼部韵略·叙》云:‘自庆历间,张希文始以圈子标记,礼部因之,颇以为便。元祐复诗赋,尝加校正,寻又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事始》“郑宋修《礼韵》”条,第15页。是则《互注礼部韵略》非《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明矣,赵氏按语有误。

三 《通志·艺文略》第二

1. 《礼部疑韵》二十卷

2. 《景祐韵》五卷

3. 《礼部韵略》五卷

王洙等修。

四 《郡斋读书志》卷四

1. 《礼部韵略》五卷

皇朝丁度撰,元祐中孙谔、苏轼再加详定。

2. 《押韵》六卷

右皇朝张孟撰,缉六艺、诸子、三史句语,依韵编入,以备举子试诗赋之用。

五 《直斋书录解题》卷三

1. 《礼部韵略》五卷《条式》一卷

雍熙殿中丞邱雍、景德龙图阁待制戚纶所定,景祐知制诰丁度重修,元祐太学博士增补。其曰略者,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

2. 《修校韵略》五卷

秘书省正字莆田刘孟容以《说文》《字林》《干禄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佩觹》《复古编》等书修校。

3. 《韵略分毫补注字谱》一卷

进士耒阳秦昌朝撰,附前《韵略》之后,皆永嘉教授临安钱厚所刻也。窃谓小学当论偏旁,尚矣!许叔重以来诸书是也。韵以略称,止施于礼部贡举,本非小学全书,于此而校其偏旁,既不足以尽天下之字,而欲使科举士子尽用篆籀点画于试卷,不几于迂而可笑矣哉!进退皆无据,谓之赘可也。

4. 《附释文互注韵略》五卷

以监本增注而释之。

5. 《押韵释疑》五卷

进士庐陵欧阳德隆、易有开撰,凡字同义异、字异义同者皆辨之,尤便于场屋。

六 《玉海》卷四十五

1. 《韵略》五卷

景祐四年六月丙申以丁度所修《韵略》五卷颁行。初,说书贾昌朝言:“《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诏度等刊定窄韵十三,许附近通用,混声、重字具为解注。元祐五年太学博士孙谔等言:“韵有一字一义而两音者、有合用而私相传为当避者、有合押而《礼部韵》或不收者。”七月九日附入《韵略》。

2. 《礼部韵括遗》

绍兴十四年十二月己丑,知荣州杨朴上《礼部韵括遗》。

子君案:此书已佚,杨氏所补之字,难以详考。今有当时礼部《看详杨朴〈礼部韵括遗〉状》传世,载王之望《汉滨集》卷五。

3. 《补礼部韵略》

绍兴十一年(1141)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尚多阙漏。

子君案:黄启宗绍兴十一年(1141)上表奏进《补礼部韵略》的表文及礼部看详的结果,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卷首《韵字沿革》有载。黄氏所补韵字,《附释文互注韵略》《押韵释疑》《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魁本足注释疑韵宝》及《古今韵会举要》均有收录。

4.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绍兴三十二年毛晃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5. 《声韵补遗》

张贵谟上《声韵补遗》。

子君案:张贵谟淳熙年间上表奏进《声韵补遗》的表文及礼部看详的结果,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卷首《韵字沿革》有载。

七 《宋史·艺文志一》《宋史》为元人所修,其时宋人官私书目大都存世,它们应是元人修《宋史·艺文志》的重要依据,故将其一并列入,以考宋人对《礼部韵略》的著录情况。

1.丁度《集韵》十卷,又《景祐礼部韵略》五卷。

2.张孟《押韵》十卷。

3. 《淳熙监本礼部韵略》五卷。

4.刘球《隶韵略》七卷。

原释:淳熙二年刘球撰,集石刻隶字为之。

子君案:《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小学类》作《隶韵》十卷。今有影宋石刻本传世,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是书实为一部汉隶字形字典,以楷体为字头,计收三千二百七十五字,按206韵编排,字头下注《礼部韵略》反切。辑录两汉以来庙碑、墓碣、遗经残石、镫、钲、盆、镜等上的隶字,并分别注明出处。卷首有嘉庆十五年(1810)冬十二月八日翁方纲《重刻淳熙隶韵序》、董其昌题识及淳熙二年(1175)刘球所进表后幅两页,卷末附翁方纲《碑目考证》《〈隶韵〉考证》。此书在《礼部韵略》研究中有一定价值,可据其考订《礼部韵略》切语。另,宋代此类古文字典中,北宋杜从古宣和元年(1119)撰成的《集篆古文韵海》,小韵首字、小韵次序、韵字次序等亦基本按《礼部韵略》编排丁治民先生认为“各卷韵目用字及次第多依《广韵》,各韵内单字则主要依据《集韵》次序排列,不同于《集韵》把真轸震质/谆准稕术、文吻问物/欣隐焮迄、痕很恨/魂混慁、寒旱翰曷/桓缓换末、歌哿个/戈果过等韵中个别小韵开合混置。”(丁治民:《〈集篆古文韵海〉校补说明》,《集篆古文韵海》,中华书局,2013,第95页)此说法似可商榷。,可资参考。

5. 《纂注礼部韵略》五卷。

以上所列《礼部韵略》及其增补、递修本或相关韵书共十六部,大多久已失传,今结合宋人著录考察可知者,按其特点粗略分为五类。(1)《礼部韵略》的不同版本。《礼部韵略》是诗赋取士不可或缺的权威工具书,两宋各朝在使用中不断增订完善,由国子监统一刻印颁行。宋人书目著录了几种不同的《礼部韵略》版本。如《景祐礼部韵略》《礼部韵略》《淳熙监本礼部韵略》等。(2)修校《礼部韵略》韵字。监本《礼部韵略》收字的原则是“字画以有篆文者为正”。(宋)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卷首《校正条例》,宋理宗年间建阳刻本。但实际上《礼部韵略》收有相当数量的异体字、俗体字,宋人在笔记中不断对此表示不满,于是有人专门对《礼部韵略》所收之字进行规范,如《修校韵略》《韵略分毫补注字谱》等。(3)增补《礼部韵略》韵字。《礼部韵略》仅收九千多字,不少“经传正文内字,举人所常用而见行《礼部韵》有不收者”。见真福寺藏本所附《元祐庚午礼部续降韵略条例》,《附释文互注礼钟韵略》所附《元祐五年七月十日牒文》亦载。因此不断有人对其进行增补,如《礼部韵括遗》《补礼部韵略》《声韵补遗》《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4)为《礼部韵略》增加互注、注释。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校正条例》云:“字有互注最关利害,字有重音,因互注而后知。”于是专门为《礼部韵略》异读字圈饰墨围或为异读字互注切语及又音所在韵部的著作相继问世。如《互注韵略》《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5)详辨《礼部韵略》字同义异、字异义同韵字。《礼部韵略》“音画训释屡更雠订,有疑尚缺”。(宋)欧阳德隆:《押韵释疑》卷首嘉熙己亥孟夏中濣邑子庄端孙《序》,南宋嘉熙三年禾兴郡斋刻本。有人对这些问题集中讨论,分辨疑似,汇成一书,作为《礼部韵略》的辅助性材料供举人应试之用,如《押韵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