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4辑 总第25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哲学智慧

毕京京毕京京,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光辉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鸿篇巨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拓展新视野、迈入新时代、扎根新实践、指导新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所在,其光彩夺目的宏阔哲学视野、严谨哲学逻辑、深刻哲学思维、创新哲学观点,是照亮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理论灯塔。

一 贯通新思想的理论精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和发展新鲜经验的结晶,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滋养,其理论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一)用马克思主义观察21世纪的中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历史发展到今天,打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关键之门”的哲学钥匙是什么?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哲学机理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哲学意蕴是什么?根本要义就是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说的,认识论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上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统一起来,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结晶,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就是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二)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贯穿着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没有变”与“变”的有机统一

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实际出发,既要牢牢把握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又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看到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时代”是基于我国客观实际和时代特征做出的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一脉相承,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一是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是新挑战。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贫富差距的社会危机、资源透支的生态危机、腐败猖獗的政治危机、理想缺失的信仰危机一度逼近。机遇与挑战相伴,成就与问题并立,希望与困难共存,信心与焦虑同在。这就要求我们党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开时代新局。三是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新变局。世界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我国由大向强,阻力压力陡然上升。五是新征程。我们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这些,都是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情依据和时代依据。

(三)科学回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贯穿着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与推进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先后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远比其他国家更多、更严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接续深化探索和解答上述三大基本问题基础上,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的新特征,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战略性、前瞻性、突破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蕴含着重大理论创新,又体现着重大政策指导、实践举措创新。比如,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方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从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实现了高度系统性、完整性、继承性的理论创新,贯穿着继承前人与超越前人的有机统一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才能引领中国开启新征程,创造新辉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时代”“观国情”,“观初心”“观使命”,“观目标”“观方略”,形成了具有高度系统性、完整性、继承性、创新性的思想体系。这一重要思想体系,为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哲学武器;为继续解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难题,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提供了哲学钥匙;为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哲学智慧。

二 里程碑意义的哲学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结合新时代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论视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以不忘初心的崇高使命,厚植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哲学底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世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砥砺奋进的高远情怀,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展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境界。这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以更高的境界、更好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前进,创造无愧于时代伟大成就的根本动力。

(二)以矛盾分析的辩证方法,丰富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理论内涵

人们对一个时代提出的认识、做出的研判,是由这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性质决定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哲学层面上看,它把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把握了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把握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把握了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又一次历史性深刻揭示,振聋发聩,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的大政方针必须据此做出重大创新,全方位转到更加注重平衡和充分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更加注重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上来。

(三)以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拓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政党与群众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中国、发展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唯物史观关于政党与群众、政党实践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相互关系,着眼于共产党执政规律,从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观、群众观的高度给予了明确回答。这一重要思想,从不同侧面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基本价值追求,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强烈,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表面上高歌猛进、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人民就会满意。这是因为,这种发展如果与人民诉求相割裂、相背离,同样会招致政治风险,造成颠覆性的历史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立场”“民心”,强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共享感,要求“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以知行合一的实践魅力,升华了践行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他讲的“知行合一”,既蕴含着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基本价值指向,又蕴含着深邃的治国理政实践智慧,体现着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他号召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知行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其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和本质内涵。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内在逻辑蕴含着“知行合一”的哲学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系统实践;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大思想和基本方略、行动纲领和战略部署的有机统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顶层设计到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从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党的领导和人民中心的主体地位,都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都是党的思想路线时代内涵的理论升华。

(五)以问题意识的鲜明导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和实践方法论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第289~290页。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839页。问题内化为矛盾,矛盾外显为问题。新时代中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问题交织、叠加呈现。问题是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逻辑和现实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问题意识的机理:“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他要求“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方针政策的起点,从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和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把准政策基点,合理设定预期,把政策建立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之上”,从而使我们党在新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是“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内容中最具灵魂性的东西;世界观方法论是“根”,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运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世界观方法论是“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历史演进一脉相承的东西。只有把握住“魂”“根”“脉”,才能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时代真谛。

三 新时代哲学的实践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承载新时代伟大梦想,在矢志奋斗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党的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这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动力。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份历史使命,在96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我们要矢志永远奋斗,在新时代引领、推进建设改革发展中勇于担当、自觉作为,以新的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和工作业绩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融汇新时代执政智慧,在增强本领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八种执政本领,首先是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中,要求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些思维方式,都是哲学思维的具体方式。我们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知识,广泛学习古今中外思想家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哲学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势任务的阐释、对矛盾问题的处理令人豁然开朗,对战略的谋划、布势与进取使人敬佩敬仰,“大棋局”了然于胸、“先手棋”占领先机、“妙手棋”扭转乾坤,展示了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是我们增强本领的光辉典范。

(三)展现新时代宏阔格局,在拓宽视野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新时代既面向中国,也面向世界;既为了人民,也关注人类。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前,我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胸怀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总揽全局、前瞻远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情怀。

(四)直面新时代矛盾挑战,在伟大斗争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当前,我们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伟大斗争是解决矛盾问题的锐利武器,是应对考验与危险的根本手段,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的战略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伟大斗争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念。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五)秉持新时代政治清醒,在保持定力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九大要求我们,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政治定力,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必须自觉维护核心,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政治定力,必须始终保持理论清醒、政治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这是信念笃定与忧患意识同在的唯物辩证法。对已有成就,我们自豪,但不要自满;我们自信,但不要自大;我们自尊,但不要自夸。保持清醒,还要反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假把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