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代中国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各民族,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一直占极高的比例,因此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崇拜与信仰遍及古代历史文化的诸多领域。农业祭祀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祭祀的主体,作为国家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王权的象征,也是追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更是古代先民企盼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大获丰收的精神寄托。中国古代农业祭神活动极其兴盛,从官方到民间无处不在。在官方,历朝历代都举行着极其隆重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宗伯诸官,无不虔诚、专注。而在民间,几乎无村不建土地庙,无家不供祖先神,春秋两季还有各种民间祭典,以促农种,以报秋实。民间的祭祀活动,历史学家及民俗学家多有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书主要关注商周秦汉时期国家农事祭祀礼俗的源起,重点考察先民为求农业丰收而寻找到的精神寄托——农业保护神的原始形态和早期状况,挖掘古代神祇身上附着的农业神性,并探究诸神农业神性产生的思想根源、原始形态及演化历程。
商周秦汉,即商代、周代、秦代和汉代,为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王朝。神祇,又可称为“神灵”,即人们在宗教信仰领域建构起来的,一贯受到崇拜而接受祭祀的,具有一定形象、性质和意志,且能影响或主宰物质世界的精神体。神性,即神祇的属性和权能,在宗教世界中,神祇往往被认为是掌握权能的异己力量,神祇在受到祭祀之时,常常因具备特殊权能而被人赋予特定的期许,因而便拥有了相关神性。“从科学的宗教学来看,神灵是人的创造,神性则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异化。人总是按照人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去构造神灵的神性,一般也是按照人自己支配和操纵自然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可能和需要,去设想神灵所拥有的权能”,而且由于各民族因所处时间、空间及条件的不同,神祇的神性有着不同的类型,又因祭祀目的与期许的不同,诸神神性不尽相同,学界通常以神灵观念的类型来区分神性类型,通常归纳为“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高位神或至上神、绝对惟一神”。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商周秦汉时期,诸神的神性展现出较为复杂的情态,有的神祇其神性较为单纯,仅具有单一神性,但多数神祇的神性并非单一,往往具有多重神性,神祇的多重神性又决定着在受祭过程中,神祇被寄托着多重具有浓厚功利色彩的期盼,挖掘出复杂神性的构成元素,并从祭祀礼仪与歌诗等环节中归纳神性特征,有助于认清商周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明辨诸神神性的有效途径,即考察神祇受祭的宗教祭典,通过探究宗教祭典中神祇所具有的神权,以及剖析宗教祭典中神祇被赋予的期许,便可揭示诸神的神性特征。
本书所探讨的农业神性即神祇具有农业神的属性。按照文化学和宗教学的说法,农业神具有影响农业的属性和功能,是农业生产的原始创建者或职能主管者,应属于职能神一类,按照这种神祇归类的方法,神农是最为典型的农业神。毋庸置疑,千百年来神农一直作为农神而受到民众的尊奉,但我们所论及的“农业神”是从广义角度出发的,并基于神祇具备多重神性的文化观念。我们所探讨的“农业神”,并非仅具有农业神性这样的单一神性,而是农业神性为神祇多重神性中的一部分,有如社稷之神,是土地神,是祖先神,也是国家保护神,可以归入自然神,可以归入祖先神,也可归入职能神,虽然神祇司掌的职能遍及多个领域,但认定其属于“农业神”则必须寻找到他身上附着的农业神性。对于神祇农业神性的确定,需要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先民认定该神祇在农业生产领域具有威灵,二是先民对其祭祀之时有着较为鲜明的农事期许。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宗教信仰具有一定功利化色彩,这与西方传统宗教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差,而落实在信仰领域,则表现为泛神信仰,即对各种神祇有所敬畏以至祭拜,有的不问来由,有的仅凭需要,普通百姓甚至进入道观跪拜而口中念叨着阿弥陀佛。无论是国家祀典中建立的祭祀体系还是民间仪式形成的祭祀体系,都存在着神祇神性的多重化,《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构建的天神、地祇、人鬼三大系统的神祇,在祭祀中往往有所交融,人们向天神祭祀祷告,既希望家人安康,又希望降雨止涝而消除灾难;人们向祖先跪拜祷告,既希望子孙兴旺,又希望风调雨顺而五谷丰登——在祭祀中,祖先神、自然神经常合二为一,而且许多神祇具有强烈的农业神性。考察神祇的神性,丁山先生在其名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一书中精辟地归纳为“必先自宗教祭典中剖析他们各个的神格”,诚如丁山先生所言,只有以这样的标准去考量,才能厘清诸神的神性,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传统祭祀文化。李零先生在归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系统研究时也有这样的强调:
研究古代神话传说,首先得弄清它的角色系统,即神物和人物的系统。一般印象,神话传说都是随意编造,支离破碎,但实际上,它是以祭祀对象作背景,并不是随随便便,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从理论上讲,只要我们能够发现古代的祀典,就有可能复原其系统。
中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在由原始农业逐渐走向文明的历程中,形成各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祀礼俗,在祈求风调雨顺、大获丰收的农事祭祀中,自然要祭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神祇。由于商周秦汉时期极其重视祭祀,所以文献记载受祭诸神数目庞大,最多时甚至达到几百人。关于商周秦汉时期的祭祀体系,按照《周礼·春官·大宗伯》的说法,可分为三大系统:天神、地祇和人鬼,后来学术界多沿袭此说法。这三大系统规模宏大,涉及神祇数目繁多,文献所载的商周秦汉时期具有农业神性的诸神可谓名目繁多,兹粗略汇总如下。
拥有农业神性的诸神神名表
必须强调的是,在诸神的神性中,农业神性所占比重和分量不能一概而论,神农、后稷等神祇的神性中,农业神性占主要地位,而在至上神、日、月、星辰、风、雨、雷、云、山林川泽等诸神的神性中,农业神性仅仅为其神性的一个方面,是其二重或多重神性之一,但农业保护神的色彩却真实地附加在众多神祇的身上。历史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因为具有农业神性而在农业祭祀中被祭祀的诸神,传世文献《山海经》、《尚书》、《诗经》、“三礼”、《大戴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正史的《郊祀志》及《礼乐志》、典章制度专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以及出土文献都有记载,本书的任务即对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的商周秦汉时期的神祇进行梳理,并从农业神性的角度对诸神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