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特色和创新之处如下。

(一)基本思路

(1)充分掌握国内外“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的各种论说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以此展开与各种观点的积极而有效的对话。当然,对话的前提是理解和把握对方的立场而又不丧失我们的立场,同时对双方的立场和观点都应保持高度的批判性。

(2)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把握和对马恩经典文本的细致解读,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存在着“对立”、“差异”、“差距”,讨论两人思想区别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3)坚持“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的“主体自觉”和“方法论自觉”,探索坚持和确立“问题”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中国问题”和“中国视野”,从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形态”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论证确立科学“统一论”方法论取向的正当合理性,对把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置于现代西方哲学的框架内讨论,从而把二人的思想关系定位于新旧唯物主义之“差别”、“差距”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合理质疑。

(4)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准确把握其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所起的“桥梁”、“解放”作用,并由此确立讨论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现代西方哲学转型之异同的基础。

(二)基本方法

坚持以自觉的中国“主体立场”和科学的“统一论”方法论取向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具体如下。

(1)“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既注重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在理论逻辑层面的区别,更注重考察这种区别与他们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中形成的不同分工与侧重点之间的关系。

(2)诠释学方法。强调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展开“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同时也要承认,文本的“客观意义”是在读者、作者、文本之间对话中历史地生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解读,既要探究文本在其形成时期的历史语境中的客观意义,也要承认解读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现实语境赋予文本以新的意义的正当合法性。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原始意义与读者的新解读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是相当必要的,以尽可能避免以读者的新解读僭越文本的原始意义从而误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关系。

(3)比较分析方法。对各种国内外马克思恩格斯关系论作比较,分析辨别其借以立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诉求,以为本研究扬弃旧观点提出新观点的基础。

(三)特色和创新之处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细致解读,辨析“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性质,揭示其“统一”的方面与“差异”的方面各自对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强调“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的“主体自觉”与“方法论自觉”,辨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在不同语境下讨论“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实质,指明所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由时代背景、社会生活条件、解读语境和认识水平的变化特别是由于解读主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我们的问题”,并非“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问题”。强调欲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而坚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立场上就不能轻易苟同于以肢解马克思主义为目的的“对立论”,而是要坚持更为基础与重要的“统一论”方法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