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舞蹈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精神文化生活极其丰富的民族。而且,除了我们在上文谈到的精神文化生活之外,还有非常优美、雅致的民族舞蹈。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鄂温克族传统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天鹅舞、篝火舞、狂欢舞、努该里舞、彩虹舞及萨满舞等。其实,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与他们的狩猎生产活动有关的舞蹈,如熊舞、野猪舞、驯鹿舞,以及同他们的畜牧业生产活动有关的骏马舞、挤奶舞、牧羊舞、顶牛舞等。下面以天鹅舞、篝火舞、欢乐舞及萨满舞为例,谈谈鄂温克族的传统民间舞蹈。
1.天鹅舞
鄂温克族的“天鹅舞”源于早期的一则传说。据说,在伊敏河的源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湖边生活着许多的天鹅,这些天鹅每当春天大地回暖的时候,就从南方千里迢迢飞回老家,在湖水边生儿育女,然后每当严寒的冬天到来之前,他们带着新生天鹅离开家乡飞往南方。生活在伊敏草原的鄂温克人从不猎杀天鹅,也不去动它们的宝贝蛋,反过来还保护天鹅和它们的孩子。结果,伊敏河源头湖水上的天鹅越来越多,变成这里的一个美景。那时,就在那美丽的湖水边生活着一家鄂温克族牧民,那家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儿,小女孩自懂事起就知道要保护湖边的天鹅。这家人经常把受伤的天鹅抱回家,为它们包扎伤口、治疗伤痕,因此和天鹅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关系。有一天,小女孩在湖边正在和天鹅玩耍时,一只狡猾的狐狸乘虚而入,偷偷跑过来把正在养育两只小天鹅的天鹅母亲杀死吃掉了。小女孩因此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把两只小天鹅抱回家里精心养了起来,到秋天时那两只小天鹅已经长大,而且被小女孩养得又白又胖,等到北国冬天的严寒到来时两只小天鹅就随着其他天鹅飞向了南方。这一年冬天,小女孩的父母和族人都被外来的强盗杀死了,小女孩骑上白色神马躲进山林才幸免于难。小女孩在白色神马的帮助和照料下,平安渡过了寒冷的冬季,迎来了温暖的春天。这一年的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两只天鹅听了小女孩的苦难遭遇,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从此,它们每天从湖水里叼来鱼虾,从山林里采集美味的野果和野菜送给小女孩。也是在这年的冬季到来之前,两只天鹅让小女孩骑在身上飞向了南方,再也没有回到伊敏河边美丽的湖边。从此往后,人们为了怀念美丽的小女孩和两只美丽的白天鹅就编了天鹅舞。或许正因为如此,鄂温克族的天鹅舞动作十分优雅、柔美,常常使人感动得流下眼泪。跳天鹅舞时,舞者的两腿自然地屈伸,双臂柔软地收缩和伸展,表现出天鹅的各种姿态。当双臂略收时,手腕又随同上翘,有时双臂平伸向前扇动,有时上伸扇动,同时也表现出天鹅美好的内心世界。天鹅舞一般由三人跳,一人扮小女孩,两人扮两只小天鹅;有时也由一男一女合舞或一些人群舞。他们跳天鹅舞时,还要发出“给—咕!给—咕!”的叫声。在早期,表演天鹅舞的人,身上要穿用天鹅毛专门制作的羽毛舞蹈衣,头上还戴用天鹅羽毛做的帽子,所以跳天鹅舞的人看起来特别像天鹅,跳的天鹅舞也十分逼真。
2.篝火舞
鄂温克族把篝火舞也叫集体舞或圆圈舞,篝火舞也是他们传统的民族舞蹈。早些时候,鄂温克人经常在劳动之余,或节假活动时,在晚饭后聚到一起点燃一堆篝火,围着篝火跳起舞来。参加者一般都是成年人,小孩子们不参加,一般情况下本村寨或本姓氏家族的人都会参加,而且要围着篝火手拉手围成一圈来跳。大家喜欢边唱边跳,有时也由一人领唱大家跟着一起唱跳。据说,篝火舞曾有过极其优美而复杂的腿部动作,后来这种腿部动作越来越少,至今仅剩下三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其中,第一种是按照舞曲音乐表演走式舞步,是一种欢快、柔和并有极强节奏的腿部舞蹈动作。表演者手拉手围成一大圈,第一步先迈左脚,第二步右脚踏于左脚前,在身体向圈里扭动的同时,左脚又做出走步的动作,如此反复地沿着顺时针方向边舞边绕圈;第二种是跳踏行步舞,从右脚开始向左跳踏行步舞,同时左腿交叉伴随而舞,每当左脚跳落地时,右腿屈膝并自然向前抬伸。跳这一动作时,手臂必须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而要双双伴随歌曲节奏顺时针方向跳踏行步而行;第三种是跳快步舞,是带有激烈、快节奏、疯狂色彩的快步舞,也是强节奏的脚步功夫舞。跳到即兴时会出现前俯后仰的夸张舞蹈动作;每当右脚踏地身体前倾时,手臂略向后摆,同时将头部伸向篝火的方向;当左脚踏地右脚离地时,上身又夸张地表现出向后仰起的舞姿,此时为了平衡身躯手臂要向前伸展。全体舞者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跳舞的节奏伴随舞蹈歌曲逐渐加快,进而一步步将气氛推向高潮。在整个跳舞的过程中,点燃的篝火不仅不能熄灭,还要伴随舞蹈动作的不断加快而越烧越旺。对此鄂温克人解释说,篝火烧得旺不旺直接影响舞者的情绪和心情,篝火烧得越旺,舞者的兴奋点越高,跳篝火的兴趣就越高。总的说来,篝火舞纯朴自然,至今仍为鄂温克人喜爱。篝火舞一般都是在夏季或冬天的大型节日活动及信仰活动中进行,像春秋青黄不接的时候或防火季节就不跳篝火舞。毫无疑问,这跟鄂温克族强烈的环保意识有关。
3.欢乐舞
欢乐舞也是鄂温克族早期广为流行的一种舞蹈,舞者主要由妇女组成,并且是妇女的集体性舞蹈。人数可多可少,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妇女一起跳。欢乐舞动作简单,学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几乎所有的鄂温克族妇女都会跳。这种妇女自娱性的欢乐舞,她们叫努该里(nuhaili)、鲁日该楞(lurgeilen)或阿罕拜(ahanbie)等。实际上,这三个词均包含有“快乐”“欢快”“兴奋”“高兴”的意思。跳这种妇女舞时,舞队前有一人领着跳,其余舞者一个接一个地紧随其后,边跳边伴随舞步节奏一起反复呼出带有些乐音的“阿罕拜”“德辉打”“达罕”等词语。欢乐舞动作敏捷、干净利落、刚健有力、节奏感强。基本动作为右脚跟落地后脚掌前部踏着地移动,左脚也随右脚有节奏地踏着地移动。随舞蹈节奏踏地的脚不固定于一个点,也不固定于某一个脚,而是随舞蹈进行的方向可以变换。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跺步的舞蹈动作,即左右脚交替跺舞,配以变化多样的手势和舞蹈词语,当跳到即兴时,别有情趣。独具特色的舞姿中,还有“瞭望”“戴耳环”等柔和的妇女舞蹈动作。其中,“瞭望”的舞蹈动作里,有一只手自然下垂或反叉腰,另一只手的手掌齐眉做出遥望远方的舞姿。在跳舞过程中,两手可以换着展示“瞭望”的舞蹈动作,脚下协同手的动作表现出跺步的舞姿。“戴耳环”的舞蹈,有全蹲蹦跳的动作,还要两手交替做一手叉腰一手揪耳的舞姿。再者,欢乐舞主要靠特定的舞蹈歌曲,以及有节奏的舞蹈语言来完成。后来,善于创造和喜欢跳舞的鄂温克族妇女,在欢乐舞的基础上创作了美妙的彩虹舞。
4.萨满舞
有关萨满舞在前文也谈到过一些。从某种角度来讲,萨满舞或许是鄂温克族最古老、最传统的舞蹈之一。萨满舞的舞姿应该源于鄂温克族所崇尚、膜拜的各种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现象等。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从萨满舞生动夸张的舞姿中,看到不同动物展现的自然、优美、强劲、有力的动作。所以说,萨满舞舞蹈动作中有暴风骤雨、雷鸣闪电、江河翻滚、山岭震动,以及虎熊咆哮、鹰雕飞舞的场面。萨满舞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鄂温克萨满舞的基本特点为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劲不大,步伐多为走步、回旋和蹦跳几种形式。舞时,边击神鼓边念唱祷词或诗化了的咒词。萨满舞多为模仿熊、鹰、野猪等动物的各种动作,有神鹰展翅、黑熊攀绳、天鹅腾空等动作。这些简单、质朴的舞蹈动作表现了鄂温克族信仰世界丰富的情感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早期表达复杂多变的内心及其情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总之,萨满唱诵的神歌融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因此说,鄂温克族萨满神歌是他们古老而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展现了鄂温克族早期信仰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与诗歌文化的远古结构及内涵。
鄂温克族有着悠久历史的歌舞文化有极强的生命力、感染力、穿透力,人们不仅能从中感受生命的顽强、坚毅、超脱、无私、奉献、快乐与美好,同时也能够感受人生经历的艰辛、曲折、磨难、痛苦与悲伤,更加可贵的是舞蹈能够使人感受人和自然亲密无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深度交流及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信仰。比如说,像篝火舞即是源于他们的火神崇拜,并用艺术夸张形式展示了信仰思想的有形表现。在鄂温克人的信仰世界里,火是自然万物中最为高尚而纯粹的神灵,因为有了火才有了水,有了火和水才有了万物生灵。所以,鄂温克人崇拜火,进而崇拜太阳和阳光。他们还坚定地认为,如果不崇拜火、太阳、阳光及他们的神灵,那么火神就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鄂温克人的信仰,对火有至尊的膜拜,并且还在生活中对火或者说对火神形成了许多艺术表现形式,以此来表明对火的祭礼和信仰。
在鄂温克人信仰意识里,火和太阳时常相提并论,正因如此他们把“篝火舞”也叫“太阳舞”。所以,深夜天冷的时候,想起太阳和太阳的热量,就会点燃象征火神和太阳神的篝火,然后为其信仰的火神和心中的太阳翩翩起舞。到时候,村落中所有人手拉着手形成一个圆圈,按照太阳运行的方向移动性地载歌载舞。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篝火舞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表现出了鄂温克族对于火神及太阳的无限崇拜,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自然、豪迈、超脱的情感。除此之外,鄂温克族的舞蹈还有“野猪舞”“熊瞎子舞”“黄羊舞”“骏马舞”“斗牛舞”“风暴舞”“草原舞”等。这些舞蹈都源于他们的生活,充分表现出鄂温克族“万物有灵论”的信仰及自然崇拜,以及以此为内涵的自然而优美的舞蹈艺术世界。他们的这些舞蹈,以模仿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自然物、自然界生命的动作情景为题材,其中洋溢着强健、刚劲、自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鄂温克族的舞蹈总是和歌声融为一体,他们跳舞时总有歌声相伴。总的说来,鄂温克族舞蹈是反映其传统生产生活以及情感世界的一个特殊方式。在表现一种豪迈、大气、潇洒、坦然、刚毅、超脱性格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乐观、自然、平和、宁静的人生情调。对此,他们的解释是生活在草原的鄂温克人,欢聚的时光显得十分宝贵,所以每每相会大家都很开心就会没完没了地唱歌跳舞,相互诉说离别后的酸甜苦辣,诉说对未来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