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波尔多——记我的留法时光
对许多人来说,法国是一种憧憬,一种向往。对我来说,法国从来都是一个梦,更准确地说,巴黎从来都是一个梦。我曾无数次想象,有一天自己能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喝咖啡,在卢森堡公园漫步,在塞纳河畔吹风,在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朋友们闲谈……所以,当我终于实现自己自高一以来唯一的梦想——进入武汉大学法语系学习,并得知大三那年有机会赴法国交流学习时,天知道我有多么欣喜若狂!稍有遗憾的是,在系里的统一安排下,我和其他九名同学被派往米歇尔·德·蒙泰涅-波尔多第三大学学习(后文简称“波尔多三大”),没能去成巴黎,而是到了法国南部的安静小城和红酒圣地波尔多,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
令人崩溃的文学课
初到波尔多,我首先面临的是选课的问题。虽然我是在大三时出国,但在国内两年的学习中,我所掌握的只是法语的基础用语和语法规则,所以不敢随意选择那些过难的、对法语水平要求过高的课。于是,我避开了大三的课程,转而加入大一学生的行列。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大一的课程也并非如我想象中那般简单。
法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像巴尔扎克、雨果这样的文豪,他们的作品都很吸引人。所以来到法国学习法语,我自然要选一门法国文学课,了解法国人是怎样研读自己国家的文学著作的。于是,在第一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学分高达九分的法国文学课。授课教师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起初,她对我这位外国学生的到来感到很欣喜,也很欢迎我选修这门课。但在上过几次课后,她开始劝说我放弃这门课程。原来,最初她看我敢选这门课,还以为我的法语水平很高,后来才发现我的法语水平远未达到这门课的要求。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门课竟这么难。
在国内学习期间,我们每周都有两次外教课,所以我对全法语的教学并不担忧。但到法国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外教在中国学校教书,自然会考虑中国学生的接受程度,无论语速还是用词,都尽量贴近中国学生的法语水平。所以在国内上外教课,我会觉得毫无压力。可到了真正的法国课堂,我却发现自己只能听懂一半,上课变得非常吃力。每当老师提问我都很紧张,生怕她会点到我。回答问题时,法国学生总是侃侃而谈,我却连问题都听不懂。一开始,老师把我的紧张理解为羞涩,但在我交过两篇文学评论的作业之后,她才终于了解到我的真实水平。
在法国,无论作业还是考试,都以20分为满分,12分为合格,14分为优秀。而我交上去的作业,分数只能在4~5分徘徊。老师会给我写很多评语,但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看不懂。我洋洋洒洒写了三四千字的文章通篇都被打上了问号,熬了几个通宵写就的书评却完全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这着实让我备受打击。更让我郁闷的是,老师竟然找到我,“恳请”我放弃这门课,或者先选修一门语言课,打好法语基础再学法国文学。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好在那个学期学的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我都能找到对应的中译本。在之后的课程中,我只好先在课下看一遍中文版,再去研读法语版。尽管每次写完书评我都要修改至少五遍,但看着分数渐渐提高,我还是觉得很开心,庆幸自己没有轻易放弃,而是用刻苦和坚持赢得了老师的认可和肯定。
同学你在记什么?
刚开始到法国上课,我就发现了一个“奇观”:在长达两小时的课堂上,每个法国学生从头至尾都在埋头写字,几乎从未停笔。每堂课上皆是如此。一周之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向一位同学问道:“老师上课既没有PPT,又没有板书,你们究竟在记什么?”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来他们是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对此我很惊讶,可他却说这是法国学生自上学以来就保持的良好习惯。他还奉劝我最好也这样做,因为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准备考试,这样做都很有帮助。对我来说,这无疑又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学语言的同学大概都体会过听写的痛苦:听了半天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又记不全。即便是在国内做听写语速不快还有停顿的情况下,我还常常叫苦不迭,更何况是在真正的法国课堂上呢?不过,为了更好地融入法国课堂,巩固学习效果,我还是开始尝试记下老师的每一句话。
没错,我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老师讲课时不仅语速快,而且很少停下来。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记下的全是只言片语,只得在课下再找法国同学借笔记。大多数法国学生都不轻易外借笔记,我只好挑那些看起来面善且心情不错的同学。回到宿舍,我一边翻看他们的笔记,一边查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最后再把自己的笔记补充完整。每天,我花在整理笔记上的时间甚至比上课还要多,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四个月。就在我怀疑这样记笔记是否有意义时,我迎来了真正的突破。
那是在第二学期的一堂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奋笔疾书,边听边记边查词典,两个小时过得手忙脚乱。直到下课我才猛然发现,这一次我记下的居然全是完整的句子!那一瞬间,我的心情很复杂:惊喜、自豪、心满意足又如释重负……不过,我当时最想在心中呐喊的一句话是:“我终于不用再找法国人借笔记了!”
狂记笔记的四个月也是我的法语水平突飞猛进的四个月。在这种高压式的“听写训练”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复习资料,还提高了听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如果我没有选择坚持,那就没有进步的可能;如果我做不到坚持不懈,那当初还不如不要开始。
练口语,要疯魔
在语言学习上,我格外注重听力和口语。我总觉得口语是我的“门面”,我一开口,别人就能知道我的水平。为了锻炼自己的法语听说能力,我尽可能抓住在课上发言的机会。
在波尔多三大学习的第二个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儿童文学课。这门课的授课教师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所以在布置期末考试的任务时,她特意安排了一次十分钟的课堂展示,要求来自中国的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漫画。考试时间是4月中旬,但老师在1月份就公布了考试要求。对我来说,这可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口语的好机会,于是我从1月份便开始着手准备。
首先,我选择了香港漫画家王泽的《老夫子》作为介绍的主题。接下来,我用两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并完成了讲稿的写作和修改。在剩下的三个月里,我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演讲练习中。在此期间,我每天都会背诵一遍演讲稿,然后面对宿舍的墙壁练习演讲,不断调整自己的发音、体态、手势和目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期末展示非常成功,老师还给了满分的成绩。班上的同学也都很惊讶于我的表现,但他们谁都不信,就为了一个课堂演讲,我居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然而,如果没有这三个月不停歇的努力和精益求精,又怎会有考试时那十分钟流畅、自如的口头演示呢?
除了抓住课上的练习机会,我在生活中也很注重练习口语。闲暇时,我喜欢反复观看各类法语电视剧或电影,一边练习听力、纠正语音语调,一边积累表达素材。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跟唱一些饶舌的法语歌曲,练习连读、吞音和小舌音。当然,最有效的口语提高方式还是和当地人交流、对话。和法国朋友聊天时,我如果不知道该怎样用法语表达,常常用英语解释。但其实,法国人为了保护本国语言,不太愿意使用英语。不过,朋友们为了迁就我,也很乐意用英语交流。后来,为了逼迫自己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法语口语,我要求自己不再使用英语,还请身边的朋友监督我。我如果无法理解他们所说的话,也会请他们一定用法语解释,直到我听懂为止。因此,在我们的交流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由于无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双方都急得抓耳挠腮。即便如此,我们都坚持不用英语,有时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还要比手画脚,才能基本明白。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样交流就是一种折磨,但正是这种逼疯自己和朋友的方式让我的法语口语有了质的飞跃。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虽然我已经想不起这句话的出处,但它带给我的启发却非常大。的确,在法国的一年我过得很辛苦,学习上要克服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然而,凭着这份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最终换来了成就感和快乐。回顾在法国的交流时光,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我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改变。能在自己最喜欢的国家学习一门美丽的语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回到那难忘的留法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