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追思叶世祥教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忆往昔 念世祥

张继娥

得知叶世祥病逝的噩耗,不巧的是我刚到内蒙古。追悼会是次日早晨,我便插翅也不能回去参加世祥的追悼会了。只能独自悲伤,遗憾万分。旅途中,心情始终沉重悲凉。面对茫茫的草原,长长的河水,我在想:大自然无边无际,岁岁长长远远。而生命如此渺小脆弱,人生这样苦痛无常。

结束旅程回到丽水后,迫不及待地了解世祥的近况。从世祥的亲属那里得知:从查出胰腺癌到离世仅有四个月。2013年3月份查出胰腺癌后便回丽水静养,养病期间,世祥总是乐观地接受治疗以期战胜病魔,也还是坦然面对现实以期安慰亲人。亲人们更期盼着奇迹能够出现。养病期间婉拒了亲朋好友的探望,这正是我感到十分遗憾的。他的同事在悼文中说:“让一个人体面地生存,这是一种尊敬;让一个人体面地离去,也是一种尊敬。”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或许能得到些许的慰藉。从我们的同学那里得知:近十几年如一日,叶世祥在忘我地工作,而无暇顾及身体承受能力。白天要做行政工作,晚上又要做学问,睡眠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身体的健康问题也被置之一边。就这样工作有了业绩,学问有了成就,身体却被耗尽了。从百度搜索得知:当老师:能说会道,有深度不深奥;做学问:勤奋专注,学科带头;待人处事:慷慨豁达,充满魅力。“他大话西游式讲解文学作品,学生喜欢坐第一排听他上课”——在师生心目中,叶世祥教授永远青春、幽默;在百度上还得知了叶世祥诸多情况,看着活生生的照片,读着介绍他的文字以及亲友们追悼他的言语,每一次都让我泪流满面,痛心不已。年仅47岁,当真是天妒英才。自2013年7月16日叶世祥病逝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历经了生死别离的亲朋好友们或许依赖着时间渐渐冲淡了悲痛,平复了些许哀伤。我也能平静地回忆起和叶世祥一起在小梅读初中的日子以及初中毕业后许多事情,如同时光倒流,重新感受着那些温馨与温暖的时光。

那是1978年9月,我和小学的同班四个同学考上了城南中学“快班”读初中(城南中学即我们说的小梅中学)。那年小梅中学招收一个“快班”,是录取全区四个公社前10名组成的。这个班的学生读书好自是不必说的,老师们的配备也十分讲究,大多是师范刚毕业的年轻人,素质相对高些。至今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在社会上都发展得相当好。尤其是叶世祥、叶世瑞同胞兄弟俩,可以说是我们班的骄傲。记得当年开学头一天,有两个同学长得一模一样,可把我们乐坏了。打小在村子里读书,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双胞胎兄弟。班上竟然有两个人这么像,着实有意思,于是引来同学们、老师们特别关注的目光。兄弟俩除了长得像,读书方法相同,性格相似,兴趣爱好都一样。两人同样当了我们班三年的小组长,正如叶世瑞如今自嘲地说当年只是个中层干部,连班委都算不上。而今一个是大学副校长,一个是银行董事长,当年一定是想不到的。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认得,二组的是叶世瑞,四组的是叶世祥,下课了我们就分不出来了。有一年暑假世祥说要到我家走走,还不认识我们村庄。假期里的一天,叶世瑞来我家了,我还误认为是世祥。也曾听世瑞说走在龙泉县城的街上,也常常被误认成世祥。都是少男少女异性相斥的年龄,在班上我们不说话,课外时间我们还是挺亲近的。他俩读书的方法都是灵活型的,不需要死用功,读起书来很轻松的样子。每个星期天都要回老家做农活,课外时间经常打打篮球,可是考试成绩又都是班上较好的。记得我和他俩都得过大红花,是全小梅区前十名,还曾一起去龙泉县城第二中学参加过数学竞赛,但不记得结果了。要说性格,两人的开朗风趣机智幽默是极有魅力的,亲朋好友聚会时不必他俩都在,只要有一个在,那气氛便一定热烈,信手拈来的笑话,风趣的语言,总能让我们捧腹大笑。说起兴趣,他俩爱看小说是全班出了大名的,自修时间看、课外时间看自是不必说,就连上课也低头看(当然不是所有重要的课),有一次地理课的冯老师走到世祥身旁,世祥竟毫无察觉,只等冯老师伸手拿过小说才抬起头来,傻傻地看着老师。大概还沉浸在小说的打打杀杀妙趣横生的世界里,一时反应不过来。当时的我只是非常诧异,上课也敢看小说,胆子这么大,不怕成绩掉下来吗。现在想来看小说虽然耽误了世祥考上中专,却成就了他考上北师大中文系,一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这也是世祥包括我们当年不曾想到的。

我和世瑞等几个同学考上了中专读浙江林校,世祥考上龙泉一中读高中。读高中的世祥频频传来“读书厉害”的消息,尤其是参加华东地区作文比赛获大奖在我们同学中反响很大,我在想一定是当年看了那么多小说修炼的文学功底起作用了。记得那年暑假,我去他家小住了几天。主要是因那次和世祥、世瑞骑单车去小梅镇上,我因不习惯小石子公路摔了一跤,手臂擦破点皮需要养一养。世祥因作文比赛奖励了一套文学书籍,足足有二十几本,其中一本《元曲》我特别感兴趣,便借了来。一段时间过后,竟被我弄丢了,至今还有些遗憾自责。

高中毕业后以龙泉县文科状元的荣耀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世祥,更是我们这个“快班”的骄傲。我们班出了个状元出了个名牌大学生。他考上北师大后我正好林校毕业,在选择继续去林学院读大学还是接受国家分配参加工作的问题上我拿不定主意,写信问世祥该如何取舍。世祥自然鼓励我继续读书,将来回林校当老师。几经斗争,最终我还是因为姐妹兄弟五个都在念书,父母压力太大而选择参加工作了,偶尔也会有点后悔没能听取世祥的意见。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留校当了老师。当然没能上全日制的大学,在任教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在北师大读书期间,世祥经常写信给我,谈论大学生活,北京的所见所闻。有一次却谈到自己五音不全,向我请教什么的。从小我就在唱歌上用功,颇为喜欢,但终究没能有所建树。前些年,学校送我去复旦大学深造,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对一个人学识上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

1989年7月,世祥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89年是个非常之年,那一届毕业生分配都不太好,名牌大学也不例外。世祥被分到温州师范学院当老师,当时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温州师范学院也是他的用武之地。短短的几年,无论是学业、工作、生活都结出了累累硕果。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学者,校长……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可选择一个健康的世祥。世瑞也曾说“如果可以选择我宁可选择健康的世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祥一定会把健康放在首位。遗憾的是没有如果。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唯愿我们珍惜生命,健康地活着;唯愿世祥在天堂里一样快乐。


2014年2月7日

于龙泉淤头村

(作者系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分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