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语文的个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狗包弟》中的另一只“狗”

2007年,全国中语会和中国教师研修网合作,做一个“名师大讲堂”的栏目,邀请我在潍坊一中讲一节课,然后录播,课题是《小狗包弟》,这是从巴金的《随想录》里节选来的一篇文章,是巴金晚年的回忆文字。我反复读了几遍文章,感觉到老年巴金的语言平淡无奇,仅从语言品位的角度,找不到任何抓手;所写事件又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经历,情节也不曲折,从情节上也难以挖掘到动人之处;从思想性上来看,无非就是对“文革”的反思,表达自己的忏悔,明白如话,没有深凿的空间。连读十遍,仍苦苦无解。

继续“煮”读,穷索不一。蓦然回眸,“小狗包弟”这个文题令我眼睛一亮,我觉得揭开这篇文章的奥秘就在这个文章题目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里应该蓄满了文章的神髓,“小狗包弟”这个题目首先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是“小狗包弟”,小狗和包弟是同义复指,小狗的名字叫“包弟”,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小狗包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豁然开朗。

文章竟然写了“两只狗”!除了“小狗包弟”以外,还有另外一只狗!

这个发现,令我兴奋不已,我的脑海中即刻蹦出一连串的问题:

(1)这另外的一只狗写到文章里,到底有何作用?

(2)这种选材对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有意义吗?

(3)这只狗是多余的吗?

(4)作者是不是老糊涂了,犯了选材芜杂的毛病?

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思考的第一步是进行对比,将两只狗作对比。

小狗包弟之外的这只狗是一只野狗,不知道主人何在,家在何方,它是在一个艺术家被打成右派,遍体鳞伤的情况下出现的。艺术家被打得腿部流血,躺在地上,周围的人很是冷漠,没有人前来安慰并搀扶,这时这只野狗跑过来,很温情地舔了舔艺术家腿上的血,艺术家很受感动,就把这只野狗带回家,和这只狗相依为命,后来,艺术家被批斗致死,这只野狗从此失去了呵护的主人,也不吃不喝死掉了。

这样的故事,看似传奇,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东西,在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朋友陌路、兄弟攻讦、众人冷漠的时代,小野狗的温情拷问着人性,号称“万物灵长”的人类,还不如一只野狗富于温情,还不如一只野狗,体恤别人的痛苦,还不如一只野狗通晓人性,如果简要概括这个故事,我觉得就是“狗对人的温情”。

再看,小狗包弟的故事。小狗包弟是一个日本作家作为礼物送给作者的,小狗包弟的调皮、机灵曾带给作者无穷的欢乐,这个小生灵陪伴着作者度过无数寂寥的时光,打发过难捱的岁月,作者从小狗包弟身上得到过生命对生命的安慰,生命之于生命的鼓舞,生命之于生命的相伴,平淡的岁月曾因包弟的存在而不再平淡,小狗包弟也算得上作者打发时光,消遣生命的伴侣。日日相伴的恩情却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后折断,当红卫兵来抄“四旧”的时候,小狗包弟就对着他们狂叫,小狗包弟对这些红卫兵干将的不敬态度和大张声势,令作者大为恐慌,作者唯恐小狗包弟的张扬和吠叫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这时作者心里悄悄酝酿着一个阴谋,就是杀死或送走这个昔日的“密友”,最后,作者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真的就把小狗包弟送走了,而且是送到医院解剖了。严峻的形势下,人的心灵射线发生了转弯,恩断义绝成为人自我保全的最佳方略,尽管昔日恩情深重,尽管旧时生死之交,在危难时,全都可以抛却,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良心,包括情意,如果简要概括这个故事,我觉得就是“人对狗的背弃”。

同样危难的环境,同样面对一个生命,小野狗和人的选择大相径庭,我们抛开小野狗的本能论,仅从行为的比较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剖析深刻的人性,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人啊,连一只野狗都不如,在对人性考验的时代,人不如狗!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批判!这又是多么深刻的忏悔!

这两只狗的命运对比,让我一下子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灵魂,那就是作者在痛心疾首地表达自己的忏悔,正如作者所言:“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但是忏悔是表象,真正的力量却在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篇文章的深刻立足点就找到了。立足于人性的批判,我上了一堂精彩而又深刻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