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检查重实效
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督促检查。如果以为开会部署了工作,发文提出了要求,就不再问津,那只是个“半截子工程”。领导者之责任更多的是对下属和基层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帮助解决新问题。这是领导工作实质性和决定性的步骤,是决定落实之第一推动力,是彻底改变“搞事务性人员多、机关干部机关化”的需要。
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有关法规、决议执行情况,进展到何种程度,取得哪些成效,出现哪些问题;对违反上级方针政策、决策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综合,提出查办建议。
督查工作要从总体上把握决策任务落实的进程,在实施决策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抓落实、有反馈”。每次督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检查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及方式方法予以研究和布置。可将上级工作部署和政策规定抽出若干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立项,定位督查。这样化整为零,以小见大,便于操作。对前段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要有个估量。下去检查前一般不宜事先通知,不宜组织检查团,要轻车简从,沉到基层,认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敦促顶的,推动停的,促进慢的,纠正偏的。提出建议和要求,要与有关方面沟通,求得帮助解决。督查中发现严重问题,必须追根穷源,查明原委,提出督查意见,报经领导同志审批,送请有关部门按有关政策进行检查,并要报告检查结果。
为适应督查内容拓宽的需要,应注意发挥办公室整体功能和总体效率。督查要与信息、调研等工作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相得益彰,形成信息—调研—督查—反馈的督查格局。可通过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领导决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对某些突出问题和重要线索,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查办建议;注意从督查汇报材料中选择编发内部参考价值大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广度、深度和效应。督查同信息、调研乃至信访等工作有机结合,互相间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和互补性,能有效解决一些单位督查力量单薄与督查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解决各个岗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彼此脱节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甚好。
督查工作容量大,牵涉面广,解决问题难。领导者不能满足于批办,忽略直接参与督查,督查人员也不能满足于领导批一件就查一件。只有领导者带队督查,把督查人员作为自己的“耳目”和左右手,才能提高督查的权威性,有效运用督查手段推动和指导工作。
督查工作岗位特殊,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因此,应把政策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志选调到督查岗位上来。要建立一种“讲政绩、靠本事、重实干”的机制。“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切实把督查干部的成长进步与工作政绩挂起钩来,引导他们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要建立督查工作责任制,对办公室系统实行督查工作目标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建立“督查事项登记簿”“催办通知单”“督查结果报告单”“督查件呈阅单”,真正用制度、程序来确保督查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正常运转。要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力求把工作落实情况与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等切身利益挂钩,对决策的执行者以约束和激励。
督查不仅要搞好“奉命查办”,还应当围绕中心工作主动立项督查。可以采取蹲“联系点”的办法主动抓一些小型的专题的督查调研,向领导报送一些有新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主动督查其重点是上级或同级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领导同志最关注和最担心的问题,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抓倾向性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只有突出重点,主动立项督查,才能做到有作为、有成效,才能举一反三、扩大效果。
督查工作连续性强,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冒出新问题,这方面问题解决了,那方面问题又出来了。因此,我们要有锲而不舍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突出抓关键点、疑难点、薄弱点,探索督查工作规律,不断提高督查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