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大宗绿茶加工

大宗绿茶是一种适合大众消费和出口的绿茶产品,占绿茶总量的60%左右,主要以机械生产为主,我国大宗绿茶主要有炒青绿茶、珠茶、烘青绿茶等。大宗绿茶一般要求鲜叶具有一定成熟度,以1芽2、3叶为宜。

1.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

炒青绿茶在大宗绿茶中产地最广、产量最多,在全国各地均有生产。由于炒青绿茶在制法上常常需要长时间在锅中炒干,故称“炒青”,因其外形呈长条状,故又称“长炒青”,又因外形为长条形、微弯,形状如眉,故又名“眉茶”。主要有湖北的“鄂绿”、安徽的“屯绿”、江西的“婺绿”、浙江的“温绿”、湖南的“湘绿”等。

(1)炒青绿茶品质特征 不同茶区的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各有不同,但对优质炒青品质要求的总体是一致的。均要求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色泽绿润一致,净度好;内质香高持久、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青及闷黄叶。

(2)炒青绿茶加工技术 虽然各个茶区炒青绿茶工艺流程不尽相同,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可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1)杀青。目前大宗茶均采用机械化杀青,常用的杀青机械有滚筒连续杀青机、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复干机)、锅式杀青机、其他杀青机械。

①滚筒连续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的工作原理是炉灶内燃料燃烧,对筒体加热,当筒体温度达到杀青要求时,投入鲜叶,鲜叶在半封闭的状态下直接吸收热量,使叶温迅速升高,并在导叶板的作用下,翻动前进,叶内的水分则不断汽化,酶的活性同时被迅速破坏,达到杀青目的,最后从出口端排出,完成杀青作业。

滚筒杀青机作业时,首先开机使筒体转动,再行生火烧旺炉灶,这样可以使筒体受热均匀,防止变形。当筒体温度达到杀青温度,既看到筒体受热内壁微微有些发红,有火星在筒内跳动时,即可开动上叶输送带上叶,开始上叶量要适当多一些,以免产生焦叶。待杀青叶已开始在出口端排出,开动排湿风机排湿,使筒体内水蒸气排出。一般叶子在筒体内经历2.5~3.5分钟,在杀青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杀青叶质量,并根据杀青程度调整投叶量的多少,当感觉杀青程度偏嫩,应减少投叶量,若感觉杀青程度偏老,应增加投叶量。杀青作业结束前15分钟要停止向炉膛内加燃料,以免产生焦叶。杀青结束后,首先将要将炉膛内的全部残余燃料和灰渣清出,并且筒体还要继续转动15~20分钟再行关机,这样可以防止筒体变形。

滚筒连续杀青机可连续作业,生产效率高。以6CS-70型滚筒杀青机为例,台时产量可达200~300千克鲜叶,在正常操作下,杀青叶色泽绿翠,香气纯正,并且操作方便,目前在大中型茶厂广泛应用,是大宗茶生产的主要杀青方式。

②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复干机):湖北部分茶区的中小型茶叶加工厂在生产炒青绿茶时,会采用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复干机)杀青。尽管不同型号的复干机杀青时投叶量和杀青时间有所差异,但基本使用方法是一致的。

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的工作原理是:炉灶内燃料燃烧,对筒体加热,当筒体温度达到杀青要求时,投入鲜叶,鲜叶在半封闭的状态下直接吸收热量,使叶温迅速升高,并随滚筒的转动而翻动,叶内的水分则不断汽化,酶的活性同时被迅速破坏,杀青结束时,转动按钮,使筒体反转,将杀青叶导出。

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复干机)杀青作业时,首先开机使筒体转动,再行生火烧旺炉灶。当滚筒受热部分有些泛红时,根据机型大小投入适量的鲜叶,当鲜叶投入机内2~3分钟后,适当地降低温度再炒2~3分钟即可,总杀青时间一般为6~7分钟。杀青时,要根据鲜叶嫩度和水分含量的不同,控制投叶量,嫩度高或水分含量多的鲜叶,投叶量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复干机杀青作业,往往因为杀青叶不能及时抖散,水汽不易散发,导致杀青叶泛黄、香气低闷。

短滚筒间歇式杀青机(复干机)杀青,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其缺点是不能一次性出叶,后期出来的杀青叶易出现焦叶,并且不能连续作业,效率较低。目前只在中小型茶厂中使用。

③锅式杀青机:锅式杀青机是我国最早模仿人工杀青作业原理研制成功的杀青机械,大多是双锅并列式杀青机。

锅式杀青机的工作原理是,炉灶内燃料燃烧超过加热,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是,开动机器,将鲜叶投入炒锅内,在炒叶结构炒手的回转作用下,鲜叶被不断均匀翻动并吸收热量,使叶温迅速提高,酶活性被迅速钝化,叶内的水分不断汽化和散失,完成杀青工序。

锅式杀青机作业时,要求适当高温,一般认为锅底已烧得发白,锅温超过300℃,鲜叶下锅后,先抛炒3~5分钟,然后盖上锅盖闷炒1~2分钟,再抛炒直到杀青结束。雨水叶、露水叶应多抛炒,较老的叶子应闷炒。

锅式杀青机与人工杀青原理相似,能满足传统杀青工艺要求。杀青过程中可抛闷结合,炒手对茶叶有轻度的搓揉,起到做形的作用,杀青质量较好。其缺点是经常出叶不净而产生烟焦,而且锅式杀青机也不能连续作业,作业效率低,目前在生产中已逐渐被淘汰。

④其他杀青机械:目前,一些生产优质炒青绿茶的厂家采用新型杀青机械杀青,这些杀青机械包括热风杀青机、汽热杀青机、微波杀青机。

热风杀青是一种较新型的杀青技术。它是利用热风发生炉产生的高温干燥热风(通常为300~350℃)对鲜叶进行高温杀青,可在较短时间(60秒)内完成杀青作业,并且能杀匀杀透,无爆点及焦边,可使杀青叶保持翠绿色泽,成茶香气较高、品质较好。

汽热杀青机利用高温水蒸气携带热量大、穿透力强的特点,快速完成杀青作业。杀青结束后接有热风脱水装置,利用大流量空气完成脱水作业。汽热杀青机杀青质量特点是:杀青叶均匀、无爆点及焦边、叶色翠绿、杀青叶清香型、叶质柔软、含水率较高。

微波杀青是利用电磁波的穿透性,使茶叶的茎叶由内往外同时加热,温度快速升高,从而达到杀青目的,并保持茶叶的原色、香、味、形,不损坏营养成分。由于微波热量由里及表,容易杀匀杀透,有效地避免了红梗红叶、杀青不均等弊病。

以上3种杀青方式都具有快速杀青、杀匀杀透,无爆点及焦边,可使杀青叶保持色泽翠绿的优点。但微波杀青机由于设备本身较为昂贵,杀青时耗能较大等缺点,在大宗炒青绿茶加工中并不常见。

⑤杀青程度:杀青叶的良好与否,是决定炒青绿茶品质的重要环节。杀青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暗绿,折梗不断,青气消失,清香显露,紧捏叶子成团,松手可自动弹开,含水量60%左右。

2)揉捻。大宗炒青绿茶加工中的揉捻作业均采用机械进行,其设备为盘式茶叶揉捻机,大宗炒青绿茶加工常用揉捻机型号有6CR -35型、6CR -40型、6CR -45型、6CR-55型、6CR-65型。

揉捻机的作业原理是:揉捅内装满杀青叶,盖上揉桶盖,在电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揉盘上作水平回转,揉桶内的叶子受到揉桶盖压力、揉盘反作用力、棱骨揉搓力及揉桶的侧压力等作用,被逐渐揉捻成条,并使部分叶细胞破碎,茶汁外溢,达到揉捻的目的。

揉捻作业的关键是投叶量、揉捻时间,加压轻重的掌握。炒青绿茶加工揉捻时,应按照揉捻机型号的大小确定投叶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6CR-55型揉捻机,每桶投叶量为35千克杀青叶。若投叶过多,叶团在揉桶中难以翻动,揉捻不均匀,甚至揉桶无法运转,影响揉捻质量;投叶过少,叶团同样难以翻动,并且不方便加压,影响成条。揉捻作业时,加压轻重应遵循“轻-重-轻”的原则,并且加压时间要适当;加压过早过重,易成扁条和碎茶,加压过轻,难以成条,并且条索不紧结。一般情况下,嫩叶揉捻时,加压要轻,较粗老叶揉捻时,加压要重些。揉捻时间视叶子老嫩程度而定,较嫩的叶子,揉捻时间相对短些,较粗老叶子,则要延长揉捻时间。一般嫩度适中的叶子,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40分钟左右基本可达到揉捻要求。揉捻叶下机后,要立即解块干燥,切勿久放,以免叶色变黄。

炒青绿茶揉捻程度,一般嫩叶要求成条率达80%~90%,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揉捻细胞的破碎率为45%~55%;要求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的感觉。

3)干燥。炒青绿茶干燥一般分二青、三青、辉锅等三道工序。各道工序采用机械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亦有差别。有研究表明,二青用烘干、三青用锅炒、辉锅用滚炒,即采用“烘→炒→滚”的方法是炒青绿茶的最佳干燥工艺。但由于锅式炒干机在湖北茶区已被淘汰,目前在湖北茶区炒青绿茶常见的干燥工艺是“烘→滚→滚”,也有部分中小型茶叶加工厂,采用“滚→滚→滚”干燥工艺。

二青的目的是快速去除揉捻叶所含的部分水分,减少茶条表面粘性,避免下一道工序炒制时粘锅,保证下一道工序正常进行。二青用烘是较好的方法。一般采用烘干机烘二青,热风温度110~120℃,摊叶厚度2~3厘米,时间10~15分钟。温度不能太高,以防止茶叶失水过快,条索干硬,影响下一步做形。目前,部分中小茶叶加工厂,也有采用复干机滚炒二青,滚炒二青的茶叶,条索比烘二青稍紧,但在滚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粘锅,而导致焦黄叶出现。滚炒二青控制筒壁温度140~150℃,投叶量8~10千克,滚炒时间20~25分钟,一般二青叶含水量35%~38%,略有刺手感即可出叶。二青叶出机后,应摊凉回潮30分钟左右,以平衡芽叶与茎梗之间的水分。

三青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卷紧条索,基本定型,并促进内含物质进一步转化,发展茶香。在湖北茶区,三青基本采用复干机滚炒三青。滚炒三青时筒壁温度控制100~110℃,投入二青叶20千克左右,滚炒时间30分钟左右。当手捏叶子部分发硬,但不会断碎时出叶,并摊凉。

辉干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水分,便于贮藏,并进一步发展香气,同时通过辉炒,使茶条更为紧结。辉干一般采用瓶式炒干机,当瓶式炒干机进行辉锅作业时,筒壁温度保持在80~90℃,投叶量以茶叶不溢出为限,时间1小时左右。在辉干作业结束前5分钟左右,迅速提高筒体温度至120℃左右,使茶叶温度达到90℃左右,手摸感到烫手,随即出锅,可提高茶叶香气。

炒青绿茶干燥程度,二青叶干燥程度以手捏叶子不粘,稍有触手,手握可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为宜,含水量35%~38%;三青叶干燥程度以手捏叶子部分发硬,但不断碎,略有弹性为宜,含水量15%~20%;辉干程度要达到手捻茶条能够成碎末,含水量5%~6%。

表3-1 大宗炒青绿茶各工序减重率、含水率及感官判别标准

2.珠茶

珠茶是我国传统绿茶种类之一,因外形颗粒细圆,紧结重实,色泽绿润,形似珍珠而得名。珠茶原产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一带,后扩展到绍兴其他县区、宁波等地,现在全国茶区均有生产,产品以出口居多。

(1)珠茶品质特征 优质珠茶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色泽绿润,茶骨重实,如同珍珠,香气味浓,经久耐泡,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完整。

(2)珠茶加工技术 珠茶炒制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等三个步骤。其中干燥又分为二青、小锅、对锅、大锅四个步骤。

1)杀青。珠茶初制杀青技术基本上与眉茶初制相同。但珠茶杀青不同的是:由于杀青叶含水量要求比炒青绿茶杀青叶高,一般为60%~64%,所以在杀青方法上“闷”的时间较多一点,杀青的时间稍短一些。但必须满足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为限。

珠茶先闷后抛的方法,杀青时间短,叶色翠绿,香气清爽,较先抛后闷好。珠茶闷炒时间较眉茶杀青长1~2分钟。闷的目的是提高叶温,使叶质柔软,避免产生红梗红叶,有利于以后做形。但闷炒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产生水闷气和叶色显黄熟。适当多闷,对杀透杀匀都有好处,特别是可减轻在较长的干燥过程中的黄变程度。

珠茶杀青还必须根据原料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一般雨水叶和露水叶,应掌握多抛少闷的原则。对芽叶特别肥壮的打顶芽叶和节间较长的嫩叶老叶,应掌握多闷少抛的原则。

杀青叶适度为叶熟不黄,色翠不生,叶质柔软而不焦,折梗不断,青气消失,清香显露,紧捏叶子成团,松手可自动弹开,含水量60%~64%。

2)揉捻。珠茶揉捻所用机械,方法基本上与眉茶相同。不同点在于珠茶的揉捻时间比眉茶稍短,压力比眉茶轻,为了保持叶质柔软,杀青叶子经摊晾立即揉捻。一般嫩叶揉10~15分钟,老叶15~20分钟。揉捻叶应适当解块,及时干燥,以防叶色闷黄。

揉捻适度标准为细胞破坏率45%~60%,嫩叶成条率90%左右,4~5级成条率85%左右即可。揉捻时间过短,成条率差,不利于制成颗粒状的珠茶。

3)干燥。珠茶成形特点,决定了其成形干燥工艺与炒青绿茶有明显不同,它分炒二青、炒小锅、炒对锅、炒大锅四个过程。一般采用“低温长炒”、“投叶量多”等技术措施促进茶叶在锅中炒圆。

①炒二青:二青主要是蒸发大量的水分,为下一工序做形作准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温度要求要高。锅温要达到160℃以上,细嫩的或含水量高的叶子,锅温高,粗老的或含水量低的叶子,锅温可略低一点,但整个炒二青过程必须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84型珠茶炒干机每锅投叶量12~15千克,嫩叶或含水多的叶子可少投,粗老或含水量少的叶子可多投,每锅炒40~45分钟,炒至叶色变暗,手捏不粘,叶形略有弯曲,含水量一般40%~45%时,可停机出茶。

锅炒二青,由于揉捻叶含水量高,粘性大,炒时叶子易成团或粘在炒手板上,叶汁也易粘结锅底而成“锅巴”。为了避免锅炒二青结锅巴和叶色暗等缺点,改锅炒为烘二青,但烘二青叶质变硬,不利炒干成圆。

在生产上二青多采用滚筒炒干机,这种炒干机,筒径90厘米,长150厘米,有效长度110厘米,投叶30~35千克,温度在200℃以上,炒二青时间根据杀青叶含水量和二青程度而定,一般炒35~45分钟,含水量高,炒时长,含水量低,炒时短。

珠茶呈圆珠形对炒二青要求很高,既要叶子失去部分水分,又要保持茶条具柔软性。如果茶条硬变或茶条失水过多,炒成圆坯就比较困难,如果茶条失水过少,虽茶条柔软,但由于含水量过高,在炒三青,锅温低,炒速慢,茶条因茶叶粘性而易粘锅结锅巴,同样影响炒制做圆。所以二青过程应特别注意二青叶程度的掌握。过干不易成圆,过湿容易结块。二青叶一般以含水量40%左右为宜。夏茶气温高,炒干时叶子失水较快,二青叶含水量应比春茶高,以45%较好。

②炒小锅,炒对锅、炒大锅:小锅、对锅、大锅是珠茶成圆的过程,它们都是在相同的珠茶炒干机内完成的。炒小锅在蒸发水分的同时,主要是使较细嫩和较碎的原料首先成圆。炒对锅是珠茶成圆的主要阶段,颗粒的形成主要是量多的中段茶;大锅则是进一步干燥,使无成形的颗粒固定,并使面张茶成圆。即所谓“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头”。

炒小锅:在二青叶出锅后,须经一段时间摊凉,然后再进行炒三青。炒三青投叶量约15千克(相当于4锅二青叶合并成3锅)。如二青叶炒较干可略多投一点,(2锅并1锅)。锅温一般开始要求要高,120~160℃,这是为了避免茶汁在锅中粘结,同便于下脚细小的中容易成圆;到后期锅温保持在100℃左右。炒三青时间约45分钟,并且在炒三青过程中以抛炒为主,抛炒高度比炒二青时略低一点。炒到含水量为30%~35%, 70%以上的叶子成钩曲形,细小的叶成颗粒状时,即达适度。这时便可并锅,开始炒对锅。

炒对锅:炒对锅是将3锅小锅叶并成2锅。并要调节调幅杆,使炒手板在炒时,叶子在锅内翻动而不抛起,并能达到炒茶4次,叶子能全部翻转1周。锅温控制在60~80℃,叶温保持在45℃左右,并掌握春茶宜高、夏秋茶宜低,高级茶宜高,低级茶宜低,时间约100分钟左右。炒到中、下段茶有80%~90%形成颗粒,紧摆手中,放松后,能颗颗分散,炒至八成干,含水量在16%~18%时,可停机出茶,炒大锅。

炒大锅:炒大锅主要是面张茶成圆。炒大锅时将2锅对锅叶并1锅,并调炒手板,使茶叶抛高降低,在锅内滚翻,大约炒手板炒茶5次,茶叶转1周。掌握好锅温和锅面覆盖是制好面张茶的重要一环。锅温应先低后高,一般叶温掌握在40℃左右并做到火力均匀,受热面广,茶叶下锅炒到手提有些发硬时,应及时加盖。并提高火温,叶温达到50~55℃,使锅内保持一定温湿度,茶叶回潮,易于炒圆炒紧,但加盖要时盖时揭,以免影响内质。炒大锅时间最长,一般需3~4小时,炒至90%以上面张茶都已卷成颗粒,茶叶色泽墨绿并富有光泽,冷后手捻成粉末,含水量5%~6%时,可停机出茶。

珠茶之所以能形成圆形:一是炒干机炒叶腔的结构和炒手板的形状,二是力的作用,两者就构成了珠茶成圆的主要因素。珠茶炒锅是斜锅、斜度23~25°,并锅前沿高约18厘米成斜面的弧形,斜面倾度13~15°,这样就构成了圆形俯向锅脐的炒叶腔,利于茶叶在锅内球状翻滚,有利成圆。同时在锅中还配有凹弧形的炒手板,它与茶锅相近处,与锅呈切面弧形,通过炒手板的往复运动、茶叶在锅内不断翻滚,在热和投叶量较多的条件下,茶叶就逐渐由卷曲到颗粒形。

茶叶在锅内成形,还受力的影响。锅中茶叶受炒手板的作用力(推力)和锅,灶壁对茶叶的反作用力,锅、灶壁对茶叶的摩擦力以及茶叶本身的重力、茶叶内部的相互挤压力的作用,来自上下、左右各方的抛、推、翻、压力便构成了作用在茶叶各部分上的向心力。在这种向心力的作用下以及适当的温度投叶量和炒茶方法相配合,经一定时间的炒制,茶叶逐渐形成圆形。

3.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也是我国大宗绿茶之一,产区分布较广,以安徽、浙江、福建三省产量较多,其他产茶省也有部分生产。烘青除部分在市场上销售的素烘青外,大部分是用来窨制花茶。

(1)烘青绿茶的品质特征 烘青绿茶是一种靠揉捻工序做形,干燥过程中不再整形的绿茶类型。高档烘青绿茶外形紧细完整,稍弯曲,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高味醇,耐冲泡,叶底黄绿明亮完整。

(2)烘青绿茶加工技术 烘青绿茶在制法上也与炒青绿茶相似,也是杀青、揉捻、干燥。

1)杀青和揉捻。杀青技术的基本目的要求与炒青绿茶相同,也需要掌握杀青的三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以及“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揉捻是烘青形状形成的关键,所以相对于炒青绿茶,更要求绿茶揉捻条索紧、圆、直,并尽可能减少断碎。所以烘青揉捻不仅要掌握揉捻的“轻、重、轻、先轻后重”、“老叶长时重揉,嫩叶短时轻揉”的原则,还要针对鲜叶老嫩不匀的情况,采取解决分筛,将筛面的粗大叶进行复揉,使其紧结。

2)干燥。烘青与炒青的最大区别就是干燥过程。炒青是炒干,烘青是烘干。烘干方法有烘笼烘干和机械烘干。大多数茶区采用机械烘干,偏远的山区仍采用烘笼烘干。但不论是哪种烘干方法均分为毛火和足火两步进行,中间摊凉一次。

①烘笼烘干:毛火要求“高温、薄摊、勤翻、快烘”,烘顶温度60℃左右,摊叶厚度1.5~2厘米,每隔3分钟左右翻烘一次,时间约20分钟,烘至含水量20%~25%,八成干左右,下烘摊凉0.5~1小时。足火要求“低温、厚摊、少翻、长烘”。烘温70℃左右,摊叶厚度4~5厘米,每隔6~8分钟翻动一次,烘40~60分钟达到足干即下烘。

②机械烘干:毛火进风温度120℃左右,摊叶厚度约1厘米,烘约12分钟,烘至八成干左右,含水量20%~25%。然后摊凉0.5~1小时。摊至叶子回软。足火进风口温度100~110℃,摊叶厚度1.5~2厘米,烘约15分钟,烘至手捻叶成粉末、含水量4%~6%。

烘青烘干过程,最忌烟气、焦气。所以烘干机热风炉不能漏烟,烘笼的火坑不能有烟。火力要均匀,不能时高时低。上下翻茶、操作要轻,防止碎茶落入火坑中产生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