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刘再朋方)
【药物组成】丹皮、桃仁各16g,当归11g,红花14g,枳壳7g,赤芍14g,桔梗4g,川牛膝、川芎各14g,丹参、莪术各16g,水蛭7g。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12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瘀血内停证,其症为目眩头晕,颈项板滞,手指麻木,有压榨感胸闷,口唇紫暗,夜间口干漱口,舌苔黯紫,脉迟或涩。
【加减应用】气阴不足加黄芪、孩儿参、小蓟、女贞子;阴虚阳亢津亏加山萸肉、枸杞子、生地;痰湿内阻加半边莲、胆南星、菖蒲。
【病例详解】王某,男,70岁,头晕目眩反复发作有5年,平日血压在165/120mmHg左右,曾用多种西药降压,血压不稳定,控制不理想。3年来,胸闷难忍且痛伴心慌。初诊:形体较胖,口唇紫暗,舌中静脉曲张,下肢已现浮肿,血压160/115mmHg,心电图提示ST段有改变,T波已倒置,经检查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12.25毫帕·秒,全血黏度高切9.0毫帕·秒,红细胞压积0.56,血小板聚集率0.90,纤维蛋白原5.47g/L。舌苔白腻,舌质紫黯,脉弦。证属痰湿内阻,脉络痹阻,血行不畅。按瘀血与痰湿内阳并见,拟用活血化瘀佐以化痰祛湿。方剂:当归14g,桃仁11g,红花、枳壳各14g,桔梗6g,川芎11g,赤芍14g,莪术、丹参各16g,川牛膝14g,水蛭7g,制半夏11g,石菖蒲16g,川朴11g,茯苓、泽泻各28g,天麻16g。5剂后,眩晕减轻,胸痛解除,自觉身体轻松,血压降至150/90mmHg。连服1个月,眩晕缓解,胸闷消失,下肢浮肿消退,舌系静脉未见曲张。心电图恢复正常,全血黏度低切9.62毫帕·秒,全血黏度高切5.04毫帕·秒,红细胞压积0.45,血小板聚集率0.78,纤维蛋白原3.17g/L。随访半年中血压稳定无复发。
【专家按语】通过医学观察发现,高血压病常与老年人的生理与生活习惯有关。我们针对客观上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人而治,而不局限于平肝潜阳。中医认为,老年人相对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久卧促使脏腑功能减退,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水湿内生。脏气变动为之风,聚液化浊为之痰,风痰上扰阻络,络脉拘挛,气血痹阻成瘀;年龄大的人肾阴渐亏,精血已损,无以滋养血脉,血脉不利,则血行不畅;随着年龄老年人多元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低下。景庆曰:气有一息之不利,则血有一息之不运,元气衰少,不足以温煦推动血行流畅,气虚行血乏力,血行缓慢而成瘀;老年人多病损日久,五脏之伤及肾,阴损及阳,以致肾阳虚衰,阳虚生寒,寒凝血瘀。据此认为,血瘀是贯穿老年高血压病程的始终。瘀血证型既可以独立表现,同时存在痰湿与血瘀同见;阴虚阳亢与血瘀相兼,气虚与血瘀并存。因此,在治疗过程着眼于活血化瘀是必然的。中医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与滋阴、温阳、益气、化湿诸法合用。其理在于添一证加一法,变一证易一法,随症灵活加减。中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能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治脑血栓形成,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代谢,对保护血管十分有利。
【药方引自】《辽宁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