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护理安全管理
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保障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病区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特制订以下制度。
1.护理部和各科室应对新职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依法护理的意识。
2.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
3.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保证急救药品的数量和有效期,急救器械随时处于备用功能状态。
4.保证病区的输液轨道及输液架的安全性。
5.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各种文书记录,认真、及时、真实、完整地做好各种护理文件记录。
6.根据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休假、合理排班,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7.正确使用病区内的消防器材,掌握火灾的呼救措施和急救方法。
8.各种电源插座规范无误,不得在病区内使用电炉等电器,人离开时关空调、关灯。
9.发现可疑人员应仔细查问,必要时通知保卫处。
10.保证各病区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其他设施均处于完好状态。
11.病室、厕所及盥洗间的地面应保持干燥,如需要时,应设防滑标志。
12.每月召开工休会1次,宣传病区安全制度,加强病人和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
13.按照护理部制订的安全管理检查评分标准,病区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做到有记录,对疑有不安全之处要及时处理,提出改进措施。
14.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病区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二、护理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对于各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的抢救治疗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以便使医院能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包括如下。
(1)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死亡3人及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及以上的抢救。
(2)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的住院及抢救。
(4)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分类,伤病亡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致伤、病亡的原因、伤病员的病情、预后、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2)大型活动和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病情、预后及采取的医疗措施等。
(3)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情况、预后等。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有关部门报告;参加院前、急诊及住院患者抢救的医务人员向医务处、护理部报告;参加门诊抢救的医务人员向门诊部报告;节假日、夜间向院总值班报告。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同时,科室、病房应填报书面报告单在24小时内报护理部。
(2)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前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院领导报告。
三、危重抢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如呼吸困难、突发昏迷、心跳骤停、大出血者等。危重病人抢救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
1.病情危重和抢救者须安置在抢救病房。
2.遇有大批病人和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医务科,由医院组织专科医师和护士共同抢救。
3.抢救工作要及时、准确、有效。抢救人员要求有较强的抢救意识,技术熟练、动作敏捷、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
4.抢救程序要严谨,明确分工,紧密配合。急救室或监护室内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执行时间。
5.抢救药物、器材应做到“五定”即定位、定数量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用后及时补充,有记录并保持备用状态。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要复述2遍,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避免有误,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医嘱和处方。
7.保留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至抢救结束,以便查对和补开医嘱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客观书写抢救护理记录,补记抢救记录应在6小时内完成,并注明补记时间。
9.抢救和有特殊处置的病人进行输助检查或转运过程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确保病人安全。
10.定期对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11.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检查的急救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12.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与护送护士做好病人病情及财产交接,记录在《病人转科交接班记录本》上。
2.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一些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抢救药物、器材应做到“五定”即定位、定数量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用后及时补充,有记录并保持备用状态。
8.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9.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10.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11.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五、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危重病人身体极度衰弱,抵抗力低,治疗措施多,易引起合并症,护士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1.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有关。
(3)营养失调:与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摄入量减少有关。
(4)自理缺陷:与病人体力及耐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6)尿潴留:与膀胱逼尿肌无力、缺乏隐蔽环境有关。
(7)完全性尿失禁:与意识障碍有关。
(8)便秘:与摄入量减少、不活动等有关。
(9)大便失禁:与意识障碍、直肠括约肌失控、认知受损有关。
(10)焦虑:与面临疾病威胁有关。
2.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安置病人适宜卧位。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他情况,随时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4)加强临床护理,落实生活护理,做到“三短九洁”。
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5)肢体被动锻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轮流将病人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
(6)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病人,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7)维持排泄功能:协助病人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规。
(8)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同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9)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10)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急性起病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过分敏感等;慢性病加重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消极、多疑、绝望等。因此,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护理人员还须做好心理护理。
六、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急救物品齐全,器械配套,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病区各类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患者行动安全。
2.密切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根据需要在床上加防护栏;狂躁病人应使用安全约束带等措施;精神异常病人,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
3.病房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氧气、电源定期检查,有标志,防止事故发生。
4.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空病房要及时上锁。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处。
5.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晚上9:30应及时清理病房内探视人员,劝导其按时离开病区。
6.按要求畅通防火通道,不堆、堵杂物;消防设施完好、齐全,周围无杂物。
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护理质量。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作细菌检查,预防院内感染。
七、节假日安全措施
由于节假日护士轮流休假,值班人员相对不足,为了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特制订以下安全措施:
1.合理排班,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在排班上要兼顾。
2.节假日排班表须在节前三天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交护理部。
3.各临床科室应安排二线、三线班,病房须留护士长及二线、三线班人员联系方式,并保持联络畅通,以便随时进行调遣。
4.节前检查急救药品是否齐全及器械是否处于功能状态,并做好记录。
5.节前检查各类需用医疗物资是否齐备。
6.节假日期间,护士长应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参与值班;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轮流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安全情况。
7.如遇各类紧急情况,可按应急预案处理。
八、患者告知制度
1.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并维护患者的自主权,履行告知义务。
2.患者入院时,由负责接待的护士向患者和或其家属介绍病房管理制度及安全制度,在保证病人和或家属清楚告知内容的基础上,护士和患方签名。
3.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前,需口头告知操作的目的、配合要求等,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有关问题;实施有创性操作时,需书面告知操作的目的、需配合的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并由病人和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4.特殊检查前、治疗前、手术前护士应向患者告知护理相关的准备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确保病人理解告知内容。
5.对于患者提出的关于护理方面的疑问,护理人员应及时、如实解答。
6.护理人员不得向患者告知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实习护生对患者的告知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单独告知。
九、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入院时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理解。
2.患者入院时由一名护士填写患者腕带信息,由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佩戴。
3.患者住院期间必须佩戴腕带,各班每天床边交接班时逐一检查患者腕带佩戴情况。
4.避免使用床号或仅呼喊病人名字核对病人,操作前需通过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5.患者腕带信息如有模糊不清应随时更换,并在转抄腕带信息后请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佩戴。
十、腕带标识制度
1.腕带使用范围:所有住院病人均应使用腕带标识。
2.腕带使用要求:男性病人使用蓝色腕带,女性病人使用粉红色腕带。
3.护士评估病人,按腕带使用要求配置腕带。
4.认真填写腕带内容,要求字迹清晰无空项,其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
5.由两名护士核对填写的腕带无误,方可将腕带松紧适宜地戴于病人腕部,注意保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其用途及注意事项,以便主动识别病患。
6.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十一、腕带操作程序
十二、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查对制度
1.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2.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对后方可执行。
3.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瓶不能丢弃,需等抢救完毕后由另一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
4.护士在抢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必需随时登记在《抢救用药登记本》上,事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5.护士在抢救6小时内必须在医嘱单上完成签名。
十三、紧急情况口头医嘱执行流程
十四、PICC护理管理制度
1.PICC置管操作严格执行资格认证制度,未经过专业培训者不得为病人行PICC置管操作;PICC定期维护,并规范记录维护时间及责任人。
2.评估住院病人,凡需要PICC置管患者均应填写《PICC置管申请单》,护理部审批后方可进行PICC置管。
3.执行PICC置管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病人(或)家属同意后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
4.置管后护理。
(1)各班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如有无渗血、漏液,有无红肿、疼痛等,并注意观察导管外露刻度。
(2)透明敷贴在导管置入后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敷贴2次,肝素帽1次,如有污染或潮湿等及时更换,每周测量上臂周长(肘上4横指)1次并记录。
(3)每次注射前后必须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每天用稀释肝素盐水正压封管2次(严禁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4)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后及时填写PICC维护记录。
(5)如发生特殊情况,如导管脱落、断裂等,第一时间报告护士长,予以及时处理。
十五、压疮管理制度
1.对住院病人应进行皮肤的评估,凡院外带入压疮、院内发生压疮、难免压疮,应及时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并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2.科护士长、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导意见签全名。
3.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4.当患者转科时,应将观察记录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6.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对可能发生皮肤压力伤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十六、预防各类管道滑脱管理、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按规定填写《患者管道滑脱评估表》,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备案。
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道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①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②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管路登记表,24~48小时内报护理部。③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④发生管路滑脱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⑤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订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十七、预防病人走失、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护士在护理各类病人时,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走失、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按规定填写《患者走失、跌倒评估表》,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备案。
2.对有老年痴呆、智力障碍、有走失史的病人加强管理,严格交接班,防止病人走失。
3.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术后意识未恢复前的病人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或药物镇静,对年老、行走不稳的病人,行动时有人照顾或搀扶,地面保持清洁与干燥,防止跌倒。
4.对存在走失或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病人,要求必须24小时有家属陪伴,同时对家属加强健康宣教,防止病人走失或跌倒/坠床。
5.在床上活动的病人,指导正确的活动方法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护士应给予协助。
6.卧床患者在下床活动或下蹲入厕时,应告之病人避免体位的突然变化,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7.一旦病人发生走失或跌倒/坠床,立即启动走失或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措施,加强对病人的护理。
十八、约束器具使用制度
1.医院要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治疗的权利(精神病患者应除外)。
2.对患者使用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的自主活动危及自身安全与诊疗操作安全时,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约束性措施。
3.使用前应由医师或护士对病情进行评估,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记录。
4.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当使用约束器具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
十九、“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2.“危急值”报告本登记要求:护士在接获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电话时,应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并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接收的医师在“医师收到报告”栏内签字。
3.其他除“危急值”外的急查检查结果也一并记录在“危急值”报告本上。
二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1.不良事件定义。
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2.上报范围。
(1)上报内容:药物错误、医嘱执行错误、跌倒、管道滑脱、标本问题、院内感染、物理伤害(压疮除外)、操作失误、输液肿胀外渗、仪器设施问题、其他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的事件均要上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的事件,也需要上报。
3.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及时填报《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签字后每月底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质量管理科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24小时。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
4.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护理不良事件评定委员会成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制订整改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及全院护理质量讲评分析会上进行通报,使全院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5.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6.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二十一、护理缺陷(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1.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及当事人均须详细登记。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由科护士长上报护理部。
2.凡发生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组织抢救,以减轻或消除由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应妥善保管好原始资料,严禁隐匿事实、涂改病历和销毁证据。当事人应立即如实写出书面检查,待后处理。
3.一般差错每月底由科护士长将差错登记表上报护理部,重大差错与事故24小时内及时上报护理部。
4.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差错讨论会,对发生的差错提出处理意见,并在护士长会议上通报;每季度对所发生的差错进行1次差错统计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5.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酌情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1:护理事故处理标准
护理事故: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2号文件《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附2:护理差错标准
1.临床护理差错标准。
【重差错】
治疗:①错做或未做各种皮试而进行注射者。②错注青霉素或抗癌药物者。③输液输血外漏,造成组织坏死者。④抢救病人时,少用、多用、未用特殊药物而影响抢救效果者。⑤注射部位发生感染或坏死者。
服药:①外用药物当内服药误服者。②全病房口服药物漏发1次者。③错发口服药引起不良后果者。④漏服、错服药物超过三天者。⑤主要药物超过一倍者。⑥主要药物超过24小时未执行者。
其他:①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不仔细或发现问题不向医师汇报,耽误治疗者。②重危、昏迷病人及患儿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跌倒、损伤者。③使用热水袋、冰袋造成烫伤或冻伤面积在3cm2以上者。④未执行预防压疮护理造成病人Ⅱ度压疮者。⑤危重病人血标本溶血、凝血影响诊断治疗者。⑥术前需采血交叉配血而未执行,致术中不能及时输血者。⑦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增加病人痛苦,造成不良后果者。⑧相当于上述情节者。
【中差错】
治疗:①一般注射药物用错病人、药名、剂量、时间,未引起不良后果者。②输液外漏面积超过10cm2以上者。③术前治疗未执行者。④临时医嘱超过24小时未执行者。⑤主要治疗1次未执行者。
服药:①一般药物超过24小时未执行者。②一般药物剂量超过一倍者。③漏服、错服药物超过一天者。
其他:①使用热水袋、冰袋造成烫伤或冻伤面积在3cm2以下者。②未执行预防压疮护理造成病人Ⅰ度压疮者。③各种标本错留、丢失,抽错血、需重新留取或未及时送检者。④备皮不净或未备需重新处理;备皮损伤皮肤致手术时间被延长者。⑤术前禁食但未禁食,延误手术及检查时间者。⑥相当于上述情节者。
【轻差错】
治疗:①术前治疗术后未停,或需停治疗继续使用1次者。②一般治疗(如热敷、蒸汽吸入、坐浴等)用错病人、药物浓度不对、药品用错未引起后果者。③辅助治疗1次未执行者。④做皮试未看或忘看结果,致重复皮试者。
服药:①一般药物用错病人,药品用错、剂量不对1次者。②一般药物漏服1次者。
其他:①错、漏执行医嘱,核对医嘱时未发现,延误4小时以上才执行医嘱者。②不符合无菌要求的器械、敷料、溶液已用于病人身上,未造成后果者。③相当于上列情节者。
2.产房差错标准。
【重差错】
(1)因交接班不清和产程观察不严密致产妇将婴儿出生在病房、走廊或厕所内未造成婴儿损伤者。
(2)未执行操作规程,未认真观察产程延误治疗,致产程延长,给产妇或婴儿造成严重损伤者。
(3)阴道内遗留纱布超过48小时,造成产褥感染者。
(4)婴儿因洗澡治疗后抱错床号者。
(5)观察病情不及时,发生诊疗失误致子宫破裂者。
(6)人工流产术导致子宫刮破者。
(7)会阴三度裂伤未影响其功能者。
(8)缝合会阴裂伤时,缝合穿过直肠,后果严重者。
(9)执行无菌制度不严,造成产妇及新生儿院内感染。
(10)产后胎盘残留引起大出血,无其他并发症者。
【中差错】
(1)未遵守操作规程,未认真观察产程延误治疗,致产程延长,给产妇或婴儿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者。
(2)阴道内遗留纱块,24小时后未取出者。
(3)婴儿脐带未扎紧,出血量达5ml者。
(4)新生儿登记,写错姓名、性别者。
【轻差错】
(1)凡产包使用发现缺少重要医疗器械者。
(2)新生儿先天性缺陷漏记入记录单者。
3.手术室护理差错标准。
【重差错】
(1)因责任心不强,错接病人至手术室或送错手术间者。
(2)手术前后因器械、敷料清点不严、数目不清,影响手术进行,延长手术时间达30分钟者。
(3)造成电刀烧伤病人者。
(4)上止血带时间超过规定,造成肢体损伤,但未造成肢体残疾者。
(5)遗失病理标本或重要标本未及时送检者。
(6)吸引器接反并已使用者。
(7)消毒或执行无菌操作不严造成病人伤口发生感染者。
【中差错】
(1)安置手术体位或接送不慎误伤病人者。
(2)不慎烫伤病人,面积在10cm2之内,深度不超过1°者。
(3)手术器械、物品准备不周全,在术中或麻醉下等待消毒时间超过20分钟者。
(4)输液外渗皮下,范围超过10cm2者。
(5)输血漏至血管外皮下,范围超过5cm2者。
(6)用药发生错误,对病人造成影响者。
【轻差错】
同临床护理差错标准。
4.消毒供应中心差错标准。
【重差错】
(1)计划不周、擅离职守,未能及时供应抢救物品,或在急诊情况下,器械不能用,但未造成事故者。
(2)过期的消毒器械,未进行再消毒就发出供应室者。
(3)无菌器械包使用时发现有血迹、污垢者。
【中差错】
(1)各种治疗包错装、漏装或将不能使用的主要器材装进去;操作时发现治疗盘内缺少主要器械、物品者。
(2)科室事先预约的器材,没有按要求准备,影响诊疗者。
(3)已用于病人身上的敷料中发现有头发、沙子或其他异物者。
(4)消毒器械、物品供应不上,影响诊疗工作者。
【轻差错】
参照临床护理差错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