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社会与现代图书馆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430070.山东建筑大学,250101)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中的重大任务。作为社会教育主体的图书馆,要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真正成为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宣传先进文化的教育中心,为开放教育和社会化学习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社会化学习驱动中的图书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明确指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将我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身教育以其富有弹性及活力的开放教育体制,在更加延伸的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人们在民主、和谐的社会教育氛围中,通过个人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从纵向看,教育不仅要在学习阶段展开,更要在人的一生中进行,是一个需要终身进行的过程;从横向看,教育不仅要在学校中进行,更要在学校以外的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因此说,教育只有在全社会中展开,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化学习的要求,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现代化社会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教育——劳动——退休”模式,但传统的学校教育一般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内运行,它保证了部分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却也由于受经济制度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同时,学校教育与校外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完全隔离开来,局限于真空式的文化氛围之中,失去了社会生活的气息和活力。终身教育理念从其开放的教育体系取代了传统封闭型的教育系统,从此打破了原来只局限于人生某一阶段的教育。图书馆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恰恰适应了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要求,从特征上具备了全社会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人们知识更新、思想升华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无限发展空间。
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知识社会正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给所有人提供相应的合适教育,作为他们有效参与社会的手段,就变得尤为重要。迫于知识经济给社会和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一个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学习化社会”便适应了人们发展的需要。这种学习的挑战,也必然要使个人及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必需的学习型社会。“学习社会如能实现,教育就不一定需要采取上课的形式进行,至少可以回避那种无限延长学校年限的值得忧虑的做法。而且,社会领域的教育效果相辅相成,从而可以消灭相互抵消教育效果的因素。这样,学习社会的实现和终身教育政策的展开,在教育的效率化和节减经费的双重意义上,都是医治教育经济破绽的有效处方。”学习也就不再局限于围墙内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多的开放型大学、远程教育型大学和虚拟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地便充当了不可缺少的角色。长期以来图书馆资源并没有得到更为理想的利用,学习社会需要图书馆设计合理的激励结构,使其资源真正能够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终生学习的欲求。
1.资源共享
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息比任何时候都更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而图书馆作为信息的储存地,一种信息资源形式,必然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人们多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此时充分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就理应成为图书馆的首要职责之一。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人类的交往与学习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而我们现在正在转向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注重学习的创造型社会。图书馆要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走出原先受限制的传统的信息提供方式,而转向提供检索服务,为在家里、在学校、在工作时或在任何地方的人们提供全球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使命不在于如何教育人,而在于如何让读者分享它所配备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工作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而成为社会信息网的重要枢纽。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促进繁荣的关键在于工作者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学习必须扩展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学习化社会强调的不是过去曾经学过什么,而是现在正在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图书馆应顺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人们提供学习和工作的便利条件,达到资源的共享。人类需要的信息将千百倍于从前,这便要求图书馆选择新的出发点,选择自己的正确位置。图书馆如能将大门向整个社会开放,向国际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个人吸取需要的营养,那么对人类的素质提高、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2.关照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
学习化社会,其目的是要在这个社会里,不存在出身、性别、种族、收入、区域等方面的障碍,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享受学习的权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汉堡成人学习宣言》指出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和充分尊重人权的参与型社会,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和公正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和迎接未来的挑战,就必须让所有人自觉和有效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关注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少数人群的同时,学习化社会不会忽视有一定教育机会但其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大多数人。对于那些在传统教育中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特殊群体而言,学习化社会这一理念特别有希望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这类特殊群体中既有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移民或临时工,也有残疾人、农村人口和女性。这些人常常难以在学校进行有效的学习其原因有许多,例如他们看不出学习有何用处,对教学语言不熟悉,路途遥远上学困难,或者由于维持家庭生计所需被迫过早退学参加工作等。《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某些部门的人享有高度特权,其他则是贫苦的‘农村兄弟’,这种差别是根据他们所依附的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穷人的子女或那些遭受民族歧视或社会歧视的集团的儿童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困难的地位……他们同那些比较富裕阶级的儿童相比,或者同那些生长在较为有利于正常成长与发展的背景中的儿童相比,都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这种不利的程度有时达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确保公众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其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这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的义务。因此图书馆在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应努力缩小信息富有者和信息匮乏者之间的差距,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如果图书馆能够对这些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给予特殊的关照,这类群体就可以从中获益。例如,2001年5月,上海图书馆克服了空间的困难,在综合阅览区开辟了盲文阅览区。为可更好地提高为视障残疾人服务的质量,2002年初,上海图书馆又与上海市残联和市邮电管理局合作,为盲人推出了盲文读物和视听读物的免费寄送。图书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补偿性”的机会,使社会上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3.服务方式的新拓展
学习化社会必然是以注重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因而在面对各种不同层面的读者的不同需求时,图书馆服务活动将日益围绕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服务原则展开,针对具体用户个人的问题、环境、心里知识等特征来实施。图书馆作为服务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它为公众提供的服务将远远超出书的范围。个性化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甚至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习化社会也必然要求图书馆员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充实、完善自己。他们都应是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帮助用户打开信息资源之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信息用户的需求。只有具备了专业化服务水准,才能真正满足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图书馆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机制,可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对用户的贡献程度。虽然人的兴趣、爱好的不同,决定了人的需求具有异向性的特征,但人的意向又受到社会现实要求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责任感,还是自身的价值体现,都需要随时调整个人的心里倾向和行为,以求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图书馆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个性差异,适时提供适宜的服务。既要面向公众又要面向个人;既要面向社会,又要面向市场。图书馆面向社会就是要提供学习服务和教育服务,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情感关怀。
一个学习化社会的逐渐形成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如果我们打算找出一条优化人类资源开发的道路,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检查我们的社会机构的性质,并决定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培育终生学习和培育应付改革的能力。现代图书馆理应摒弃传统图书馆封闭自守、各自为阵的管理模式,树立整个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的分式协作、资源共享和信息提供的网络化图书馆群体的新形象。作为信息交流和服务的中介机构,它应为社会和读者提供各种迫切需要的信息服务,使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持田荣一等.终身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3]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4]赵中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G].1999
[5]王世伟.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J].图书馆论坛,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