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与资源共享(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化共享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探讨

黎和平

(湖北省石首市图书馆,34400)

一、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服务

1.基层服务点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

当前在广大乡村,特别是边远的地区,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尚未普及,因而,文化共享工程以其快捷、方便和实用的特点,成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

乡村文化站(室)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基础。乡村基层服务点依托于乡村文化站(室),直接了当地服务于当地农民,尽可能地将农民看得见,用得着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供出来,既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水平,又增强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2.基层服务点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基地

当前在广大乡村,特别是“老、穷、边”地区,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还未普及,但是文化共享工程需要借助许多活动平台,最理想的就是通过乡村基层服务点开展文化活动,尽可能地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致富脱贫,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使乡村基层点最好地成为农村开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丰富文化生活的综合性活动阵地。

3.基层服务点是文化共享工程培育新型农民的文明课堂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实现信息化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农业技术领域。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乡村基层点通过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优秀信息资源,使用计算机、卫星、摄影仪等设备,使广大农民接触了现代信息技术,体会到巨大便利和视听享受,改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这在改革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培养使用信息技术新型农民,树立良好文明风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氛围。

二、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优势与基层延伸服务

1.资源优势

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因此,在资源建设上,很贴近百姓生活,将广大农民群众需要了解的有关“三农”问题的法规政策,增产增收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进城务工技能、市场经营信息,还有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艺术、影视戏曲,以及医疗卫生等信息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

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的主要特点:紧紧抓住农民求富裕、求文明、求健康的需求,整合和建立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历史文化、农业科技、技术培训、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内容的信息资源库。二是信息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重点建设了能够满足农村文化需要的讲座、戏曲、电影、图书等专题资源库。

2.技术优势

文化共享工程以适用范围、服务对象、用户需求、共建共享等为特征,在资源建设、网络传输、终端服务、反馈评估、安全保障与规范标准等方面构建其技术体系。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体系充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相结合起来,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同步。

文化共享工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了数字化加工和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渠道更多地借助了高科技手段,比如互联网、卫星、镜像站点、移动存储及光盘等。但由于西部地区通信设施比较落后,未能完全实现互联网传输,只好借助卫星传播方式来解决。而有的地区采用了电视机加机顶盒的方式接收了信息,有些条件更差的地区,只能通过刻录光盘的方式将信息送到乡村群众身边。但是,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为基层文化站点配备了集存储和播放于一体的专用设备,既操作简便,还可以通过上级中心定期和按需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极大方便了边远落后地区对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组织体系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范围广泛:从都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实施主体虽然是文化系统所建的遍及城乡的文化设施,但服务范围已扩展到机关、社区、学校、部队、企业、乡村等领域。同时,文化共享工程通过内部培训、社会招聘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懂业务、能管理、技术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如各省级图书馆都有文化共享工程的专业队伍,各试点县(市)也按照文化部建设要求,配合了专门人才。

4.延伸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从国家中心到省级分中心,以及县级支中心均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阅览室拓展网络服务,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互联网上,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开展流动服务,根据各地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如采取VPN技术在部分乡镇建立图书、期刊外借点,向郊区农民提供省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采用远程在线方式,向县(市)图书馆提供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与方正电子图书;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卫星互级站,为乡镇基层站点传送丰富多采的文化信息和开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还有通过电影宣传车将科技信息资源直接送到农民身边。

三、基层服务点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

文化共享工程各种新的传输方式和服务手段,促进基层信息资源的共享虽然取得了快速进展,但同时应当看到,各种传输方式都有其优点,也存在不足,仍需在资源传输手段及管理措施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探索。

1.发挥优势,拓展共享领域

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共建共享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积极参与农业、教育、科技、司法、商务、卫生、广电、旅游、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共建,拓展合作共建的广度和深度。将其他系统和部门适合农村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通过乡村基层服务点为农民服务,使乡村基层服务点不仅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信息等综合服务的基地。

2.加强领导,完善设施管理

按照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文化共享工程管理部门要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充实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层点,提升其服务能力。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与领导,将乡村基层服务点设备设施使用情况纳入日常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出台规章制度,认真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设备设施,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合作共建工作有序开展。

3.完善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基层服务点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供电子网络通信,工作人员补贴等日常运行经费。各级政府应将基层服务点的日常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乡镇基层服务点的正常运行和服务。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在保证公益服务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基层服务点管理与运行,促进文化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发展。

4.提高素质,建立培训机制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网络化工程,需要大量的专兼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人员培训工作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培训有必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机制,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技术薄弱问题。一是加大培训投入。培训投入较其他投入,更能带来大的回报,效果必然是明显的,且具有长远意义。二是培训之目的在于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而在观念、知识、技能三者之中,观念处于主导地区,所以转变观念成为培训首要任务。三是新形势下,基层各级中心、服务点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基层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具有更重要意义。四是通过培训,能使工作人员加深对资源加工应用系统的掌握,还能使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

5.合理建设,实行连锁服务模式

可依托各学校、文化(站)的现有网络点,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建立图书馆连锁服务网作为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数字资源的加工和整合,实现图书馆资源的统一调配,共同利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将数字资源辐射到全区各个农村网点和图书馆。

6.开发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文化共享工程各中心应该利用自己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广泛采集相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和整理,进行有序的资源重组,形成使用方便的专题数据库,以弥补馆藏不足,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信息提供能力。

7.体现特色,开展文化活动

基层服务点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可由文化行政部门与合作部门联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力与创造力,挖掘和保护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二是采取集中收视或个性化浏览等传播方式,把文化信息送到乡镇、军营、学校、社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将各种服务活动通过文化共享与合作单位的服务途径广为传播,体现地方特色,让地方特色资源为全国所知,世界所晓。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地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的共建共享[J].图书馆建设,2008(2)

[2]胡晶莹.县级图书馆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构建连锁服务[J].图书馆,2007(5)

[3]李月明.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图书馆,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