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
“本纪”是《史记》五种体例的第一部分,共十二篇。大体而言,每篇“本纪”都是以帝王为纲的有关整个国家的大事纲要。《五帝本纪》是“本纪”部分的第一篇,记述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个圣明的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在道德人伦、治国功业、造福人类等诸方面都堪称楷模,处处显现着作者理想政治的光芒。
春秋、战国以至西汉有不少关于黄帝的传说,但因为“荒诞离奇”,多数不可信,先秦儒家古书中只有《五帝德》《帝系姓》中说到了他。作者依据这两个材料,并吸取了其他学派,甚至秦汉之际的方士的说法,将颛顼、帝喾、尧、舜、禹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在之后的有关“本纪”、“世家”、“列传”中,商汤、周文王、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诸国,以及秦、楚、吴、越,甚至周边的匈奴、东越、南越等都被说成是黄帝的子孙,这种说法未必科学,但是“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被确立起来,“明始祖”对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黄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修德振兵”、统一天下的人物,《史记》以之为记事之首,“明一统”的思想也是非常鲜明的。
尧、舜是司马迁最为尊崇的帝王典范。司马迁写他们的治国理政风采,写二人的禅让,寄寓了他的政治理想,也体现了他对秦、汉以来的专制政治的反感。司马迁把尧、舜的“禅让”放在“本纪”的第一篇,把吴太伯的“让”放在“世家”的第一篇,把伯夷的“让”放在“列传”的第一篇,这种安排不是偶然的。我们在此选取的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
帝尧者,放勋〔1〕。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2〕。黄收纯衣〔3〕,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4〕,以亲九族〔5〕。九族既睦,便章百姓〔6〕。百姓昭明〔7〕,合和万国。
〔1〕“帝尧者”二句:帝号曰“尧”,名“放勋”,国号曰“陶唐”。
〔2〕舒:放纵,恣意而行。
〔3〕黄收:冠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纯衣:即“缁衣”,黑衣。纯,读曰“缁”。
〔4〕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驯,同“顺”。
〔5〕九族:泛指众多的亲属。
〔6〕便章:也作“辨章”,治理的意思。百姓:这里指百官。
〔7〕昭明:指各自的权利、职责、义务分明。
【译文】帝尧,名放勋。他的仁德有如覆盖大地的苍天,他的智慧有如无所不晓的神明。人们像万物向阳一样亲附他,像大旱望云一样企盼他。他富有而不骄奢,尊贵而不放纵。他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黑色衣裳,坐着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有顺天应人的美德,能使自己的九族亲善。九族亲善后,他便进一步治理朝廷百官。等到朝廷百官的职责明确又能各司其职,他再进一步使天下万国都变得融洽和睦。
乃命羲、和〔1〕,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2〕,敬授民时。分命羲仲〔3〕,居郁夷〔4〕,曰旸谷〔5〕。敬道日出〔6〕,便程东作〔7〕。日中,星鸟〔8〕,以殷中春。其民析〔9〕,鸟兽字微〔10〕。申命羲叔〔11〕,居南交〔12〕,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13〕,以正中夏。其民因〔14〕,鸟兽希革〔15〕。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16〕。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17〕,以正中秋。其民夷易〔18〕,鸟兽毛毨〔19〕。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20〕,便在伏物〔21〕。日短,星昴〔22〕,以正中冬。其民燠〔23〕,鸟兽氄毛〔24〕。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25〕,众功皆兴。
〔1〕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驻四方,观天象,制历法。
〔2〕数法:遵循,推算。
〔3〕分命:分派,派出。
〔4〕郁夷:今山东半岛一带。
〔5〕旸(yánɡ)谷:也作“汤谷”,相传为日出之处。
〔6〕道:同“导”,引导。
〔7〕便程:分派,布置。东作:春天的农事活动。
〔8〕鸟:鸟星,即“七星”,也单称为“星”,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之一。
〔9〕析:分散。此指分散到田野上进行农业劳动。
〔10〕字:乳也,谓产子、哺乳。微:通“尾”,交尾。
〔11〕申命:任命时予以告诫。
〔12〕南交:南方的交趾。
〔13〕火:也称“大火”,即心宿,是“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之一。
〔14〕因:就,指老弱到田中帮助丁壮务农。
〔15〕革:改变。
〔16〕昧谷:神话中的日落之处。
〔17〕虚:星名,为“二十八宿”中的西方“七宿”之一。
〔18〕夷易:平和、快乐的样子,言其为秋收而喜悦。
〔19〕毨(xiǎn):鸟兽毛羽更生整齐的样子。
〔20〕幽都:北方的阴气聚集之地。
〔21〕便在:意同“便程”。伏:储藏。
〔22〕昴(mǎo):星名,是“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之一。
〔23〕燠(yù):暖。此指保暖之衣,或曰保暖之室。
〔24〕氄(rǒnɡ)毛:细毛。
〔25〕信:通“申”,申明条例,申明纪律。饬(chì):约束,整顿。
【译文】帝尧任命羲氏、和氏主管天文,让他们遵循上天的法则,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历法,告诉人们播种与收获的季节。他分派羲仲居住在郁夷的旸谷,让他虔敬地迎接东方升起的太阳,并分派人们准备春耕生产。当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鸟星出现在正南方,羲仲确定这一天叫“春分”。这时人们都分散到田野里劳作播种,各种鸟兽交尾繁殖。帝尧任命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让他督管南方民众的农事活动。当白天的时间最长,心宿出现在正南方,羲叔确定这一天为“夏至”。这时老幼都到田里劳动,鸟兽的羽毛变得稀少。帝尧任命和仲到西部边极的昧谷,在那里敬送太阳下山,主管秋季收获的劳作。当白天和黑夜等长,虚星位处正南,和仲便确定这一天是“秋分”。这时候,人们的心情平和快乐,鸟兽到了换毛的阶段。帝尧任命和叔住在北方的阴气聚集之地,分派人们收藏。当白昼最短,昴星出现在正南方,和叔确定这一天为“冬至”。这时人们穿着保暖的衣服,鸟兽也长了厚厚的羽毛。帝尧确定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其中设置闰月以使四时不至于错乱。帝尧申明纪律约束百官,于是各方面都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尧曰:“谁可顺此事〔1〕?”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2〕,不用。”尧又曰:“谁可者?”兜曰〔3〕:“共工旁聚布功〔4〕,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5〕,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6〕,汤汤洪水滔天〔7〕,浩浩怀山襄陵〔8〕,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9〕。尧曰:“鲧负命毁族〔10〕,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11〕。
〔1〕顺:循,继承。
〔2〕顽凶:既愚顽又凶狠。
〔3〕(huān)兜:尧的大臣,为后文所称的“四凶”之一。
〔4〕共工:尧的大臣,水官,为后文所称的“四凶”之一,与“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共工非一人。旁聚:广泛聚集。旁,广泛,普遍。
〔5〕用:行事,实践。僻:邪恶。
〔6〕四岳:四方诸侯长。
〔7〕汤汤(shānɡ):水势浩大的样子。
〔8〕怀:包围。襄:上,意即淹没。
〔9〕鲧(ɡǔn):尧臣,禹的父亲。
〔10〕负命毁族:违抗命令,伤害同僚。负,背,违。族,类,同伙。
〔11〕用:因。
【译文】帝尧问群臣说:“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放齐说:“你的长子丹朱通达明智,可以继承。”帝尧说:“哼!他既愚顽又凶狠,不可用。”尧又问:“谁可以继承呢?”兜说:“共工能广泛招集人力,兴办事业,他可用。”帝尧说:“共工好夸夸其谈,做事邪恶,貌似虔敬而实则傲慢,不可用。”帝尧又说:“喂,你们四方诸侯长,如今洪水滔天,包围着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都为此忧伤,谁能担此治水的重任?”四方诸侯长都说鲧可以任用。帝尧说:“鲧常违抗命令、伤害同僚,不可用。”四方诸侯长说:“他似乎不像你说的那样。先试试吧,不行再撤换。”帝尧于是听从他们的意见用鲧治水。鲧治了九年水,一无所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2〕。”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3〕,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4〕,母嚚〔5〕,弟傲〔6〕,能和以孝,烝烝治〔7〕,不至奸〔8〕。”
〔1〕庸:用。
〔2〕鄙德:品德不高。鄙,粗野。忝(tiǎn):辱,辱没。
〔3〕矜(ɡuān):通“鳏”,老而无妻。
〔4〕顽:愚妄,愚顽。不遵守道德规范。
〔5〕嚚(yín):暴虐,愚顽。反慈为嚚。
〔6〕弟傲:舜之弟名“象”,为人狂傲。
〔7〕烝烝(zhēnɡ):温厚善良的样子。治:劝导使其自治。
〔8〕奸:干,抵触,冒犯。
【译文】帝尧说:“喂!四位诸侯长,我在位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继承我的帝位呢?”四位诸侯长说:“我们品德微薄会辱没帝位。”帝尧说:“在朝的亲贵或远方的隐士你们都可以推荐。”于是大家都说:“民间有个单身汉,名叫虞舜。”帝尧说:“对,我听说过。这人怎么样?”诸侯长们说:“他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顽不讲德义,他的母亲暴虐不讲慈爱,他的弟弟狂傲无礼,但他仍能凭借孝顺友爱和他们共处,能温厚善良地感化他们,不和他们起冲突。”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1〕,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2〕,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3〕,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4〕。宾于四门〔5〕,四门穆穆〔6〕,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7〕,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8〕。正月上日〔9〕,舜受终于文祖〔10〕。文祖者,尧大祖也〔11〕。
〔1〕二女:指娥皇、女英。
〔2〕饬:训教,告诫。妫汭(ɡuīruì):指舜的家乡。妫水入黄河的河口,在今山西永济境内。
〔3〕慎和:谨慎地制定并付诸实行。五典:也称“五常”,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时:是,因此。
〔5〕宾:用如动词,迎宾,礼宾。
〔6〕穆穆:喜悦、心服的样子。
〔7〕绩:考查。
〔8〕让于德:推让说自己的德行不够。不怿(yì):不乐。此指力不胜任。
〔9〕正月上日:正月初一。上日,朔日。或谓上旬吉日。
〔10〕受终:本意应该是指接受禅让,但这里实际是指接受摄政之权。文祖:此指文祖之庙。
〔11〕大祖:即太祖。大,同“太”。
【译文】帝尧说:“我要考验考验他。”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舜对待尧两个女儿的态度来观察舜的德行。舜训诫尧的两个女儿让她们回家乡侍奉公婆,她们都能恪守妇道。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慎重地制订“五常”之规并付诸实行,百姓都能遵从“五常”。于是又让他入朝治百官,百官因而能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让他接待四方来宾,舜又能让各地的诸侯、使臣、宾客都恭敬有礼。尧让舜视察山川水泽,正好遇到暴风雨,舜能不迷路。尧认为舜确实圣明,便把他召回说:“你办事可靠,言出必行,至今已经三年了,你可以登天子之位。”舜推辞自己的德行不够,深感不能胜任。正月初一,舜不得已在文祖庙接受了摄政之权。文祖,就是尧的太祖。
于是帝尧老〔1〕,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1〕老:即今之所谓“退休”,但这里尧只是“退居二线”。
【译文】从此帝尧退居二线,让舜代行天子之政,以此观察上天的反应。
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1〕,共工果淫辟〔2〕。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3〕。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4〕,以变北狄〔5〕;放兜于崇山〔6〕,以变南蛮〔7〕;迁三苗于三危〔8〕,以变西戎〔9〕;殛鲧于羽山〔10〕,以变东夷〔11〕:四罪而天下咸服〔12〕。
〔1〕工师: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
〔2〕淫辟:骄纵,邪恶。
〔3〕三苗:古代的少数民族名,生活在今湖南一带,其种不一,故称“三苗”。
〔4〕流:迁,发配。幽陵:北部边裔的都城,约当今之北京密云。
〔5〕以变北狄:使其逐渐同化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起一种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作用。
〔6〕崇山:具体方位不详,约当今之越南北部一带。
〔7〕南蛮:泛称南方的少数民族。
〔8〕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东南。
〔9〕西戎:泛称西部的少数民族。
〔10〕殛(jí):诛。这里是“流放”的意思。羽山:东部边地的山名,约在今山东临沂一带。
〔11〕东夷:泛称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12〕罪:被治罪。
【译文】兜举荐共工为继承人,尧说:“不行。”让他试任工师一职,共工果然骄纵邪恶。四方诸侯长举荐鲧治理洪水,尧认为他不合适,四方诸侯长一再请求试用,结果一无所成,使百姓大受其害。后来又有三苗在江淮、荆州一带多次作乱。于是舜巡视归来向尧建议,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让他去改造北方的少数民族;把兜流放到崇山,让他去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往三危,让他去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发配到羽山,让他去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都为之心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1〕。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2〕。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3〕。”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4〕。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5〕,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6〕,是为帝舜。
〔1〕辟位:避位,退位。
〔2〕权授舜:此以封建社会的制度推测远古。权,变通。
〔3〕“授舜”六句:此六句不见于古书,乃史公所自增,可见其社会理想。
〔4〕让辟:动词连用,让位于人而自己回避。
〔5〕朝觐(jìn):指诸侯进京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6〕之中国:由“南河之南”进入京城。中国,京城。帝王所都为中。
【译文】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二十年后退居二线,让舜代行天子政权,把舜推荐给上天。尧离开帝位二十八年后去世。他去世时百姓悲哀得就像亲生父母去世一样。天下有三年不演奏音乐,以此悼念帝尧。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不足以把天下交给他,于是采用变通的做法,把天下交给了舜。交给舜,天下人都得利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交给丹朱,则对天下人不利而只对丹朱一人有利。尧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天下人不利而让一个人得利。”于是毅然将天下交给了舜。尧死后,三年守丧结束,舜避让丹朱想把天下交给他而躲避到了黄河的南边。可是朝贡的诸侯们都不到丹朱那里去而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都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唱颂歌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回到京师即天子之位,这就是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