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卫填海,锲而不舍——精卫填海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精卫填海”的记载大同小异,如《山海经·北山经》载: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亦载: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鸣自呼。每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怨溺死故也。海畔俗说:精卫无雄,耦海燕而生,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畔精卫誓水处犹存,溺死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怨禽,又名志鸟,俗名为帝女雀。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的小女儿名女娃,有一天她驾着一只小船去东海游玩,觉得人间什么都很新奇。突然大海上波涛汹涌,浪潮将她的小船打翻了。大海无情地吞噬了女娃的生命。女娃死后化作了一种花脑袋、白嘴巴、红爪子的小鸟,栖息在西方的发鸠山森林里,因为经常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叫着自己的名字,人们便称这种鸟为“精卫”。精卫鸟为了报仇雪恨,衔取一个小石块或是一段小树枝,从西山飞向东海,投入到大海里。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下决心一定要把东海填平。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坚定信念,也成为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象征。如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清代顾炎武《精卫》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