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高刚

以政府为主导的反贫困工作目前陷入了一种路径依赖的困境,这种逻辑惯性导致当代反贫工作存在体制机制不顺,脱贫效率不高和群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在新时期要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度我认为存在三个层面的逻辑转换。

第一从技术逻辑转向人文逻辑。目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不管开展哪一个方面的工作,政策制定者得试图设计出周全的项目实施要求,完善的指标考核体系和严格的监督防范制度来推动扶贫开发的开展,并通过不断的过程监督来推动工作的落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逻辑,这种技术逻辑通过各层的政府体系,层层传递上层精神,使中央的惠民政策得以在基层落地。但是也会导致几个问题,第一是贫困人口识别的指标分配法容易造成目标偏离,第二是管理复杂,第三就是量化的指标识别法容易漏掉一些看上去的贫困户。

要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要充分尊重贫困群体的实际生活形态和地方性支持,不能用干巴巴的量化指标考核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通过完善各种指标解决扶贫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应该以一种系统化的科学思维弥补扶贫工作体制上的缺陷。从技术逻辑转向人文逻辑我们提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贫困要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第二要尊重农民对幸福生活的主观认知,第三要开展开放式扶贫。

第二从数量逻辑转向质量逻辑。数量逻辑希望扶贫项目越多越好,越快越好,数量逻辑往往把精力高度集中于扶贫开发的前端,而不注重过程。转向质量逻辑就是要提高贫困人口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谈数量的问题,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要提高扶贫质量,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政府不应该直接投资产业项目;第二要善于用扶贫手段。第三要优化扶贫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第四就是要制度创新。

第三从应付逻辑转向创新逻辑。很多地方扶贫工作,上级要求做什么,下面就做什么,应付工作安排,扶贫工作没有自己的思路,缺乏独立的思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扶贫开发缺少系统布局;第二,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第三,扶贫工作缺少总结提炼。应付逻辑显然无法推进扶贫开发的开展,更谈不上科学治贫,科学治贫是结合区域实际的反贫困发展路子,就是要用一种创新逻辑。从应付逻辑转向创新逻辑我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引入专家系统提高扶贫的科学性,这个专家系统不仅在省级层面、中央层面,而且在县级层面、乡级层面也很重要。第二要积极培育扶贫相关的专业社会组织,并向专业扶贫组织购买扶贫服务,让专业的人专业化扶贫工作。第三就是要善于总结地方的扶贫开发经验。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