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
深入实际、开展国情调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肩负的重要科研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思想库”“智囊团”职能的重要方式。中国边疆省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边疆区情及当地的民族社会调研(边疆调研)是中国国情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位边疆工作者所说:不了解少数民族,就不了解中华民族;不了解边疆,就不了解中国。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建立后,特别是1990年以来,一直将边疆调研作为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2004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简称“新疆项目”)。2006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牵头,立项开展“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简称“百村调查”),作为此特别项目的子课题。“百村调查”以新疆为重点,在新疆、西藏、内蒙、宁夏、广西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吉林、黑龙江3省基层地区同时开展,共调查100个边疆基层村落。调查工作在“新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百村调查”专家委员会暨编委会组织实施。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持拟定的调查大纲框架下,挖掘每个省区的优势,体现各自的特色。
本项目的实施得到了边疆地区各级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首先,调查工作注意与地方党政部门的相关工作衔接、听取意见,在实施调查之前,主动向各级党政部门汇报情况,听取指示和意见。其次,调查组主动让各级党政部门了解调研的全过程,在调研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党政部门请示。再次,调研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副本同时提供给地方党政部门参考。
“百村调查”的调研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边疆基层村落的民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具体内容包括:乡村概况、基层组织、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民族、宗教、文教卫生、民俗风情等。项目调研的时间是:2007~2008年(资料下限至2007年底或适当延长)。
“百村调查”的调研对象为:100个具有典型意义与特色的中国边疆基层村落。课题以基层乡、村两级为调查基点,大致每个省区选择2个地州,每个地州选择1~2个县,每个县选择2个乡,每个乡选择2个村。新疆共调查22个村,其他地区均为13个村(辽宁、吉林、黑龙江以东北边疆为单元,共调查13个村)。调查点的选择要求有3点。
(1)本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层乡和村。
(2)存在边疆现实政治、社会或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3)与20世纪50年代全国边疆民族调查能有一定的衔接。
“百村调查”采取学术调查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人类学入村入户调研方法为主,同时关注现实政治、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般共性调查与专题专访调查相结合,在一般综合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专访或专题调研的“切入点”,总结经验与完善不足相结合,在总结各项工作经验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研注重入户访谈和小范围座谈的专访调查。在一般性问卷和统计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众典型、教师、宗教人士等特定人员的专题访谈,倾听和收集他们对基层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形成能说明问题的专访或专题调研报告。
“百村调查”的成果形式分为调查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两大类。
(1)调查综合报告:依据大纲规定,撰写有关乡村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的综合报告,课题结项后分期公开出版。专题报告及调查资料可以公开发表的,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作为附录附在综合报告末尾。
(2)专题报告:内容较敏感、不适宜公开出版的专题报告,集成《专题报告集》,内部刊印。
“百村调查”主编 厉声 谨识
200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