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汇的无限展示
各位朋友,上午好!我是第三次参加这个营销大会。我以为这次没有我了,因为我都退休了,但是阳翼还是认认真真地说:没事儿干,您就来呗!大家都在讲大数据,都在讲这讲那的,那我说行。本来我发了两个邮件,但是第一个发错了,其实那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所以这个才是正版的。
我的题目比较炫酷——时空交汇的无限展示。因为我们可以浪漫一点,可以有想象力一点。背后那个钢笔手绘的是我们的学院和博物馆,很牛掰的一个地方。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学院就提出两个重要概念,我认为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概念叫信息平台。关于信息平台,我们提出三方面内容:家庭信息平台、个人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认为一切信息都是与人相关的。信息的产生、利用、加工、传播,都是围绕着人的活动进行的。核心的问题不是量,所以我对大数据怀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因为大数据是始终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你用什么、有什么。跟昨天我的飞机延误是一样的,其实航空天气大数据有的是,你的航班就是准不了,其实解决不了很多问题。这里我想关键是怎么触达这个信息、怎么去利用和展示的问题。所以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信息平台的概念,三种空间包围着你。另外,我们提出了广告博物馆的两个内容:一个是虚拟的——数字博物馆,一个是空间的——实体博物馆。
因为还有时间,我们就点开稍微看一下。关于家庭信息平台其实我们有系统的书完成了。2005年的时候出了《家庭信息平台》一书,这个用数据测试有具体方法。旁边这个是尼尔森网联的CEO,他是我们的学生。在中国的家庭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时候,机顶盒提供了一个数据来源,是双向的,就形成了海量数据。那时候还没有大数据这个词,我们叫海量数据,形成了很重要的两个数据库:节目库和数据库。最重要的是它的背后,让我们非常激动的是它的商业模式。这是10年前的商业模式。其实我看现在很多互联网专家所说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抄袭我们10年前的东西,都是10年前的。怎么去做?包括程序化购买,其实是一样的,原理非常简单。我感到一种内心的惶恐,就是我们的技术不断进步,但我们的思想并没有什么跨越,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们还探索了个人的信息,这个其实是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当时我们和它有一个合作,就是把它四亿的用户怎么用起来,但是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触动了现在很核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可跨越的,就是人的隐私问题。大家都看过《速度与激情7》吧?你看过之后就觉得这个大数据的将来是很可悲的,对不对?人都被牢牢地控制住了,其实这不是上帝所愿意看到的,就等于有太阳就有月亮,有光明就有黑暗。其实,人,之所以是人,他永远有一半你是看不见的。
再讲我们的成绩吧!在2007年,我们成立了一个中心,叫数据中心,就是CCData,后来这些技术被美国的尼尔森全盘购买了。我们的技术是全球首发。所以这方面他们也做了一个很好的PPT,介绍这个技术的来源。所以作为回报,我们大学发明与创造成立了全球数据中心,这是一个背景。从产业发展看是蛮不错的,过去叫海量数据处理,现在叫大数据处理、跨屏数据处理,我认为原理还是那些东西。
我们又做了广告博物馆。这是很重要的东西,做了两个:一个是虚拟的数字博物馆,一个是空间实体的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做了10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你们可以在网上查到数字博物馆,有非常完整的数据收集。大概现在会有12万条广告,但是往前的广告少,往后的广告多,这也是没办法,我们在努力做数据。这个我想跟同行分享,作为大学,无论是多么厉害的大学,像清华、北大,考核它的学科其实要看它有没有数据库,有没有可持续的案例库,这是我始终认可的观点,就是应用性的学科你必须有两个库。所以我在退休时留言说:我们在业内领先10年,因为我们有数据库,持续二十多年的数据库。所以我们与国际大学作比较的话,我们一点都不脸红,我们的数据库很庞大,也很厉害,这个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数据库,叫数字博物馆。这是我们马上要做的,连接、孵化还有放大,这是在整个虚拟世界数据库之后要做什么。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一条一条广告、一件一件案例累积起来的,一点偷懒都不行。
说到这里,我们看一下空间博物馆。各位老师和同学,这个博物馆我做了10年,经历了特别多的沟沟坎坎、特别多的曲折。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把发起人召集起来,这些是我们第三届的,有发起人、有各种各样的会,我们的这些学生一起创业做这个博物馆。没有钱也没有地方,为什么要做?谁都觉得老黄属于精神有点不是很正常的。我主要认为学生一闲就会产生各种错误思维,老师一闲就争职称、争待遇,领导一闲就整群众,所以就不要让他闲,让他忙,没事你就画个饼让他去弄。我自己也不能闲,防止自己得老年痴呆症,就做这个东西。在做的时候,金主钱是不给,给我们地方,3500平方米的厂房,这是上市公司的规模哦,和我们大学签约了,就离我们大学3公里。这里原来是在小区里做海鲜市场,后来被市民投诉就不做了,就把我拉过去说你做博物馆,很干净、很学术、很高大上,这个厂房就归我们了。这个厂房很厉害的,18米高,现在的价钱已经是CBD最贵的,我签约的是免费使用20年,但后来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因为别的学院别的领导认为这风险大,就是投资1000万元、2000万元的,这个那个的磨蹭。
那我们不嫌,我带着我的发起人兜兜转转快10年了,一事无成,大家都觉得有点懈怠了,说你这个事有谱没谱。后来我就拿出钱说我们做一个虚拟数据,还有捡到的各种各样的实物做成一个展,一定告诉人们我们是真真正正做广告展。所以就在歌华大厦做了一个中国广告的首展,就是30年变迁,这个展做得非常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上海在很多地方都展示它。另外,对于广告,中国人好像都觉得是看过的东西,但是我们拿到欧洲展览,特别受到欧洲人民的喜爱。看过去的宣传,我们那些都是政治宣传,基本上不成功。广告一拿出去,他们就说,哎哟,中国人还是喜欢广告的。所以在德国、荷兰好几个地方都展示,这是非常好的。后来学校觉得这样对不起一个老同志了,就给了我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在我们学院广告柱背后,有700平方米,说哎呀你就做博物馆吧!意思是说你已经做了快10年了,太悲哀了是吧,你就玩玩儿嘛,就像广场舞一样,你跳着玩。我就问一个老师,他是搞设计的,他说黄老师你受骗了,这个房子是豆腐房子,一碰就碎。那我怎么办呢?我要展览用呢!他说你要不用钢筋把它保护起来,像保护鸡蛋一样,所以我们就用好多很重的钢梁把它护起来。护起来之后一下子从700平方米就扩成了2800平方米。这是设计图,我忽悠校长,我说我们建成了,我打开视频给你们看看(播放视频)。
谢谢大家,这是10年画了一个饼,然后它慢慢就成了,所以各位同学老师,其实我认为用心地去做是能成的。有人要我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做这样大的博物馆?因为这是在很严肃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还有外国友人,所以我们得很负责任地说这些很学术的语言。其实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迫切地感觉到学术研究到了一个阶段,必须有一个沉淀和积累。2008年的时候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因为人们都在谈大量生产利用储存,然后媒体的交叉利用也开始谈了。这是我找的2001年的PPT,当时是吴予敏院长主持深圳的会议,我在会上讲PPT。那个时候我们不叫学院,叫广告学系,说我们要做很多,要做档案馆,要做广告史的资料,要做数据库,我们有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是1994年开始做的数据库,还有电话调查——县域的调查。其实你会发现,我们的研究是一直持续不断的,那个时候我们做县域调查,最近我们公布了第三本县域报告,特别好,我们会持续做。还有当时作品库有了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作品,然后我们做消费者研究,还做一些电影、电视内容的研究,等等。那是在2001年,我们就是要把它做成一个学术的高地和平台。
怎么做呢?非常重要的是,必须团队作业,还有动态管理,同时我们琢磨出一种广告学院学术团队的做法。这个团队的做法是在动态中沉淀,有非常多的动态的项目,就是应用型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这个时候我们形成的年度报告是相对稳定和持续的,最后会汇聚在信息平台,我们就把它沉淀下来放在档案馆。我们理解了它,学术的研究成果“向下”,但很多沉淀下来的东西会成为它“向上”的支撑,这样形成一个循环,你的学术机制才能搞活,这是我们的经验和心得。所以有些院长问我,说在这个学院你是不是很厉害,我说退休了没什么厉害的,厉害就厉害在这样一个机制,不断动态滚动。它不是个人,上面与底下的是永远运动的机体。那些大学说,我们大学有大师啊,我们有什么?大学的学术文化装置必须是动态、滚动、前进、团队作业、可持续的,因为一个大学不是做10年,要做100年,不是100年,必须有1000年的打算。这个时候你就想,这不是一个大师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到大师,哎,我们这大学不要大楼、不要大官、不要大师,其实有无数的“小师”,学生不断完成它动态的上下浮动的过程。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资源。
我们在2004年做新媒体的时候,很多论文都说到,内容的生产、传输和它的服务都是无限的。这里谈的问题是资源的释放,还有一个是生产体系的重新建构,代表着一种所谓新的平台经济的到来,其实当时是这么去理解的,当然这么理解还是有问题的,它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一个现实思维。2014年我在最新的电通广告业报告里找到这一页,这是讲融合的平台架构,恰好和我们心中的架构是一模一样的。它说由终端、内容、平台和基础设施构成了一个融合媒体的平台。商业模式是由终端决定,可以说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我说这也是我们去建构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参考。
我们有大量的实验室,像这是博物馆的实验室,200平方米高清数字演播馆,还有专业摄影棚,这都是学院和博物馆共同使用的。另外我们有PC多媒体机房,这个是做调查用的,做消费者研究,在二楼,有PC终端、电话调查系统。一楼多媒体苹果机房,主要供设计专业学生用。我们刚在四楼做了一个多媒体实验室,完全是各种数据流,网络是最好的状态,各种终端都进入这里,学生跟老师的授课基本上体验了互联网的无所不在。
这是我们的学院,这层是教学楼,就是实验楼。从一楼到四楼都是,五楼还没有拿下来,如果五楼拿下来,明年我还行的话,我来做报告,五楼我们拿下来了,它做什么用?一到四楼都是实验室、工作室。这个是博物馆,怎么把它购置起来,构成一个平台去用很重要。你必须建立两个平台,一个是实体的最优质的网络平台,我们用了联通最好的专业网去架构它,所有人进去之后,可以用手机直播,很畅通。物理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信息、创意都是巨量生产,来自四面八方的数据都可以进来。它非常重要的东西是智能展示,为什么说是智能展示?就是从终端的展示得到收益。其实我说空间媒体是一种展示博物馆、户外广告,纸媒和杂志也是一种展示,流媒体、视频也是一种展示,它必须对内容信息进行充分展示。跨界的展示我把它叫做智能的展示,无限服务里头,小众、中众、大众、个人都是以人为单位的服务,构成一个网络。
这就是从上下浮动沉淀形成一个平台,而平台是互动、互相支撑、融合和跨界的,我心目中大学应该是这样的。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之所以领先就是已经做到了这些,所以它的业绩很漂亮。
我的结语是:其实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洪流,所以你需要重新定义“信息”是什么。不定义的话,听那些工科男、技术男忽悠就死翘翘了。所以要从人的触达的角度出发,信息是时间的还是空间的?你想想我们利用信息是从空间接触它,还是我们销售我们的时间去分析享受它?巨大的信息吞噬了我们的时间,瞬间的空间展示变得意义重大。所以很多的标题、很多的图像特别狗血,因为它要争取一个瞬间的表现效果,而寻找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展示无限,其实这正是博物馆的命脉所在。所以最后我还放一段视频给大家看看。
大家说,你博物馆弄起来了,那么大面积,你也退休了,能维持吗?很关心它,不能维持就收购它吧!但是我说,遗憾,它还是能维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