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实施“三步走”战略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使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迈入21世纪的西藏社会初步显示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一 战略性的“三步走”
2001年6月25~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西藏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强调指出,西藏的兴衰和藏族同胞的命运,历来与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全党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新世纪的西藏工作。在深入分析西藏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明确强调,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邓小平提出的要使西藏“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提出的理念的核心含义就是重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关心群众生活福祉改善。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一个全党全国人民要实施的战略。事实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代代相传,西藏经济发展持续向前。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引着西藏经济建设向前发展。这次座谈会圆满闭幕的当天,2001年6月27日,一份《国务院关于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报告的批复》(国函[2001]72号)下发了。仅相隔了一天,2001年6月29日上午,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南山口火车站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拉萨河畔造耳峰隧道出口同时隆重举行开工典礼。在两地的施工现场,1.3万多名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职工和群众代表分别参加开工典礼。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格尔木南山口火车站出席开工典礼,并宣读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贺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同志在拉萨市为开工剪彩,宣读了国务院关于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报告的批复,并到造耳峰隧道出口为全线率先开工的造耳峰隧道主体工程下达开钻令。在全国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01~2005年,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5月21日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以下简称《西藏“十五”计划纲要》。在这份指导性的《西藏“十五”计划纲要》内,“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开篇就明确指出:“21世纪,西藏将进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奔小康进程,全力迈向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内地的差距,是全区各族人民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接着,《西藏“十五”计划纲要》确定,“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从新世纪开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分为三步走”,这是宏观性质的三大步。“第一步,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拼搏奋斗,完成了前面的艰巨任务之后,“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宏伟目标”。
二 完成“第一步”任务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跨越式发展”战略,西藏自治区规定了“三步走”方针及其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经过贯彻实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高原经济社会发展。例如,这次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西藏“十五”计划纲要》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在2001~2005年,由于这次座谈会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所产生的引导、推动作用,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见图1-3)。2005年是《西藏“十五”计划纲要》的末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48.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36元。五年期间,全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最高为12.7%,最低为12.0%,平均增长率是12.4%。西藏的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国同类值的平均水平,因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的宏观性“第一步”发展任务圆满完成。
图1-3 西藏自治区2001~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注:本图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中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该指数=100。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第21页,第23页。
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数据历史资料,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是,8.19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是30.37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美元水平标准,达到1103.02美元。前文已经表述,1951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4元。1950~195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按照1953年才有的固定汇率,1951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5244万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46.34美元。依据国际通行的用美元计算财富价值的方式,相比之下,2005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大约是1951年的22.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约是相比较年的22.8倍。在改革开放启动的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8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是6.65亿元,相等于4.43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375元,相等于250美元。2005年与1978年相比,前者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9倍,前者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7倍。自“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历史任务提出之后,在首个五年发展计划期间该任务就圆满完成了,令人欣喜。
三 接近“第二步”目标
2006~2010年,在全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9万~2.0万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5个,可以视此类数值区间是这个时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中等水平。而且在它们之中,2.5万~2.0万元区间的数值有8个,因而,也可以视此种数值为中等水平内的弱一类代表。2010年,西藏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接近弱一类代表的中等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见图1-4)。因而,“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的宏观性“第二步”目标已经接近。
西藏的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持久平稳。例如,2001~2011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仅在2008年最低,为110.1。在其余10年之中,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是2003年较低,为112.0, 2007年最高,为114.0。即10年之中保持112以上的或者年实际增长率数值为12(112-100=12)以上的增长。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环比指数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显示出经济增长不仅持久,而且平稳(见图1-5)。有了这种可持续发展,西藏经济将会逐步兴旺。
图1-4 西藏自治区2006~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注: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第21页。
1959年,西藏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42元,1965年的同类值是241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99元,按两位数增加。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十年,1978年西藏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375元,1988年的同类值是964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589元,增加幅度是3位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001年西藏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5324元,2010年的同类值是17319元,后者比前者增加11995元,增长幅度是5位数(见图1-6)。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视为在实现宏观性“第二步”目标的过程中,西藏迈出的步伐的确是跨越式的。无疑,“三步走”战略任务中的前两步迈进为以后的继续前进做出了示范。这是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威力,也是西藏各族人民劳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产生的结果。
图1-5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环比指数
注:本图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第23页。
图1-6 西藏1959~2010年若干年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指数
注:本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1951年=100。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编《西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第21页,第24页。
历史和实践证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历经民主改革、建立自治区等,直到1978年,整个社会发生了许多历史性、积极向前的变化。因而,这些阶段的奠基石作用不可否认,经济积累也逐步增加。虽然西藏的发展经历了一些和祖国其他地方发展类似的曲折,有些是非常严重的挫折,但是人心始终向往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顺应民意,纠正了阻碍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猖獗一时的极“左”路线,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财富日益丰富。西藏由此受到了中央很多特殊政策带来的惠利,经济达到了快速向前推进的状态,各族人民由此得到了众多实惠,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21世纪第一年,西藏实行了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更长远的视野观察、判定新世纪中雪域高原的这个动向,评估《西藏“十五”计划纲要》实施的业绩,无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的历史的必然性。因而,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理念,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战略,再到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又通过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西藏自治区地方各级政府实际组织经济建设,根本性的因素是,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第一线艰苦奋斗,辛勤劳作,这是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的结合。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均很丰富,值得总结经验,发扬光大,继续前进。
2010年1月18~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树立了党的西藏工作新的里程碑。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一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西藏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一步”和“第二步”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继续完成“第三步”阶段性目标,就是实施跨越式发展。2011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这个规划方案,针对当前西藏最突出、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妥善处理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安排了226个建设项目。目前,西藏民众正在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共同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雪域高原上的美丽家园。